灼见

【灼见】运动的启示/周若鹏

我极少关注任何运动,是在新闻偶然看到汤杯赛成绩,大马一哥变成李梓嘉了, 在小组赛和桃田贤斗激战到第三局,本来差一分就赢了,谁知桃田逆袭,最终日本获胜。梁峻豪击败西本拳太。西本世界排名16,梁峻豪120。梁说,他每分必争。

运动我不在行,竞技类的游戏我只参与飞镖运动。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入流的游戏,也不承认它是运动,只供酒客余兴而已。其实飞镖也有世界级的比赛,有一阵子我为了参加全国赛,十分投入训练,却始终进步不了,确诊先天性手脚失调。

和球类运动相比,掷飞镖极为单纯,无需体力,没有走位,只有一个动作,手一收一放罢了;也没什么战术可言,就算比赛,和对手也没直接较劲,但看自己有没有保持准头而已。连这么简单的东西我也掌握不了,真不甘心,于是我尝试科学地分析世界冠军菲尔·泰莱的慢动作影片。

在投掷的动作中,手向前抛出时不到半秒的时间内,飞镖其实已经离手了。

也就是说,在那不到半秒的时间里,手臂和手腕必须循最完美的弧线运行,飞镖才能跟着抛物线降落在红心。

是否命中目标,就看镖手能否有纪律的、持续的做出完全相同的抛掷动作,是世界冠军还是寻常酒客,就决定在电光火石的刹那。我没有因为这些科学分析成为飞镖冠军,但或许还有希望成为人生的冠军。

重复做对的事

我相信人贵立志,但空有远大目标是没用的,能否达标取决于当下,自己是否能有纪律、有毅力地重复做对的事。目标固然重要,但红心的功用只供调整姿势和面向 ,此后要注意的就不再是目标了,而是自己的动作下如何出手、何时放镖,追求完美的抛物线。能否有纪律、有毅力地完成当下的工作,决定了我能不能达到未来的目标。

我的对手是自己,我也得每分必争,这一分,是分数,也是时间。失误难免,但未到最后一分,失误还不等于失败,还能追。我们支持李梓嘉,固然会为他的小败扼腕,但且换个角度看桃田贤斗,李明明已在赛点上了,差一分桃田就要输了,他的目标是胜利,在失败边缘坚定地做好当下每个动作,每分必争,扭转乾坤,这也非常可敬。

就算疫情、生活把我们逼到崖边,也能以一样的办法应对:认清目标,尽力当下,每分必争。连我这种先天性手脚失调的人,最后也能在全国赛菜鸟组混个第八名,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反应

 

商余

浅谈乐龄人士与运动/夏绍华

【字迹光影】文/图|夏绍华

行动管控令结束之后,我就很少长距离疾走了。今早被蚊子叮醒,蹲厕盥洗之后发现时间还早,便决定从家门出发,疾走到SQ的海岸走道,来回55分钟,走了6.5 公里,达到1公里平均10分钟的目标。

除了游泳,走路对乐龄人士来说是最好的运动,每天如果可以走3至4公里就已经足够,但如果想获得走路最大的效益,那就要疾走,意思就是跨步大一些,速度快一些,基本上就是1公里不要超过10分钟。

疾走不易致损伤

走路,即使是疾走对肌肉关节所导致的压力比起慢跑来得低,所以比较不容易引起损伤,尤其是60岁之后,骨骼疏松与肌肉收缩的速度随着增加,乐龄人士就要懂得如何保护肌肉关节,因为适当的运动与运动量不只对心肺功能有帮助,它还会强化肌肉及关节,关键是什么才算是乐龄人士最适当的运动。

我观察到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很少运动,反而是年过50才突然间大彻大悟运动的重要性,所以一夜之间就去骑脚车、爬山、跑马拉松,参加铁人三项等等。

我也明白大家会说年轻的时候忙着打拼事业,只有老了才有闲有钱来运动。其实,要获得运动所带来的好处须定时运动,而不是运动量或激烈程度,每一天可以抽出半小时跑一跑跑步机,它的效益是比一个星期一次花3小时爬山来得高,这只是时间的处理问题,而不是生活或环境因素所迫。

应选择合适运动

说回人到了乐龄阶段或是过了50岁应该做什么运动好呢?是不是什么运动都可以做?坦白说,如果还活着当然什么运动都可以做,但可以和适合是有差别的,可以做的未必适合去做,譬如80岁的老人当然可以去做举重运动,但适合吗?

所以每次一看到有人写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我就会莞尔一笑,朋友,人类制定年龄是有目的的,不然的话我们何必还在乎你我几岁?这种灌鸡汤的说法不要一直挂在嘴边,不切实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