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

几时还可以去医院,像以前那样?

受访:Aunty Catherine(凯瑟琳) 采访、整理:又青

那天晚上她问上帝:“我几时还可以去医院,像以前那样?”

她自己也不明白,只要在医院,陪病人聊天、照顾病人,就会很开心。于是,她成了医院常驻义工,也当过3年医院巡察员(Ahli Lembaga Pelawat Hospital)。她每天往返医院,有时早上六点多出门,中午回家;有时忙到下午三四点;也试过凌晨才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一路上,伴她的是星光点点,还有照亮它们的上帝。

惧:我们也怕,但没办法!

但现在,她只能待在家里。记得冠病爆发以后,医生和护士告诉她:“我们也怕,但我们没办法。最好你们会怕,会怕才会在家!”

沙巴拿笃医院确诊病人越来越多,有个年轻女医生就“中”了。她戴好口罩穿好PPE,但与她接触的病人没有,当检测报告出炉呈阳性,女医生吓哭了。还有一个年轻人也在医院做工,确诊住院,也怕哭了。

“我就打电话给他,说你别怕。问他你发烧、喉咙痛吗?他说没有。我说那你放心,就当着在医院休息。”Catherine天天与他通话,院里院外,就靠这么一台手机。过不久,

他说:“Aunty Catherine,我没事了,我只是被吓到而已。”他接受了报告,事情也没想象中糟,终于安心疗养。现在,他和女医生都痊愈,隔离了14天,又回到工作岗位。

20年前,Catherine的丈夫中风去世后,她一手拉拔3个女儿、一个儿子长大,小儿子现也22了,跟她住一块。儿子轻微自闭、学习障碍,需要Catherine投入更多心思教养。她上网自学别致的菜肴,打电话问朋友怎么做,然后再教孩子;又教孩子烘焙饼干曲奇,华人新年就拿去卖。她说:“妈妈不能永远陪着你,要学会独立。”

上半年MCO期间,Catherine还是往返医院,给医生送饭菜——那是一名基督徒姐妹奉献的。但第二波疫情远比上次严重,她不得不放下医院的探访工作,改为在家协助病人联络医院、修改复诊日期、取药日期。她说:“如果只有我一人,我会go ahead……但因为孩子,我不能‘自私’。” 

爱:不认识和不可爱的人……

的确不是自私的,上帝给了她一种奇妙的恩赐,就是爱不认识的人,甚至不可爱的人。有些病人无法自理,大小解都在棉白的纸尿布里,仿佛只有在“尿布那里”,人们才能理所当然地无私接纳他们。而人,有时因为一种站着的高度,跟卧着的人就产生了距离,看他们的眼光永远是“落下来”的——不是悲悯,就是厌恶。Catherine却一脸无所谓,她说:“我从来不觉得‘geli’,他是男人耶,大便了要替他洗,但我不觉得怎样。”

还有其他的,比如病人呕吐、病菌传播……我们不知道医院里的“白衣天使”纯白干净的形象其实都是我们脑子里塑造出来的。Catherine的家人一开始也反对她做医院义工——这么脏、这么多细菌,还有精神体力……确实,她说:“如果没有上帝的大能,我真的做不到。在医院,我也会怕的,10年的义工,我最怕就是‘血’。”每次病人一流血,她紧张得赶紧叫医生,但要在医院里不碰见这样的事情,几乎不可能。所以《圣经》说:“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翰一书 4:19)她一再地说——是神,是上帝,不是自己——她才能坚持下来。

究竟如何踏上医院义工之路?Catherine笑说不知道,自然而然就去了。父亲还在世时,她常常带父亲去政府诊所,很多老人家听不懂医生护士的话,又怕又窘,她就帮忙传译。后来她带邻居老人家去医院,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每个人都知道她。老人家以为Catherine带他们去,就能优先看病拿药,其实他们不懂她很早就去登记挂号。

她跑医院多了,院长建议她加入医院巡察员;工作担子重了,但一样没有津贴。她却认为自己“赚到”——学会许多医学常识、名词、基本照顾病人的方式。她曾有一本小簿子,里头全是冗长又陌生的医学词汇。“如果不这样,我怎记得?又怎能解释给听不懂的病人呢?”

她把从医生护士身上学到的辅助技巧,用在帮助一床床的病人,还用心训练好些看守人(Caretaker,一些家属会聘请他们在医院照顾病人)。于是一批又一批训练有素的帮手都被家属聘用了。

她在医院,不外就是陪病人聊天、照顾病人,还有为他们祷告。有时祷告到一半,医生来巡房,她说:“医生,不好意思啊,我先为他祷告啊……”医生多半都让着她去。医生护士像她的好朋友,无话不谈,有时见了她,还先抢了她的话,说:“你去为谁谁祷告吧!”或者通知她哪个病人沮丧焦虑,叫她去陪陪。

死:生命的另一头是什么?

