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选举惨胜是美国对莫迪的警号?/霍咏强

尽管政治上美国视印度总理莫迪为同路人,特别在印太策略和供应键上,是对抗中国的关键棋子,然而,印度在许多政治行动上,包括对俄罗斯的关系上,并没有紧跟美国的步伐,并不是完全可靠的盟友。

在欧美传媒的眼中,莫迪的专制和热衷于民族主义的态度,几乎追得上他们眼中的习近平。

在长达43天的选举期间,《纽约时报》多次在评论中,指莫迪以印度教民族主义信条为武器,对民主、公民社会和少数群体权利广泛地攻击,带来独裁主义和镇压,让美国人感到不安。

英国《卫报》发表社论称,莫迪的巨大优势,包括自2018 年以来,领导的人民党从富有的捐助者获得16亿美元,比所有其他政党的总和还要多。

人民党并持续打压反对派,包括冻结国大党的银行账户,税务机关和执法部门逮捕的印度政治人物都属于反对派,而非执政派系;并且总结为选举输家只会是印度民主。

强人管治告一段落

所以选举最终结果可能令欧美传媒“非常满意”,甚至部分修补了民主价值观,因为这暴露莫迪和印度人民党的弱点。

莫迪的惨胜几乎可以肯定,在未来几年,需要为着稳固人民党的领导地位而疲于奔命,甚至要为此作出更大量的政治妥协,印度的强人管治也将会告一段落。

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6月5日公布的印度人民院第18届选举最终计票结果,现任总理莫迪所属的选举联盟——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多数席位,73岁的莫迪是继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后,首位连任3届的总理。

如对莫迪政绩公投

但这场等同对莫迪政绩公投的选举对他来说是一次失败,人民党议席数大幅下降,仅赢得240个议席,不仅远低于莫迪选前豪言夺取的370席目标,也大大低于上届的303席。

印度人民党已不再具备一党主导人民院和内阁的能力,更可能受制于联盟内其他小党派走向,从而为未来5年、甚至10、20年内,印度政局将出现许多变数和不确定的政策和行动。

对手的反对派大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由于取得了231个议席,只欠40多席就可以执政。

所以目前在执政联盟内的小政党甚至能够以“出走”作为筹码和人民党谈判,为了避免变成少数派执政党的危机,这种可能代表极端主义或民粹主义的少数党派影响力被大幅放大,结果会令施政能力大幅削弱。

从过去美国的“茶党”和德国的“绿党”在执政团队中的微妙影响,反映出联盟少数派系的杠杆效应。

在选举刚结束公布的票站调查和最初10%计票结果,似乎意外地误导了最终结果,点票初期显示全国民主联盟稳获353至401席,人民党得票率更接近八成,令国内外政治评论家迫不及待争相发表莫迪和印度人民党横扫的评论,印度股市更一度创下历史新高,但最终战局反转表明越疏离的区域,对政府同样疏离。

印度在莫迪执政下是好还是坏?股市肯定是好的。

6月3日,印度孟买股市多个指数创下历史新高,印度卢比兑美元创逾一年来最大涨幅。

当时的分析认为莫迪大胜,确保印度当前政策的延续性,谁料第二天,Sensex和Nifty两个指数,在交易中均暴跌超过 8%,成为4年来最庞大的跌幅,尤其是莫迪的主要盟友——印度富豪阿达尼旗下的公司,其股票刚在前一天创下历史后,4日在交易中就暴跌超过 20%。

印度习近平何时出现

与其说是忧虑政策的延续性,不如说“莫迪神话”早已褪色,眼前五大挑战:失业、通货膨胀、不平等、农民抗争以及政治专断,令担忧“就业不足”者占比高达41%,担忧“社会不公”者高达31%,担忧“通胀”者也近两成,未来印度或许会逐步回摆至世纪交替时的政治格局,再无一党独大,党派间形成错综复杂的相互制约。

从发展进程上,印度目前仅处于中国30年前的局面,所有中国经历过的困难都要渡过,不会少、只会更多。那就是说,先要经历经济紊乱、贪污腐化、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社会动荡。印度的习近平什么时候会出现?会不会出现?

