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岸

无常迅速

当下:苏清强

几年前,老友何乃健还健在。有一回,我们聊到生命的问题,他有感而发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我们已经越过了一个甲子的时光。”于是,他回忆起他小时在曼谷的时光,又想起他念书的时代当童军在外露营的乐趣。他怎样从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激活了写诗的灵感。谈着谈着,夜已深,但兴味不歇。时间不但在我们工作中溜走,它也在我们交谈和回忆中溜掉。更让我接受不来的事,几年后他竟然在忘我的劳碌中驾鹤西去,真正体现了做客人间的匆匆。

学佛让我了解了一件事:世间万事万物都在时刻变化中。有的事物,变化得不露痕迹,有的则变化得太明显了。至亲好友的离逝,不管是突如其来,还是早有先兆,总还是会带给人冲击,甚至是无限的伤痛。明知生命不会恒长,但是,当无常到来时,几个人又真正能够以平常心对待呢?

我常常告诉自己,要以平常心看待一切。但是,在无常事件发生的当下,自己不是忘了平常心,就是平常心提不起来。我还是有诸多感触,甚而有不绝的激动。挚友李锦宗往生,我想到他一生埋头在字纸堆里搜索文坛资料,还来不及作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就撒手不能再理了。资料堆积、遮住了眼眸,却无法永久保有。忽然想到,当一个人一心朝着自己的兴趣事业埋头苦干下去,这种执着叫做坚持;不坚持,事业难有所成,然而,当无常到来,自己垮倒了,不能再有从前的状况,再执着从前的心态就是一种痛苦;唯有随应放下,调整步伐,能做的还是要去做,不能做的只好随缘。得失不在一时,得失没有一定的准绳。

身心放柔放软

因为无常,人事会起变化,心态如果不能随应,就是盲目地执着。把身心放柔放软,得也好,失也罢,都不过是无常变化的一种形态。这样,挑起没有压力,放下没有失落。这才叫随缘应变,这也才有洒脱的情怀。

这个尘宇间,无常迅速,一件事顺利完成是何等的福报,一件事阻障重重又是何等的挑战!我们就是在这样扯拉牵制之间生存着、成长着,有的增长经验和智慧,有的茫然失措、糊里糊涂地过。

倏忽间2020年已经快走到了尾声。朋友都说,这是一个最不寻常的一年。冠病肆虐,从年头到年尾,打很多人的年头计划打乱了。人被宅在家里,一个月过了又一个月,很多活动好像停止了。然而,世界还是在悄悄地变化着。有的人失业了,有的人转行了,有的人离尘而去,有的人战战兢兢,沉着应对。我们看到一些行业冒起来了,也看到一些公司行业倒下去了。无常在悄悄运作,也在大显身手。因此,我们是否也在该痛苦的时候痛苦,该快乐的时候快乐呢?我们是以不变应万变呢,还是放下了身段,随缘顺变?

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或许,外间的变化是我们的能力控制不到的,然而,我们还是可以努力去把握好自己的一颗心的。有一次,有律禅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答曰:“用功。”又问:“如何用功?”答:“饥来吃饭。睏来眠。”有律禅师说:“一般人也是饥来吃饭睏来眠啊!”慧海禅师:“那不同!他们吃饭时百般需索,睡眠时千般计较,心随外境团团转。”这“随外境团团转”的,正是我们凡夫的境界。我们还没有参透无常迅速,因而不能安下心来好好修行。生活中,没有比不能专心一意更浪费时间的了。心不能静下来,专注于一事一物上面,就无法在无常中沉淀出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存活的能量。

无常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放纵自己的妄心,执着于不当执的,又轻忽了所当执的;抓住烦恼不放,又提不起轻安自在。唯有把清净的真心找回来,才能够把持应对无常迅速的智慧。特别是在这个疫情还笼罩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的时刻。

反应

 

登彼岸

坚持/苏清强

当下:苏清强

我常常见到他,沿着住宅区的马路,持杖而行,一步,又一步的。每一步都是缓慢的;虽不至于慢得像乌龟,却也快不了多少。他的每一步都得依靠那支拐杖的借力,支撑身体部分的力量、分布均匀,以确保身体的着力点散布均衡、得当,才站稳一边脚,让另一边脚得以缓缓跨出,并在前方落地、踩稳。接着,把拐杖移前,扎稳,才开始移动另一边脚。

他不是七老八老,行动不便的长者。他的头发还黑,不是浓黑的那种黑,而是灰黑没有多少光泽的那种黑。他的额头不像有皱纹,却看得出眉头时常竖紧、脸颊的肌肉拉起,显然处于一种不轻松的状态。他的眼神也不是有光彩的那种,却时常溜转眼瞳,好似探寻前方左右,保持自身的警戒状态。着短袖恤衫和褐色长裤。

我推测他至多只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正当壮年,而行动如此不便。任何人都可以推想到他背后还有故事。

学习移动笨重身体

有一回,我走路刚好来到他的身边。我趁机跟他打个招呼。“早安,你好!”“早安!”他也停了下来,拄杖而立。我说:“你这样走路,辛苦呢!”他说:“好得多啦,我刚中风时,坐着躺着都辛苦,哪里能够走路呢!家人给我备了轮椅,我想到自己可能终生残废,不能走动,觉得很可怕。想了几天几夜,我决定不能这样下去。我想走动。开始时,站起来都会冒汗,别说走呢!我的治理医生也鼓励我起来走动走动,我便扶着墙壁,学习移动笨重的身体……”

我曾想过,他如果不是从小就得了小儿麻痹症,就是年长中风。现在他亲口说了,知道他是因为中风而半边身体不灵活起来。他要从这种痛苦中慢慢站走出来,恢复从前身体的状况,的确不容易。“你很了不起,现在已经可以一步一步地了。”我说,主要是给他鼓励。

过后有机会遇见他,我就会跟他攀谈几句。一点一滴的了解他的遭遇和经历。中风来得太突然,他开始时接受不来,现在则慢慢可以接受这副身体的状况。他谈起自己康复锻炼所吃的苦头,幸而有太太和家人在旁鼓励他,叫他不要放弃,他有了强力的克难力量。而今,出来走动,也是他康复运动的一部分。“我必须坚持,不然,时刻依赖轮椅,我就成了废人一个。”我发觉他说话时的咬词发音并不是很清楚,时而准,时而含糊,那是中风的后遗症。每次跟他谈话,我就顺便给他打打气。路过的左邻右舍,往往也会向他说几句激励的话。

拄杖缓行是每日功课

我可以想象他的不便和痛苦。他一个人的遭遇,也肯定影响了家人的生活。家人关心他,照顾他,他会感到温暖,也同时会感到内疚与不安。他每天吃药、进行康复运动,一是为自己好,也是为了家人好。拄杖缓行,是他的每日功课。开始只可走一小段,渐渐增加,走长一点,以至走完住宅区的一条长街。

“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他说。

我想,他其实比小孩学走路还要辛苦——因为他的部分肌肉僵硬,失去一些感觉,要松筋活骨不这么容易。人生有很多考验,像他这种情形,考验就更大。“中风康复的人很多。你这样坚持,也一定能的。”我有时会向他重复类似这样的话,不知他听了受用呢,还是听厌了。

遇到挫折与困难,不能气馁,向好的一方面想,才能转变。这位中风的邻里坚持走路来激活经络,就是好的想法与做法。

几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没有持杖,走得还是慢吞吞一步一拐的模样,但是,比起当初已经是进步了。我快步向前向他道喜,他当下脸露笑容,是我这么久以来才初次见到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