医院是经历最多生离死别的地方之一。她也做过临终关怀,在病人床榻之前,看着听着心跳仪从急促的“滴、滴、滴……”到“滴——”有时,她的心也彷如这刺耳难忘的声音静止了。这是死亡千篇一律的声音,每一次都激起她心中无限感慨:“无论我多有钱、多有名声,今天死了,我就给人推去冷藏。第二天埋葬泥土里。慢慢地,人就会忘记我了……”

《圣经·雅各书》不是说了吗?——“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Catherine今年65岁,她亲历家人离世,很早就明白生死的道理。如果临终病人是基督徒,她会为他快快祷告,是最后的认罪祈求。Catherine在病人面前不轻易哭,她说,不可以哭。但那次,当一个病人过世,她莫名落泪了。逝者的太太一直无法接受事实,有一次开车,越开越快、越开越无目的……这时手机响起,是Catherine。后来她对Catherine说:“大姐,我开着车不知道要往哪里……若不是你打来,我就撞车了。”她想死,不止一次——当她预备好,就要扭开煤气炉旋钮……又是Catherine一通救命电话,断了她了结生命的念头。

Catherine无法解释这种“巧合”,只能说是上帝安排:“可能是上帝要我照顾她。”一直到冠病CMCO为止,她都一直跟着Catherine,常常在医院等着她,医生护士玩笑说Catherine有个“助理”了。Catherine知道,必须继续关心她,帮助她走出爱人离世的阴霾。

哭:上帝承载眼泪的重量

Catherine在医院做义工,生活费全靠一个姐妹奉献支持。有时到巴刹买早餐探望病人,也是有人奉献。每次光顾的档口,小贩各个熟悉她,有时要收档了,那些没卖出的糕点,他们全爽快地打包给Catherine,说拿去医院派。Catherine就会“哇!”一声——这时候就“爽”咯!她去到医院,分给保安人员,分给清洁工……上上下下,大家没有阶级关系,只有打成一片。

医院是Catherine第二个家,她一踏入医院,全副精神就落在里头。她说起自己的生活——“有时很累。”她不会否认在医院里的自己是开心的,但她也不会否认,她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尤其心理层面的,不比体力上的来得少……

怎么应对?她只知道抓住“上帝的爱”。她说:“有时我听基督教诗歌,一些歌词触动到我,我就不停地哭、祷告、哭……我不开心时,一定要唱诗歌敬拜神,向祂倾诉。我必须‘释放’自己,不然很辛苦。”她说自己不完美,紧张时说话特别快,常常得罪人。于是早上和晚上,她一定坚持祷告,像孩子跟父亲无话不谈,承认自己今天又做错什么,又遇到哪些受不了的事情……这是她情绪的出口。

上帝也疼她。她在医院照顾人,上帝也让别人照顾她。有个医生好得像她的“干儿子”,每次知道她来了,定会来看她负责的病人,让她早点回家休息。有次自己生病需要动手术,指定的医生预约满了不能替她手术,但最后“恰好”有人取消,就轮到她了。又试过一次胃出了问题,有个医生从前医治她的父亲,医术特别好,当时她默默说:“这个医生忒厉害,假如有一天我有需要,由他负责诊治该有多好!”但现在这名医生出差在印度,她一直想等他回来才动手术,等到实在不能拖了……结果,她被推进手术房时,看到那名医生就在里头等着。她眼睛都发亮了:“欸!医生你回来啦!你知道吗?我一直希望你能替我做这个手术。”医生回说:“是啊,上帝听了你的祷告!”

对Catherine而言,这些都是上帝的恩典,是上帝赐福;她要别人也得到这样的福分。许多病人听过她“说耶稣”,很多人接受,也很多婉拒,但她从不停止传讲。有个好朋友曾“警告”她:“Catherine,我先跟你说好啊,你什么都可以说,就是不许说‘哈利路亚’!”她笑着说没问题,以后仍跟他无话不谈,十分友好。一年圣诞,报佳音队伍高唱诗歌,这个朋友也在场,不仅不排斥,还跟着大伙儿一起高歌,Catherine也纳罕。上帝做工,就是奇妙,以后Catherine更加积极见证神;而且,生活处处都是这样的机会。

老实地告诉你……

冠病流传肆虐,人与人的距离越拉越远,但是“爱”不会因此被隔开——就像那些在隔离病房里的人,他们一样听得见Catherine关心问候、鼓励打气的声音。问她:“你是怎么爱身边人的?”她答得再自然不过:“爱,就融入他们;要有同理心、耐心。”

然后她说了以下的话,像是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而且是极重要的,你要竖起耳朵。“我在医院这么多年,可以很老实地告诉你,大多数基督徒的心里很有平安的,不会怕。因为我们知道,信主的人有永远的生命啊!耶稣是真神!”

所以她喜欢去医院,其中一个原因是向病人宣告好消息:“有救了!”她喜欢看到病床上的人,眼里充满“希望”的样子。

反应

 

牧羊人

【情人节特辑】打破“单身营”刻板印象,追求/接受爱情,why not?

