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DeepSeek砸了谁的锅?/霍咏强
所有人都在谈论深度求索(DeepSeek),从那斯达克的大跌到英伟达市值的缩减,再到各界名人对其的不同评价,DeepSeek不仅引起技术界的关注,也触动国际政治的敏感神经。但这一切背后究竟隐藏著什么样的盘算?在制裁下的科技突破,还是被用作国际政治博弈中的棋子?为什么美国的反应会从特朗普、扎克伯格早些时候的正面评价,变成政客口中的抄袭和间谍刺探?欧洲政界甚至杞人忧天地限制使用?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甲骨文创办人埃里森等科技巨头在几天内资产大幅缩水,这些变化真的由DeepSeek引起?根本原因是美国社会过度金融化、虚拟化的结果。
美国自独霸天下以来,政府逐渐放弃对中产阶层的支持,政客们为了个人利益,大幅削减金融业监管,让利给富豪和资本家、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像人工智能(AI)这样具有巨大潜力的技术,也被过度金融化。以英伟达为例,其市值一度高达3.65兆美元,这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这已经不是估值,而是炒价,而DeepSeek的出现仅仅是一个洗牌的借口。
何况DeepSeek的低价人工智能报告,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公布,为何上周才爆?背后是否和另一个美国AI项目“星际之门”(Stargate)有关?特朗普推动OpenAI、软银(SoftBank)和甲骨文成立名为Stargate的合资企业,计划未来4年投资至少500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旨在巩固美国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支持美国再工业化,并为美国及其盟友提供战略能力。但为什么要5000亿这样多?钱又从何而来?
善用金钱堆砌成果
是否反映出美国是用金钱堆砌成果,从中渔利?相比之下,中国则是通过科技创新、绕过美国对智能芯片制裁,DeepSeek只是一个象征,背后是蜂涌而至的中国AI产品,在春晚上宇树科技的跳舞机械人,善于处理影片字节跳动的豆包推出新版本,正好代表着更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2023年成立的DeepSeek,以其“低成本高效能”的特点迅速崛起,公开的开发及训练成本仅为美国大型模型的5%,就能达到与ChatGPT相匹敌的性能。梁文锋作为DeepSeek的创始人,是一位在AI和金融科技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的人物,2012年开始涉足FinTech的量化投资,并于两年后创办“幻方量化”,36岁管理千亿私募,他在AI和金融领域深耕多年,不仅深刻洞察量化金融,更对AI技术创新有着独到理解,所以才能研发一款能够撼动全球市场的AI大模型。
DeepSeek的成功并非没有争议。有人质疑该公司使用了远超公布数量的高效能芯片来训练,DeepSeek在公布中表示使用了约2048张H800显卡,相对低配的智能芯片,DeepSeek-V3完成了对14.8T Token的预训练。然而,有消息指出可能在美国对中国实施芯片禁令之前就已被购入超过5万个A100芯片,但是,以这样数目的芯片和牵涉逾15亿美元的投资,现实更不可能。
DeepSeek通过创新的软件和编程技术,利用低功耗芯片结合使用的方式,实现了与OpenAI相当的性能,同时降低成本,这种改变才真正对整个AI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从欢迎到抗拒
面对DeepSeek的崛起,美国从欢迎到抗拒,无疑是困于地缘政治的对抗情绪,尤其是“星际之门”计划以国家安全为由、加深国际竞争的紧张程度之余,也阻碍了全球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欧洲选择限制其使用,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态度,似乎再次忘记了他们是怎样在过去30年新经济科技和流动互联网上,因为错过发展机会而完全受制于美国。
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量子计算方面的发展,并未因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措施而受到严重阻碍。这些技术基于深厚的数学和科学知识,华人在这方面具备强大的实力,通过产业链优势和创新变通,中国有望实现技术自主和进口替代。
DeepSeek不仅代表了一种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中国AI产业快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AI学会说谎了?/许文谦
作者:许文谦
一场 AI 西洋棋的对决,在2025年2月初在网络上掀起热议。促成这场比赛的是知名美国西洋棋大师兼坐拥近 600 万订阅者的YouTube博主——利维罗兹曼,参赛的双方分别是中国的AI模型DeepSeek和OpenAI旗下的 ChatGPT。
他发布的比赛视频迅速突破百万播放量,引发广泛讨论。比赛的焦点不仅在于AI之间的较量,更在于DeepSeek 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战胜了ChatGPT。
DeepSeek以“创造性规则”的策略取胜,引发了极大争议。有人调侃:“ChatGPT 在玩棋,而 DeepSeek 在玩 ChatGPT。”DeepSeek 的策略并非依靠传统 AI 的计算力,而是通过语言干扰对手判断,甚至在关键时刻扭曲规则,使自己占据优势。这种手法更接近人类的博弈思维,与一般 AI 坚守既定规则的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DeepSeek 像是通晓“孙子兵法”的 AI,而 ChatGPT 则像一本遵守规则但容易受骗的棋谱。DeepSeek 的开源架构和高效训练,使它在有限算力下展现出高度灵活性,这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也是一种 AI 交互模式的新尝试。
这一胜利也引发了不小的担忧。部分专家警告,AI“说谎”会否利用规则漏洞,提供误导性信息,从而对人类构成威胁?例如,在医疗领域,AI 作为辅助诊断工具,如果输出虚假信息或篡改数据,可能导致误诊,危及患者生命。在教育领域方面,AI 作为智能辅导或论文生成工具,若提供错误或捏造的学术信息,可能误导学生,影响教育质量。此外,AI 在金融交易中,如果提供不准确的数据或建议,投资者或企业可能因此蒙受巨大损失,甚至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
从整体社会环境来看,AI 的“说谎”可能带来的影响远超预期。如今,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信息传播与言论塑造,一旦其频繁生成或散播不实内容,社会信息环境将面临严重冲击,公众的信任感也可能随之下降。这不仅可能引发混乱,还会阻碍 AI 技术在各领域的正常发展。人们将对 AI 生成的所有信息持怀疑态度,甚至对智能技术的发展产生排斥心理,使AI 诚信度下降。
针对 AI 在棋局中表现出的“欺骗性”行为,我们必须积极制定应对措施。社会各界应加强 AI 教育,提高公众对 AI 可信度和潜在风险的认知,让 AI 发展符合道德规范,为人类创造价值,而非带来隐患。在技术层面,我们也需要制定严格的标准,明确 AI 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边界,防止其滥用规则漏洞,减少因 AI 误导、欺骗或操纵信息而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