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女游客坠洞】附近石砖地也“吐泡沫” “吃人地洞”一带路况堪忧

(吉隆坡24日讯)“吃人地洞”附近的石砖地“吐泡沫”,一些路况也出现轻微路陷,令民众对当地的安全状况感担忧。

印度回教堂路其中一截长约100公尺的路段,除了女游客坠入的“地洞”外,当局也用黄色警戒线围起坐落在该处警亭前侧方的可疑路段,以及一家珠宝店前面的路段,以防万一。

据了解,坐落在一家珠宝店前面的一些石砖地面,从昨日开始“吐泡沫”,地下水也不断渗出。

地面上出现的大洞,有些被称为天坑(sinkhole),而根据英国地质调查局的说法,天坑是可溶性岩石在深处溶解造成的自然地表凹陷。

“星报”引述英国地质调查局指出,当天然酸性雨水侵蚀地下的基岩时,一般会形成污水坑,在地表下造成损害:“不同类型的天坑是由不同的过程造成的,包括溶解、塌陷及侵蚀。”

该局指出,地层下的石灰石、白云石等岩石,或盐和石膏等矿物质,在地下逐渐溶解会导致天坑的形成。

“此外,建筑施工、排水管泄漏、水管爆裂和地下水抽取等,也可能导致天坑形成,加上大雨或洪水,可能引发建筑物坍塌。”

 

ADVERTISEMENT

 
 

 

反应

 

要闻

首都地陷事故 3因素造成

(吉隆坡7日讯)经过多个机构调查发现,吉隆坡印度回教堂路地陷事件是由人为(人类活动)、气候及地下填土层侵蚀所造成。

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发文告指出,由吉隆坡市政厅领导的印度回教堂路土壤结构工作队将在3个月内提呈一份有关地质及地下结构调查结果的技术报告。

“环境部通过矿物及地理科学局,协助调查该路段地下结构。该局使用探地雷达探测(GPR)设备,以获取地质层及地下公用设施系统的图像,帮助相关方全面修复受影响地区。”

该部强调,目前吉隆坡仍然是安全的居住地。

对于长期规划,该部建议加强监测、维护、程序和地下结构调查方法,包括地下建筑结构,以识别及避免可能发生的地陷及坑洞威胁。

环境部提到,矿物及地理科学局通过大吉隆坡地下地质绘测项目,改进涵盖雪隆10个地方政府的地下数据,以完善现有吉隆坡地下状况的3DKL项目资料。

“在地质方面,吉隆坡的基岩预计有30%是石灰岩,70%花岗岩及变质沉积岩组成,其中包括肯尼山组(Formasi Kenny Hill)、霍索登片岩组(Syis Hawthornden)及丁丁片岩组(Syis Dinding)。

“地陷地区的底层则由片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组成,属于肯尼山组。

在8月23日,一名印度女游客步行在印度回教堂路时,坠入8米深的坑洞失踪,大马政府展开9天的搜救行动但不果,基于搜救队安全,当局决定在8月31日停止搜救行动,随后在首都地陷区启动恢复和重建工作。

 

相关新闻:

业者:首都建设规划申请条件 呈岩土工程报告或增成本

【女游客坠洞】吉隆坡市政厅捐失踪者家属3万元

调警员执勤防干扰 警方:别到地陷区拍短片

【女游客坠洞】商店复业挤满游客 印度回教堂路热起来

【女游客坠洞】内阁周三讨论赔偿家属建议

一再出现地陷坑洞 吉隆坡房价恐下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