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从原住民到华人餐桌 洛叶变美味了!

香料寻奇|陈爱玲(专研香料,目前任职大学讲师)

洛叶的正确名称是假蒟(Daun Kaduk),别名越南洛叶,由于外观几乎与槟榔叶极为相似,教人难以分辨。

马新一带常在巷弄里看见拿督公,民间信仰里祂有求必应,却也深信有许多禁忌,不能拜猪肉,供品要有当地咖啡乌(即黑咖啡),最好在礼拜五祭拜,民间认为笃信回教的拿督公遵循伊斯兰教义作礼拜仪式,选对时间点有助于实现愿望,小时候跟随长辈祭祀,除糕点水果外,其中必备槟榔叶(Daun Sirih)、槟榔果、白灰、山栳叶觉得新奇。

后来走访东南亚各国才惊觉原来大家口中的山栳叶实为洛叶,正确名称是假蒟(Daun Kaduk),别名越南洛叶,由于外观几乎与槟榔叶极为相似,教人难以分辨。

微微辛感增添调味

娘惹菜有许多假蒟的身影,著名香料冷饭(Nasi Ulam)或是乌达乌达(Otak-otak)还有让我念念不忘的腌鱼肚酸辣咖哩(Perut Ikan),每一道都是手工菜,当然更少不了带点胡椒风味,入口微微尝出辛感,入菜比例高的时候能即时分辨它的苦味,为海鲜及肉类增添调味秘诀。

有一次我到云南作客发现在地喜欢假蒟更甚东南亚人,将之包肉油炸或是与田螺快炒相当美味,云南朋友分享她小时候经常到田里抓青蛙,回家路上经过溪边潮湿地顺手采假蒟、辣椒在与草果粉大火爆炒,是一道大人小孩都喜欢的家常菜,不过随着农田逐渐减少,土地受到污染,现在已经很难再抓到野生青蛙。

两种植物截然不同

过去假蒟很少出现在新马、印尼或是菲律宾的华人餐桌,70年代或是更早的时空背景,大人们说是原住民吃的香草植物,当时医疗并不发达,原住民承袭祖先的智慧,假蒟能减缓发烧又能加速伤口愈合,后来马来人进一步发现假蒟的叶子对治疗头痛有一定的功效便纳入传统疗法当中。

居住在泰马边境的人会将叶子磨碎混着盐巴借此而减缓牙痛,市井小民都叫它槟榔叶,我们竟然将之混淆了这么久,实际上它与假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植物。

不过随着20世纪初华人与其他民族联姻之后,生下混血孩子——峇峇娘惹,假蒟从此柳暗花明,埋下日后跃上华人餐桌的伏笔。

假蒟怎样吃最搭?

假蒟在越南、柬埔寨或是寮国、泰国等则有不一样的风貌,越往北部走能见度越高,这是因为大部分云南人聚居此地,日常生活中有400种辛香料植物入菜,所用的部位包括根茎、皮囊、花果和籽叶,比如香茅烤鱼、称为香柳的叻沙叶拌入凉拌鸡脚、苦籽喃撇也是另一种利用果籽来调味的家常菜,假蒟叶包碳火烤肉一起吃或镶肉包起来油炸,吃在嘴里不油也不腻。

现在医学证实假蒟对代谢疾病和抗炎都有很好的疗效,同时也是天然的抗生素,云南朋友说,新鲜假蒟撕碎冲泡当茶喝可以去除汗臭味颠覆我对它的认知,辛香料的世界真的浩瀚如海。

究竟假蒟要怎样吃最搭?最简单的吃法就是假蒟切碎煎蛋,煮海鲜也非常对味,蒸煮、油炸或生食也渐渐被不同族裔所接受,前一阵子我突发奇想,取馄饨皮油炸之后定型,加入沙葛、红萝卜、洋葱、猪绞肉、卡菲莱姆嫩叶炒成内馅,调入鱼露、细砂糖、柠檬、香菜、辣椒拌成酱汁,这道前菜令人惊艳。

反应

 

美食

【南视界】从医学到餐桌 洛叶变美味了!

洛叶的正确名称是假蒟(Daun Kaduk),外观与槟榔叶极为相似。

香料达人陈爱玲指出,现在医学证实假蒟对代谢疾病和抗炎都有很好的疗效,同时也是天然的抗生素,云南人常将新鲜假蒟撕碎冲泡当茶喝,据说可以去除汗臭味。

原住民则发现假蒟能减缓发烧及加速伤口愈合。后来马来人进一步发现假蒟的叶子对治疗头痛有一定的功效,便将之纳入传统疗法中。

居住在泰马边境的人则将叶子磨碎,混着盐巴借此而减缓牙痛。

此外,假蒟也可以入菜。将假蒟切碎煎蛋或拿来煮海鲜也非常对味。娘惹菜著名香料冷饭(Nasi Ulam)或是乌达乌达(Otak-otak)还有腌鱼肚酸辣咖哩(Perut Ikan),都可以见到假蒟的身影。辛香料的世界真的浩瀚如海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