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缅甸地震/视频】我国救援队飞缅甸救灾

视频来源:Pasukan Mencari Dan Menyelamat Khas Malaysia @facebook

(梳邦再也30日讯)我国特别天灾援助和拯救队(SMART)今早9时30分正式出发,为遭遇强震的缅甸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救援工作。

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来送行,为部队加油打气。

由50名成员组成的SMART人道主义救援团队启动,载送着33吨的物资正式出发前往灾区援助。

第一架飞机预计在下午12时30分抵达,第二架飞机则预计在上午10时出发,并预计下午1时抵达缅甸内比都国际机场。

此次救援团队由16名国防卫队成员、13名大马皇家警察和21名大马消防及拯救局成员组成。

SMART最初隶属于国家安全理事会,成员来自大马皇家警察、大马国防卫队和大马消防及拯救局,自2015年起,SMART转由国家天灾管理机构领导,截至今年拥有138名成员,涵盖上述三大机构的精英人员。

拯救队有一名女队员,是来自沙巴的莱阿妮。加入拯救队之前,她是来自消防与拯救局。

相关新闻:

【缅甸地震】地震增至17死83失踪 泰相:国家已恢复正常  

【缅甸地震】曼谷高楼施工遇地震 起重机吊臂工人抛飞坠亡 

【缅甸地震】救灾“黄金72小时” 缅军政府允外援 反抗军停火两周

中国提供缅甸1亿人民币援助

【缅甸地震】受困30小时 缅甸妇女从公寓废墟中救出

【缅甸地震】威力如334枚原子弹 死10万人几率高达32%

【缅甸地震】泰国最高酒店被震歪? 老板儿:我爸盖的房子超坚固

【缅甸地震】震后完成安检 泰国6机场恢复正常运作

遇到地震如何自救?

【缅甸地震】为何1000公里远曼谷高楼倒? 学者指关键是它

【缅甸地震】临时取消泰国演出挨轰 韩国男团掀脱粉潮

【缅甸地震】泰国最高酒店惊传“被震歪” 业者急回应

【缅甸地震】1591栋房屋被毁 缅甸遇难人数破千

【缅甸地震】曼德勒11层大厦只剩7楼 寺庙百余僧侣被埋

【缅甸地震】大马SMART救援队中午抵仰光 扎希:协调赴泰国人道救援

【缅甸地震】丫头泰国遇强震 指民众秩序好不偷东西

【缅甸地震】泰语老师揭“KK园区”现况 曼谷塌楼400工人几乎是缅甸人

【缅甸地震】缅甸接受邻国援助 联合国动员救灾力量

【缅甸地震】救援人员:居民大哭奔逃 瓦砾不断掉落成最大挑战

【缅甸地震】“从没听过泰国有地震!” 罗敏庄吓傻曝光当地情况

【缅甸地震】缅泰已逾150死 美国预估恐超过1万人丧生

【缅甸地震】缅甸军政府寻求国际援助 已肇144人死732人伤

【缅甸地震】曼德勒多栋建筑倒塌 一男子受困废墟哀嚎

【缅甸地震】安华向缅泰灾民献慰问

【缅甸地震】外交部:等待安全评估 马驻曼谷大使馆暂关闭

【缅甸地震】受困曼谷高楼泳池 父子获大马人搭救

【缅甸地震】中国人入住为主 曼德勒多栋酒店倒塌

【缅甸地震】机场天花板掉落旅客惊逃

【缅甸地震】旅泰新加坡人 穿浴袍23楼爬楼梯逃命

【缅甸地震】曾指三月有天灾 印度神童预言再成真

【缅甸地震】波及邻国 大马多个州属亦感摇晃

【缅甸地震】缅甸多栋建筑倒塌桥 梁断裂路面现大裂痕

【缅甸地震/视频】泰国兴建中大楼倒塌 曼谷清迈剧烈摇晃

缅甸7.9级地震 震源深度30千米

 
 

 

反应

 

言论

大马 “无震” 走向终结?/许文谦

近日,缅甸发生 7.9 级大地震,这场地震威力巨大,其影响范围远远超出缅甸本土。泰国部分地区有明显震感,甚至远至中国的一些区域也受到波及。就连一直以来地震相对较少的马来西亚槟城,也感受到了余震带来的晃动。

沙巴地震惊醒全马

长期以来,马来西亚民众对地震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在人们传统认知里,大马似乎是远离地震威胁的安全区域。然而,现实并非如此。随着周边国家地震活动愈发频繁,马来西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面临的地震风险。

回顾历史,2015 年沙巴发生的地震,是马来西亚近代以来较为严重的一次。那次地震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也让人们意识到马来西亚并非处于绝对的 “无震区”。

从地理角度看,地球板块运动从未停止,马来西亚所在区域也可能会受到板块移动的影响。周边多个国家频繁发生地震,正是板块活动的表现。尽管马来西亚大部分时候只是在周边地震时建筑稍微摇晃,但这也足以敲响警钟,说明马来西亚正面临地震风险增加的局面,极有可能告别过去相对平静的 “无震时代”。

自 2015 年沙巴发生地震后,地震已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虽然马来西亚的土地构成以较为稳定的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相比泰国曼谷的松软土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震动的放大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马来西亚可以对地震威胁掉以轻心。

随着地球板块持续运动,大马极有可能会因 “断层再活化” 发生地震。一旦大规模地震发生,现有建筑能否继续保证安全,仍要打一个问号。

在应对地震风险方面,大马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马来西亚设有 80 个地震传感器用于监测地震活动,为获取地震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在建筑物防震层面,政府应有相应举措。

大马建筑设计基本还可以应付里氏 7 级以下的震动,槟城的槟威大桥在建造时就考虑到了防震需求,具备一定的防震能力。不过,现有大马大部分建筑在设计上仍然缺乏抗震、免震、制震技术,因此这些建筑的抗震性能有待评估与提升。

对于马来西亚来说,当下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政府应加大对地震研究的投入,提升国内对地震的监测和预警能力,让民众能在地震来临前获得更多准备时间。

须加强民众安全教育

同时,要全面检查和提升全国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尤其是人口密集地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抗震加固工作,刻不容缓。此外,加强民众的地震安全教育也至关重要,让民众了解地震发生时该如何应对,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和防灾意识。

东南亚地震频繁发生,马来西亚告别 “无震时代” 并非危言耸听。面对可能增加的地震风险,政府、社会和民众都需积极行动起来,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中最大程度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