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2023年对中国经济非常关键/魏开星

历经3年严格的疫情管控,中国内地于2022年12月7日全面放开。与全球经济一样,中国经济在这3年处于40多年来最低的增长阶段。

疫情过后,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复常压力,2023年第1季度因春节长假期等因素,未必能如实地反映经济复苏的状态;然而,第2季度至年底的经济数字就很重要了,甚至具有特别的意义。

财政金融双重危机

首先,经济与民生亟待恢复。3年受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实质上几乎处于停滞水平;尤其是,2022年GDP增加5%的目标没有实现,实际数据目前尚未公布;据世界银行测算,只有2.7%。经济下行下,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均吃紧。3年经济增长下滑,央财与地方财政收入均不同程度地减少;而疫情防控这一块预算外开支却超负荷地增长。这样,一来一往,财政紧张是必然的。

有专家指,中国目前最大困境不是经济复苏或增长与否,而是陷入财政与金融双重危机。同时,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及以中小企为主的多个消费性行业,遭受各种封城、封区、封厂等打击最为惨重,其入不敷出而导致负债、资产贬值等损失,均指望从经济复苏、社会复常中尽速尽量加以弥补。

其次,产业链在经济复苏中面临重振。疫情3年,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全球产业链受破坏从而出现紊乱;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本国原本拥有产业门类齐全的完整产业链;疫情加上西方国家政府及政客这几年不断地怂恿外资从中国出走,令到中国内地产业链尤其是高科技如半导体产业链出现缺漏。

如今,经济复常了,到了内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重新检讨和重振的时刻;而经济的恢复增长既是产业链重振的基础,又是产业链补缺补漏的机会。

中共需亮丽成绩单

再次,新领导班子需要亮丽的成绩单。今年是中共二十大新班子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及“稳增长“、“稳物价” 、“稳就业”的方针。如何在经济生活中落实中央的上述指导思想?这是个考验!经济若能获得中高速增长,就可解决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及民生问题;否则,各种问题“剪不断,理还乱”。

西方舆论出于对中共的偏见与误解,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共新班子缺少懂经济的内行领导。疫情过后,经济复苏千头万绪,确实将考验高层领导尤其是中国政府例如国务院等机构的经济才干。2023年的经济增长无疑是检验经济复常的最有说服力的试金石。若今年经济获得健康、快速、高质量的增长,就是对外界质疑中共新领导班子最响亮的回击。

最后,中国经济增长若能加速,赶超美国的步伐有望不被拖累。疫情原因导致中国过去3年经济增长大幅放缓,令到西方学界对于中国GDP总量何时赶超美国产生了不同的预测。若没有这场疫情,之前普遍的观点是中国有望在2028—2030年左右赶超美国;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有看法指出,中国赶超美国或要推后数年,甚至可见的未来不可能实现。

赶超美或推后数年

虽然,中国的发展并不一定要以别国为参照物;但是,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所谓“有效竞争”,中国经济总量对美国的赶超实属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因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力的比拼,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有朝一日,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甚至超越美国,可以想象,中美关系乃至世界格局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如今,困扰全球的冠病疫情最猖獗时期已经过去,无处不在的病毒即将离我们而去,是时候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撸起袖子干”了!中国安定的环境,加上中国人的勤劳、吃苦,并有外部环境相对缓和地配合,2023年中国经济重现疫情前的活力是可以期待的。

尽管1月10日世界银行下调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警告全球经济距离又一次的衰退仅几步之遥;然而,笔者坚信,2023年对于中国、对于亚太、对于全球,相比于往年会是个好光景、好年头!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日以官助民升温人文交流 日本对华提供签证便利

报道:毛峰

中日两国政府面对各自国内民众相互持负面看法高达80%以上之际,日本外长岩屋毅访华展开“凌晨外交”,以官方力量促进和升温人文交流。两国互为对方提供签证优惠政策。

日本外长岩屋毅赶在过年前急访中国,会见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并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进行了会谈。

中日外长还共同出席了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会议,面对新问题展现新思维,强调要着力改善民意和舆论环境,鼓励两国正能量网络创作者相互交流。

继中国宣布恢复日本公民短期访华免签并将逗留时间延长到30天后,日本也宣布了将从4个方面放宽中国公民访日签证举措,以官助民提升扩大中日各层次各领域人文交流,促进中日关系企稳回暖。

12月25日凌晨2时许,岩屋毅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开启了中日关系有史以来鲜有的“凌晨外交”。

这也是10月新任外长的岩屋毅首次访华。

当天上午,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岩屋毅。

合作伙伴互不威胁

李强表示,当前全球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中日双方要拓展经贸关系、深化互利合作,更好惠及两国企业和两国人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日双方要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夯实友好基础。

随后,王毅与岩屋毅举行了包括工作午餐在内近3小时的会谈。

王毅在会谈中从6个方面阐述了希望日方同中方一道,坚持战略互惠关系的正确定位,恪守“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重要共识,共同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岩屋毅表示,日方愿同中方增进互信、协调合作,增加双边关系中的积极议程,减少未决问题,妥善管控分歧,全面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

民意在外交的重要性

此次中日外长北京握手释放出一个特殊鲜明信号是,面对中日关系正处于改善发展之关键“窗口期”。

中日两国政府均深刻认知两国民意民情的重要性,展现出“以官助民”新思维新举措,全力推进中日民间交流朝着更有广度温度和更暖人心目标前行。

在王毅与岩屋毅和中国文旅部部长孙业礼、日本文部科学部长阿部俊子等共同的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2次会议上,中日双方达成了10项重要共识。

两国政府全面助力各项人文交流,营造健康理性的民意环境,扩大民众直接面对面交往,树立正确客观的相互认知。

中日交流10共识

首提着力改善舆论环境

在中日人文交流10项共识中,首次提出了要着力改善民意和舆论环境。

支持双方开展新媒体交流合作,鼓励两国正能量网络创作者相互交流。

由日本民间团体“言论NPO”与中国国际传播集团最新公布在中日两国联合实施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日印象不好大幅飙升至超过87%,较2023年激增25%;日本民众对华印象不好的高达89%;中日双方罕见出现近90%国民相互间抱持的非友好印象。

 

推动人文交流互惠关系

此外,认为中日关系不好的日本民众为52.9%,中国民众为76%。

在对中日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上,两国民众认知也明显存在温度差。

由此,在中日关系企稳回暖的关键时刻,如何加大政府间的力度与强度,助力推动中日间以人文交流为支撑的战略互惠关系,成为中日政府间亟需合力的优先事项,也是岩屋毅急访中国的一个重要内容。

双方放宽签证政策

中国政府于11月底正式恢复了日本公民赴日短期免签政策,并以更积极姿态将原来免签15天延长到30天,并将交流访问首次纳入免签入境事由,支持更多形式的日本民众赴华访问交流活动。

岩屋毅访华期间,也宣布了日本将放宽对中国公民的签证措施。这当中包括在现有3年、5年有效期基础上,新设有效期10年的旅游签证。

其次是对中国团体旅游签证的可停留天数,从15天延长至30天。

第三是对于65岁以上的中国公民,签证申请时不再需要提交在职证明。

第四是对于有效期为3年的个人旅游签证,取消签发后必须3个月内入境的规定。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