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提升佛教“传统”可行?

湾言直语:覃亚湾

佛教讲“诸行无常”。时代改变,“善巧方便”也应改变。当某些传统仪式不合时宜了,就得慎重考虑如何调整。

我们应当认清历史事实:仪轨非佛陀制定,而是古德善巧的利用当时的风俗习惯,方便传达佛陀的教义。仪轨(表达方式)深受时间、空间、文化、科技的影响,并非僵化不变,它是“无常”的。

数字化、科技化是大势所趋。佛教必须与时俱进,新时代需要前瞻性的新思维。佛教道场要推动简单的科技化,主要是电脑和投影机,不需要大笔资金,要找懂得科技的年轻人帮忙也不难。

有人挂虑:“舍弃纸牌位是否擅改古德规?”假设从前有电脑、投影机,古德会采用数码牌位,还是纸牌位?古德的本意是要“契机契理”(契合时机、佛理)宣扬教义,并非推广仪轨。

《华严经》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真供养故”。宣扬佛法是真供养。推广仪轨是真供养吗?坚持仪轨是一成不变的(牌位一定要用“纸牌位”),那是违背“无常”的法则。

《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弟子应当舍弃违背佛法的,沉重不堪的历史包袱。

《华严经》云:“一切唯心造。”一切行动是心(思维)所主宰的。什么是正确的思维?我们不要消极的说“信众不接受改变”,应积极的想“如何令信众接受改变”。

误解“恒顺众生”

有人辩说《普贤行愿品》强调“恒顺众生”。不少人望文生义,把“恒顺众生”误解成“老是顺从众生”。什么是“恒顺众生”?经云:“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法会是汉传佛教的优良传统,应当保留、发扬光大。《梁皇宝忏》对忏悔有深细的阐述。问题是,众多的参加者有那样学习吗?大多数信徒是否带着功利主义、交易心态而来参与法会?所举办的法会,是否潜移默化,加深了信徒的贪、嗔、痴?“法会”只强调形式,忽略涵义,它与附佛外道举办的集会,在实质上有什么差别?

附佛外道的追随者是被误导的一群。我们要伸出援手引导他们回归正信佛教,不是与他们对抗。有人曲解佛教,佛弟子挺身而出厘清,那是护法护教,并非对抗。要厘清就必须明确的点出它们如何是附佛外道,并非只是指责对方是附佛外道。

在我国,没隔多久就会有人利用佛教的名义宣扬风水、转运之类的东西来敛财。佛教界应该如何有系统的应对这些附佛外道?对于刚冒起的“新兴宗教”,有志之士可以组成“显正破邪小组”,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划清界线,不要让它们扎根。

“显正”也“破邪”

我们应当双管齐下,既“显正”也“破邪”。在多人出席的法会期间,应该向“对象群”讲解正知正见。在共修的流程,除了念诵,也应安排15分钟讲解经文的内容,或者播放预录的讲解。不要因为没人懂得敲法器,就取消共修。敲法器固然好,但它不是必要的。

主办朝圣团是好事,但是,朝圣并非走马看花、游山玩水、绕佛塔、拍佛像。在长途车上,应该讲解基本佛法、圣地历史、念诵经咒、合唱佛曲;  整个行程,保持朝圣的气氛。

组团去外地布施是好事,但不要刚在老人院做了布施,就赶去找当地的驰名食物“大饱口福”。如果以当地的美食,号召会员参加“布施”,那就名不正言不顺了。

佛教团体的两大宗旨是弘扬佛法、行善积德。“弘扬佛法”比“行善积德”重要(紧急时期则需要调整)。我们赞叹理事们热心奉献,但佛教会并非慈善会。如果绝大多数的会员只是注重慈善、联谊,久而久之,佛教组织就会变质。

佛教团体是比“热心团体”高一个层次的“发心团体”。理事会应该由“发心者”和“热心者”互相配合。“发心者”不要自命清高(只是来讲经,却不屑参与联谊会);而“热心者”不要以少为足(只是来布施,却不出席佛学讲座)。          

上述的许多建议,已经有佛教团体实行了。各项建议不难落实,可以随顺因缘,逐步改善。佛弟子制造因缘,不要把“随缘”误解为“随便”,更不要把“善巧方便”误解为“随随便便”。

附佛外道遍地开花,并非他们“高明”,而是我们的队伍里面有太多袖手旁观者。佛弟子应当敢于承担,莫忘初心!