印度人或许能够统治半个世界;但印度?一点机会也没有。

ADVERTISEMENT

 
 

 

反应

 

灼见

紧贴美国 日本自食其果/魏开星

二战之后,日本本土原本要被美俄英中等战胜国瓜分的,只是后来美军发现日本人对占领军的先头部队非常服帖,美国才决定“独占”日本四岛及其附近岛屿。

这样,战后的日本就被美国控制了。有一本畅销书《非正常国家》,讲述日本在美国占领之后,始终没有真正恢复主权。这点最明显地体现在日本的外交地位上。

两国关系在《美日安保条约》下,名义上日本受美国保护,实际上日本丧失了主权。因此,日本外交基本上是对美外交的亦步亦趋。即将被其党内同志代替的岸田文雄比他的前几任,像菅义伟、安倍执政时更甚。

典型的事例是日本在对华、对俄罗斯关系都是听从华盛顿的。例如,对中国芯片制造设备的封锁与禁运,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由此激起中俄两国对日本的不满与愤怒。

在美国推动限制中国制造先进芯片能力的情况下,日本今年7月开始限制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让日方科技贸易管制与美方立场相符。

汽车业首先受害

由于日本是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又以贸易立国,经贸对外依存度高过所有发达国家,因此它对中俄两国的经济封锁与制裁正日益遭到中俄两国的反制,正显现出“回旋镖”式的反作用。

据报道,中国已警告日本,如果该国进一步限制对中国企业出售芯片制造设备和提供服务,将祭出严厉的经济报复措施。

首先受害的可能是日本的支柱产业即汽车业。丰田汽车私下告诉日本官员,北京当局可能削减日本取得汽车生产所需关键矿物的管道。

俄罗斯方面,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9月3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开幕。在媒体吹风会上,日本记者问到日本汽车重返俄罗斯时,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回答道,日方试图孤立俄罗斯,导致其失去了重要的俄国汽车市场。这是日本“自作自受”的结果。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前,作为日本汽车的重要出口目的地,俄罗斯排在日本汽车出口国的第5位。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政府紧随西方对俄实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丰田、日产等日本车企也陆续撤离俄罗斯,暂停在俄生产、出售在俄工厂,日本汽车在俄市场份额断崖式下跌。

不可能重返俄罗斯

作为对俄制裁的一部分,日本从2022年4月开始禁止向俄出口豪华轿车,6月再增加禁止重型卡车出口;去年8月以后,日本政府进一步升级制裁,不光禁止向俄出口除超小型汽车以外的所有汽车,还切断了二手丰田、本田和日产汽车的销售。

如果说日本汽车要重返俄罗斯几乎不可能,那么日本汽车行业若遭到中国政府的反制,将有灭顶之灾的危险。

中国的电动汽车无论是产量还是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而日本的几大汽车制造商包括丰田在内,与美国、欧洲及韩国等汽车大国的产商一样,在油车转向电车的路上都有落伍及面临被淘汰之虞。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这里面有“远交近攻”的策略问题。由于美欧本土市场广阔,因此中国汽车还可能赴当地设厂,与当地汽车厂商有合资、合作的可能,以至于当地企业还有生存的机会;而日韩汽车因为其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不多,市场较小,与中国汽车合作的空间不大,反而被直接替代的几率较大。比如,在中国市场奋斗了20余年,三菱汽车已退出中国。

谈到中国反制日本,媒体总喜欢拿琉球说事。琉球自明朝开始与中国建立密切的朝贡关系,1879年被日本吞并,改名冲绳县,但清廷不承认。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签下《马关条约》,将台湾及附属诸岛(包括钓鱼岛)割让给日本。二战期间的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明确指出,“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岛、北海道、九州岛、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二战后,琉球被美国“托管”。

1972年,美国将琉球群岛的治理权交给日本,同时保留军事基地。日本民间一直有声音认为琉球主权未定。

琉球问题成软肋

近年来中国的一些高校与研究机构开始重视对琉球问题的研究,这是事实;而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6月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罕见公开提及琉球,也引发联想。

随着日本紧随美国,对中国的台湾及南海等事务的深度介入,中国也在积累反制日方的资源与力量。

除了在经济领域对日制裁外,领土、主权、地缘政治等议题,自然是被纳入工具箱里的抓手。琉球问题是日本的软肋,中方若善加利用,就够日本喝一壶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