受访:梁维森、祝美玲
采访、整理:又青(由“文桥”供稿)

2018年,艳阳天,邦各岛。

风暖景靓,岛上某活动中心,陆陆续续进来青中年男女,有的挽着朋友,不好意思的样子;有的大大方方跨步进来,很有自信。

“死咯!你看这样的质素,这次一定找不到咯!” 好友启动雷达环顾一圈,压低嗓音对美玲说。

35岁的祝美玲、弟弟和两名女性友人结伴报名基督徒单身营,抵达报到处,放眼望去,女多男少,晃动穿梭的身影中,似乎不见心目中“那位”。

美玲本就不愿意来的,“单身营”不就是“相亲”?也太老土、丢人了吧!而且自己也是拍过拖的人,真有必要去吗?……弟弟担心姐姐终身大事,百般劝说,基督徒找个同信仰的伴侣不也应该吗?——想也是,平时工作碰见的,不是穆斯林就是已婚,遇见人多,却都不适合——那……就当着旅行顺便交友吧!美玲一转念,就不抗拒了。

XXX

报到处不远的地方站着梁维森,37岁,戴黑框眼镜,相貌堂堂。他目标明确,势必要在营会里找个贤内助——他是向神这么求的。他说,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是吧?

但也忒快,他一瞧见美玲,仿佛就……“就像蚂蚁遇见糖,哈哈!”维森幽默说,一旁的美玲笑得见牙不见眼,说道:“他见我第一眼,就确定是我了!营会期间,他一直找机会跟我说话,而且,几乎每个分组活动环节,他都与我同组,又有意无意向其他组员明示他对我有好感,甚至讲员都劝他别太冲动!” 5年转眼即过,梁、祝二人迈入婚姻第四个年头了。

●差一点错过爱情

从陌生到相恋,6个月;从交往到谈婚论嫁,3个月;以后步上红地毯,是2019年10月的事。她差点错过了他——

“一开始我并不接受维森,甚至有点抗拒,他太主动积极了(像沸腾的水,维森在旁补充),追求我时不断投其所好,讨好我,信息我,但我们才认识不久啊!或许他不是真心的。”

营会结束,一些营员周末约出来看戏、喝茶,只要美玲有出席,他一定到。她不大搭理他,他也不放弃。他知道她喜欢幽默,也喜欢刷搞笑的图文视频,就精挑细选贴在脸书上,她偶尔划过,笑得不能自已,当然也给他点了赞。

不过,为了达成目标,他还要更努力。他特意去到营会讲员——梁婷婷老师——家门口,请教到底该怎么做。

“她告诉我3个M:Master——先寻求神的国和义,尊主为大,时时祷告;Mission——两人要在主里合一;Mate——最后才是寻求伴侣。”

维森若有所悟,敬畏神是生命最重要的事,而婚姻是神所赐,是恩典。

一段漫长的日子过去,单身营弟兄姐妹相约聚餐。

见到维森,美玲难掩惊讶:“他瘦了整整一圈!他竟为了这事禁食祷告,寻求神的心意——他为我禁食祷告……”

●婚后挑战逐个来

两人在一起不久,很快就谈婚论嫁,有些人惊讶,有些人赞同,美玲的教会牧师和母亲都说:“你以为自己还小哦?如果对了,就结婚吧!” 

“回头看,真是神带领。不然,冠病肺炎爆发后,我们的婚礼恐怕遥遥无期,而且未来还有许多未知数!”

维森夫妇接受访问,美玲说得比较多,维森多数微笑礼貌听,让着妻子,想象不到他积极主动的样子。

美玲说:“恋爱期,我们从未吵过架,真的!可是一步入婚姻,加上lock down,日夜相对,彼此真面貌表露无遗,真是相见好,同住难!像他不喜欢吃的、不能吃的,拍拖时都不曾说。常常分歧、吵架,互相伤害,真的心力交瘁。”

婚姻之道需长久学习,前路还远着——说到这点,两人默契地大力点头。人的爱有限,所以需要神——像维森提醒的,是神先爱了我们,我们才有能力去爱不完美的人。而且,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能改变自己。甜蜜期渐逝,感情变得平淡如水……“可是,清水不是对人最好、最重要的吗?”,他俩细思以后,得着答案。

●别害怕追求爱情

如今,两人一同参与教会服事,一同成为之后几届单身营的筹委,他们乐意与人分享经验,邀请单身而又渴望婚姻的弟兄姐妹参加。

看似奇妙、捉摸不透的爱情,有人不敢追求,不敢主动,不敢联谊,也有的人太快下结论。像当初美玲在营会,也许友人的话还没说完,神却早把自己放到了梁维森眼里——而这之前,神的眼里,先有了他们。

维森抓紧“主赐良缘”这句话,祷告神,寻求导师意见,熬过艰难相思期,最后赢得美人归,他如今也鼓励说:“男士们,要坚持,还要十足诚意——恋爱的目的是婚姻;而神赐你机会,要把握。更要紧的是做个有担当、有宽厚肩膀的男人,当然,在《圣经》真理上好好装备自己,才能带领一头家!”

美玲补充:“是啊,许多姐妹都很优秀,但许多男生却迟疑不定、怯步或只抱着观望的态度,似乎未准备好,错失许多机会,非常可惜……”

按着神的心意,预备自己,勇敢踏出第一步,爱情,也许就在转角处,谁知道呢?祷告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