反应

 

登彼岸

几位大师,几则真事/覃亚湾

湾言直语:覃亚湾

1400年前的净土宗祖师道绰大师(净土宗开宗祖师善导大师的师父)14岁出家,对《大涅槃经》以及禅学有很深的造诣。大师在48岁那年来到净土宗的祖庭玄中寺,看到记载昙鸾大师(第一位注解《往生论》的大师)修念佛法门的碑文,深受感动,毫不犹豫的把自己下了几十年功夫的《大涅槃经》以及禅修放下,决定改修念佛法门。

1200年前的百丈禅师是唐代禅宗的高僧。大师是汉传丛林清规的制定者,后代的佛教徒把那些清规冠上大师的法号,称为“百丈清规”。大师著有《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大师的这些要则成为古往今来各大丛林所奉行的警语。它一开始就说:“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400年前的藕益大师年纪很轻就开始修禅。根据大师自己的形容,已经修到“悟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甚深的禅定境界。他在28岁那年,闭关修禅,于闭关中得了一场重病,才恍然发觉自己的禅定功夫还是不得力,不能解脱生死,而改修念佛法门。后来大师被尊为净土宗的第九祖。

“火光三昧”自化

活了120岁的虚云老和尚(1840-1959)是近代鼎鼎有名的禅师。老和尚的弟子却并非全部是修禅的,其中一位是专修念佛法门的具行法師(1876-1924)。根据《虚云老和尚年谱》记载,具行法师不认识字,他白天种菜,晚上礼佛、拜经、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后来法师自知时至,自己拿了几把禾秆,面向西方念佛,现神通出“火光三昧”自化,虽然被烧成灰炭,依然巍然不倒,等到虚云老和尚轻轻的敲一下引磬,他才倒下,变成一堆骨灰。当时虚云老和尚向这位修净土法门的徒弟的骨灰恭恭敬敬的下跪。

弘一大师(1880-1942)被佛门弟子奉为中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虽然积极弘扬律宗,大师也念阿弥陀佛,修净土法门。大师经过多次恳求,终于在晚年如愿以偿,被净土宗的十三祖印光大师破例收为唯一的出家弟子。弘一大师在出家几十年后自我批评“心与禽兽差不多。恶念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大师自认伏灭不了心中的恶念,必须靠佛力加持。许多人误以为大师的临终绝笔是“悲欣交集”4个字,其实是“悲欣交集见观经”(临终时看见《观无量寿经》所描述的殊胜境界,以致“大悲心、欣求心”交集)。

专一念佛 威力最大

几十年前的广钦老和尚(1892-1986)禅定功夫非常了得,有过入定4个月的记录。法师那次的入定,最后因为弘一大师在法师耳边轻轻三弹指,法师才从定中出来。法师在42岁那年受具足戒,不久之后他只是带了十多斤的米,就进入山林,在一个岩洞,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禅修。米吃完了,就以野果充饥。后来也一直以水果为食,所以有“水果法师”之名。在山洞修禅的时候,法师曾经感化老虎,蹲在山洞前,替法师看守门口,因此又被人称为“伏虎和尚”。老和尚晚年的时候却劝弟子们念佛。老和尚开示:“莫放逸,多念佛是当务之急。一切法门中,以专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老和尚本身是在一片念佛声中往生。

近代中国的佛门泰斗,修禅一辈子的本焕老和尚(1907-2012)在晚年开示:“算来出家已经六十多年了。这60年来一直习禅,但我自己的回向还是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我现在没有把握说将来一定做什么,所以要念佛,要阿弥陀佛的愿力来摄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台湾“现代禅”教团的创始人李元松老师(1957-2003)在往生那年发表的“向佛教界公开忏悔启事”,大半生禅修的他,后来推崇净土宗。由于李李元松当时在佛教界是一位相当有名气的人物,其启事震撼了当时的佛教界。他的启事如下:“凡夫我由于生了一场病,九月下旬方觉过去的功夫使用不上,从而生起疑情:过去所谓的‘悟道’应只是自己的增上慢。我为往昔创立的现代禅在部分知见上不纯正之一事深感惭愧,特向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十方善知识、善男子、善女人至诚忏悔。我今至心发愿往生弥陀净土,唯有‘南无阿弥陀佛’是我生命中的依靠。南无阿弥陀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