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一钵千家饭

云来云去: 江子

我住的酒店离吴哥窟不远,有一天早晨,我步出酒店,看到许多人都拿着碗,恭敬的站在路边,等候。

不久,一群穿着黄色袈裟的和尚,双手各捧着一个钵,神情严穆而安静,他们不发一语的走过街头。原来站在街边等待的人,是为了供养,他们把饭菜一一倒进比丘的钵。

施者与受者,几乎无言的,在街上站成了永恒。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和尚的空钵,他们出门时,不会知道今日化缘得来的食物是什么,他们不拣择,也无分别,供养什么我就吃什么,我就在那里安身立命。

站在一旁,我心里的钵感觉溢满了出来,心里满满的感动。

眼前这一幕已经持续了千年之久,从山路走成柏油路,从小村走成大城,唯一不变的是托钵的比丘,与布施的供养人。

日中一食,今天的机会只有一次。钵里的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幸福在于心灵如何对应

所谓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

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烦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幸福的钵一如托钵僧,每天出门时保持空的状态;他们不拣择,也无分别,供养什么我就吃什么,我就在那里安身立命。

当时佛陀也是如此,穿着袈裟,手中拿着一个碗,进入舍卫城,一家一家乞食,从一家一家得到的布施,再回到原来的处所。

吃饭,吃完饭,收好衣服,收好碗,洗脚,在树林里铺好座位。

这是《金刚经》的开头,没有说任何道理,没有任何教训,开示,只是简单朴素,实实在在,按部就班的生活。穿衣、乞食、吃饭、洗碗、洗脚、敷座——像每一个人每一天做好自己的家务琐事。

一件简单的事,做起来不难,可以日复一日,成为每一天的例行的公式,每天做,却不觉得厌倦,繁琐。每一天做,都有新的领悟,每一天都欢喜做,会不会就是修行的本质?

像2600年前舍卫大城的乞食队伍,像今晨我在柬埔寨暹立镇看到僧众依然维持的托钵行乞,像这里的商家依然信仰的清晨的布施,右滕着地,聆听经文的虔诚,都是不难的事,但是每一天做,每一天欢喜地做,或许这就是修行的考验吧!

反应

 

登彼岸

生命的灵山/江子

云来云去:江子

每个人走进圣地的动机都不尽相同,也许是出自宗教信仰,也许是追寻生命意义,也许只是自我放逐。

唯有踏上旅程,坦诚面对内心,不断地叩问,生命的轮廓可能因此逐渐清晰,发现生命的灵山赫然在眼前。

在法鼓山马拉西亚道场欣赏由杨伟汉导演的《正觉之道》纪录片,深刻感受到杨伟汉到了圣地放慢、沉淀的心灵,用感官去感受环境,要怎么拍、该怎么拍,不是由眼睛决定,是由心决定的。常言道:“你是什么人就拍出什么风景。”

《正觉之道》是一部于佛陀的故乡——印度取景为题材的纪录片。纪录片带领大家追忆佛陀的旅程,从各朝圣圣地更了解佛陀悟道的经历。

短短28天的拍摄过程中,杨伟汉带领着制作团队将佛陀从诞生到涅槃,以至后期经典结集的重要地点走了个遍,拼凑着许多朴实的片段,揭露着印度各圣地的现状,把佛法的真谛真实呈现。

“我们不是要拍什么东西,而是要走一段佛陀走过的旅程,因此每一个画面都是原创的。”杨伟汉分享道,他没有导演的指挥与口令,没有剧本和过多后期电脑特效的添加,没有道具、没有彩排、没有演员,唯有一颗分享佛法的初心。

追寻佛陀足迹

虽然片里不少场景我于2012年在印度朝圣八大圣地时有走过,但在杨伟汉与团队的镜头下,还是感觉不一样的惊喜,他编导这部纪录片不是取景为先,而是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不为拍摄而拍摄。透过影片,带领着观众穿越时空,追寻佛陀的足迹。

想起自己那年的朝圣之旅,在印度,生与死,贫与富,善与恶,都同时在眼前铺陈开,这些应该也都是佛陀在二千多年前看到的生命实相吧,菩提迦耶仿佛二千多年来,一切都没有改变,在那样的环境下,真真实实地感受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无不在代佛说法,佛陀虽然不在了,但法喜一样流入我心中。

虽然伟汉是导演,但他却没有指导摄影组该拍摄什么。所有在纪录片听到的声音,看到的镜头,都是偶然下的自然、真实的镜头。影片中,他时而透过路人甲、乙、丙、丁的表情,仿佛在问:大家来印度朝圣,知道“圣”在哪里吗?“佛”又在哪里吗?

深深感动片中伟汉的旁白:“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

分享嘉宾继程法师与大众开示:“解脱的这件事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在每一天的生活当中去实践佛法的教义与精神。”

佛在心中,处处是圣地,其实只要内心是安定的,在繁华的空间里也有一种抽离的宁静。

在影片里的一步一如来,深刻体会到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佛。伟汉所谓的的《正觉之道》,即是向心中的灵山出发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