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翻新,一言难尽/杨善勇
城市的发展过程,千变万化。随着时间的推进,大相径庭的社区,有的人口密集,人气旺盛;有的人烟渐少,奄奄一息。不仅一些转角之处恍如废墟,个别楼房和组屋,因为鲜有照顾,斑驳失修,杂草丛生,影响景观。
想要翻新,其实不易。一些地段,属于政府,若要整顿,必然需要国库出资,才能落实。有的地方,地契私有,地主和业主是否都有共识,准备一起维修是一回事;说到出钱,往往都不欢而散。
需高达3564亿投资
《城市翻新法令》的提出,旨在这里;但是,怎么运作,目前还不得知。唯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透露,他的部门已经鉴定全国564个相关城区,仅是吉隆坡共有134个圈入2040年结构蓝图。
层层叠叠,累积所需投资高达3564亿令吉,几乎相等于一个年度的财政预算。项目之多,用钱之大,一目了然,自不待言。据此推想,亦可预见,一旦工程择日启动,影响深远,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个明白,以安民心。
城乡规划局总监阿里亚斯试图解释,一旦新令颁布,逾30年的建筑,若有75%业主认可,即可翻新。30年以下者,仅需八成赞同。要不同意,发展商或将收购,政府援引1960年土地征收法令征用赔偿,或者通过法庭索偿。
既然这样,不论何者,不但风险清晰可见,种种潜在的矛盾和冲突,也可预见。一经上庭,双方代表律师唇枪舌剑,盘问供证,时间磨蹭,最终心力交瘁;这可是翻新城市的初心?
何况,翻新之后,如何安置原有住户,目前似乎仍然语焉未详。总监所言,其中一个方案是:施工期间,发展商有责将业主安置在“临近地点”云云。然则,此处的临近,到底如何界定?毕竟,要有那么一个可行的“临近地点”,原有的住户想必一早搬到那里,何以继续留守破旧之所?这么一来,来返工作、上学、餐饮、休闲的时间,全然不同,生活的成本也必然变动了。
何况,翻新的过程,恐怕还有不少历史的古迹。遵奉发展之名,神手大兴土木,将会怎样?仅此这些,可见法令之外,还有不少一言难尽的领域,需要各造全面深入研究,才能成就双赢,造福社会。否则,亚亦君令补选开打,必然成为箭靶。
涌向发达地区·雪隆数量最多 73%小贩云集大城市

小贩进退维谷,涨价怕被骂、赶客,不涨价又面临成本压力。
(吉隆坡3日讯)小贩占我国非正式经济领域的15%(2023年),其中73%集中在城市地区,表明小贩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并为各阶层提供生活必需品和服务。
国库控股研究院(KRI)发布的“马来西亚的小贩与小贩空间:案例研究”报告指出,小贩在城市及高密度地区的占比最高,其中雪兰莪和吉隆坡的小贩数量居首。
扶持政策推动发展
此外,经济中心城市(如八打灵、柔佛新山及亚罗士打)已成为小贩密集区域,反映了人口密度和城市化进程对小贩需求的显著影响。
政府的扶持政策,如中小企业补助和简化执照申请流程,进一步推动小贩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监管环境较为友好地区。
报告说,小贩文化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多样化及经济实惠餐饮的需求,同时也为就业与创业提供了重要机会,特别是在正式就业机会相对稀缺的地区。

高收入州倾向固定摊位
卫星数据分析显示,高收入州属(如雪兰莪和槟城)的小贩更倾向于投资固定摊位,体现了较高的资本投入和长期经营意愿,并展现了我国非正式经济的韧性与适应能力。
尤其是在雪兰莪、吉隆坡、新山和亚罗士打等经济发达区域,这些地区消费需求旺盛、购买力强劲。相比之下,农村和低密度地区因基础设施不足、经济活动受限,小贩摊位数量较少。
相较之下,低收入州属(如吉兰丹、吉打和登嘉楼)的小贩更依赖可移动摊位,反映出资金获取的困难以及短期经营模式的普遍性。
小贩作为微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资金有限、难以进入正规就业市场的个人提供了创业机会。尤其在经济低迷时期,小贩行业的参与度更为明显。
由于进入门槛低,摆摊为大量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通常,摆摊规模较小,对技能要求不高,且所需资本投入较少。
此外,摆摊还能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和灵活的工作时间,特别适合教育水平较低且需承担家庭责任的群体。因此,非正式的小贩行业在提供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

多因素难以正规化
报告也提到,小贩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复杂的监管体系、有限的融资渠道、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以及不统一的管理体系。
这些因素使得小贩难以实现正规化,部分甚至被排除在正式经济体系之外。
此外,无证小贩缺乏清洁用水、废物管理和合适设施,增加了食品污染和健康风险。非法摆摊还导致交通拥堵、行人安全隐患及公共空间占用问题,增加了城市规划管理的难度。
为应对这些挑战,建议采取的措施包括:
减少法律壁垒,鼓励小贩正规化;提供经济适用的经营空间,加强城市规划的包容性;推行小贩专属微型贷款,提升创业永续性;推广数字化工具,如移动支付和线上营销,以增强竞争力;在现代化改革中保留小贩文化,如设立小贩文化遗产区及传统商贩扶持计划;提升食品安全标准,通过培训及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消费者信任;向欠发展的州属提供定向扶持,以平衡发展;推动性别友好政策,鼓励女性及弱势群体创业。
上述报告由国库控股研究院与亚洲商学院(ASB)合作完成,ASB提供卫星数据支持。研究由KRI研究员阿米鲁拉菲克博士)及吴浩义(译音)共同撰写。

小贩所面对挑战
-复杂的监管体系使小贩难以实现正规化。
-有限的融资渠道,制约了小贩扩大经营的能力。
-商场、连锁店和外卖平台的兴起,加剧了小贩的竞争压力。
-管理体系不统一,导致部分小贩被排除在正式经济体系之外。
-部分无证小贩缺乏清洁用水、废物管理和合适设施,增加了食品污染和健康风险。
-非法摆摊导致交通拥堵、行人安全隐患及公共空间占用问题,增加了城市规划管理的难度。
建议:
-减少法律壁垒,鼓励更多小贩正规化。
-提供经济适用的小贩经营空间,加强城市规划的包容性。
-推行小贩专属微型贷款,提升创业永续性。
-推广数字化工具,如移动支付、线上营销,以增强竞争力。
-在现代化改革中保留小贩文化,如设立小贩文化遗产区及传统商贩扶持计划。
-提升食品安全标准,通过培训及改善基础设施,增强消费者信任。
-向欠发展的州属提供定向扶持,以平衡发展。
-推动性别友好政策,鼓励女性及弱势群体创业。

摊位结构反映能力
摊贩摊位的物理结构对当地创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较大且固定的摊位形式(如金属摊位、大型摊位和小餐馆)的普及程度较高,可能反映了显著的资本投入或在良好商业环境下的优异经营表现。
这种积极的投资决策可以归因于较强的资本获取能力(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信贷)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
同时,这也表明摊主有长期经营的意愿,因为这些固定结构通常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在吉兰丹、吉打及登嘉楼等州,小贩更常使用可移动摊位或灵活式摊位,反映出资本获取的不均衡性以及短期经营模式的普遍性。”
小贩不仅提供价格亲民的商品,更是马来西亚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收入增长及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外食需求增加,小贩食品因其便利性和经济性,成为各阶层的热门选择。
报告指出,小贩食品的价格竞争力是其受欢迎的关键因素。由于运营成本较低,小贩能够以远低于正规餐馆的价格提供高品质食品,确保不同收入群体都能负担得起。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