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社险投保人可获赔

(布城2日讯)人力资源部表示,涉及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事件的社会保险投保人,可在社会保障计划下获得赔偿。
人资部今日发文告说,社险机构已鉴定可领取伤残保险计划(Skim Keilatan)福利的投保人身分,并正在处理相关赔偿程序。
文告说,任何涉及事故的社险投保人,可在社会保障计划下向社险机构提出索赔,包括暂时丧失能力赔偿和永久丧失能力赔偿,取决于受伤的程度。
文告说,投保人可拨打社险机构热线1-300-22-8000查询,查询是否符合永久或暂时性伤残赔偿资格。
此外,社险机构已派遣“关怀小组”(Care Squad)前往疏散中心及巴生谷9家医院,提供援助。
相关新闻:
【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应查灾区发展项目 雪州反对党促设小组统筹赔偿
【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大马回教保险吁客户联系 Etiqa:加速理赔无需警方报告
【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雪兰莪大臣吁公众 掌握不法证据可举报
【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MERCY红新月会 提供心理辅导医疗援助
【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兴都庙回教堂收容灾民 团结部长:这才是真正的大马
【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周边空气素质良好 监测数据暂未发现有毒气体
【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法迪拉:本周是关键期 暂不影响半岛电力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挖掘工程导致事故? 警方:将传召承包商助查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黄思汉巡视灾区宣布 奇瑞捐50万及提供50车代步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 波及399车辆235建筑物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无残留气体 警方确认现场安全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银行公会促灾民 联系借贷银行商讨援助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杨美盈办公室今发1000援金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附近三座油站获准恢复营运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殃及107师生人员 教育部发1000援金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20机构联手调查 消拯局查电工布线房屋安全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104人留医 政府医院67人私人医院37人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全部104伤者情况稳定 卫长:至今未有死亡案例
【独家/油站地下气管爆炸】保险业者:屋车若遭气爆波及 受害者可持火险车险索赔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雪州大臣:鉴定肇因 初步报告72小时内完成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安华:中央州政府国油负全责 屋尽毁获5000伤者获2500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居民仓皇逃生忘了宠物 救援人员找到多只受惊动物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雪州大臣:305人获救 290公尺范围内住宅列禁区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公众现场拍摄引发塞车 交通局:恐引发二次意外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医院关闭部分非危急病区 受害者:家中3人情况危急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下令相关机构援助受害者 安华将到现场视察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动用22各类消拯车 78消拯员深入现场灭火
【油站地下气管爆炸】国油证实输气管引发火患 临近3油站未波及暂关闭
灾难发生后的民意宣泄/南洋社论
雪兰莪州梳邦再也布特拉高原地下天然气管爆炸事故,衍生的问题多日来一直备受媒体关注。
数十年来平安无事的天然气输送管,在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爆炸之后,成为全民关注的重大事件。
对天然气管爆炸后的善后工作和赔偿,都是急不容缓的问题,因为受影响的建筑物多达235个单位,其中87单位引起火灾,另148单位因大火引发的高温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4月1日发生的这起事故中,受波及的车辆共有399辆,其中225辆被烧毁,另有174辆受损。这起事故中,也有超过100名人士受伤进入多家医院治疗。
灾难发生后,受影响的建筑物是否安全应该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大马消防及拯救局总监拿督诺希山表示,受损程度不超过20%的房屋,在完成安全评估后,允许居民重新入住。
消防及拯救局认为,位于火灾地点150公尺之外的大部分建筑,仅出现轻微破坏,例如玻璃窗破裂、墙壁或天花板有轻微熏黑的痕迹,都视为安全可以重新入住。
经历数小时在1000多度高温的强烈冲击,主体结构可能已经受到肉眼看不到的破坏,消防及拯救局必须慎重依据工程规范检测,绝不可轻忽而引发不可预见的后果。

豪华双层排屋经过地下气管爆炸大火的洗礼后,变成一片废墟。
高度危险保护区
天然气管地带是高度危险的保护区,网上流传爆炸地点的前后对照图,指控发展商拆除天然气管的篱笆进入施行挖掘作业,梳邦再也市议会必须深入调查,并且给予明确的解释。事件如果涉及任何的违规操作,涉及的相关单位必须受到严厉的惩罚。
正如网民指控,民众在去年12月17日已在网上发布消息,指发展商拆除埋藏天然气管区域的篱笆并进入挖掘。梳邦再也市议会有必要公开会议纪录和文件,为何会批准在天然气管旁边的这个高危地带兴建10间店屋。
雪兰莪州务大臣保证会透明化调查,绝不包庇绝肇祸的任何一方。我们希望政府能严正看待这起事件,公开任何违反法规的操作,并且严惩涉及的单位或机构,即使是政府机构的疏失,也必须秉公处置。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民间自发的援助,是体现人民高度的爱心与精神。企业发挥社会责任,提供交通工具或物资,暂时舒缓灾民的不便,都是值得鼓励的好人好事。灾区的民众,究竟要等多久才能得到明确的评估结果?而在等待的期间,灾民的生活问题又会得到怎样的妥善安排?
民意耐人寻味
行动党发起的捐款活动,却遭受一些人士的批评,引发陆兆福秘书长怒喊批评者闭嘴,相信是这起灾难发生后令人意想不到的负面反应。做慈善肯定是好事,但一个筹款活动会引发如此的负面效应,自然不会没有原因。过去,马来西亚国民体现多次热心捐献,民众一呼百应,似乎从未引起负面的批评。这次却出现极不协调的声音,民众要传递的信息,可说耐人寻味。
一场意外事故,激起的不单是千层浪,更可能是一种民意的发泄与不满,昌明的政府,也许应该从这起事件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