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变碎片难归自然 可降解塑料袋不环保

餐饮业者8atery创办人彭俊珊(左起)与林佩颖在工作坊与王美玲交流,请教回收塑料与商谈回收合作事宜。右为徐丽昀。
(吉隆坡13日讯)尽管市面上充斥许多据称是“可降解”的塑料袋,但减塑创客Hara Makers提醒,这当中可能有误导,一些“可降解”塑料袋不仅不能完全降解,且一点也不环保。
该组织联合创办人王美玲告诉马新社,她拿市面上一些据称“可降解”的塑料袋进行观察实验后发现,塑料袋最终是变成碎片,不能完全降解。
“可降解塑料袋其实不环保,时间久了会裂解成许多细小碎片,在泥土里也不能完全降解,没办法回归大自然。”
她说,将这些塑料碎片弃之不顾会对环境、海底生物和人体带来负面影响,因为留在土壤会造成污染,若在海里进入鱼腹中,又被人吃进肚里并留在体内。
王美玲为此授招,民众可用2层塑料袋将碎片夹在中间铺平,然后隔着烘焙纸或麻将纸用熨斗烫平封起来即可,有助减少塑料碎片污染。此举能让塑料碎片获得新生充作新用途,更利于回收。
Hara Makers另一名联合创办人徐丽昀感叹,人们制造垃圾的速度太快了,尤其是今年实施行动管控令期间,外卖和网购量大增,塑料垃圾也暴增,包括快递的泡泡膜,这些塑料袋最棘手之处是胶纸和油污,为回收和升级再造增加了难度。
研制机器溶解塑料
去年成军的“Hara Makers”环保女将,预料会在今年10月获得改良研制的塑料溶解机器,务求把没生命的塑料袋,变成可用且可赚钱的物品。
她与徐丽昀也是街友关怀组织Kedai Jalanan的协调员与义工,当初她们推出重塑新生计划,是放眼设立社会企业。
他们为了让经济弱势群体可以此增加收入,所以才成立这计划:“我们计划以比市场高的价钱跟低收入群体收购塑料,等改良机器出来后,也可让他们参与制作。”
方志民:以后用什么? 禁塑料袋商界无所适从

报道:廖梅芳
(八打灵再也19日讯)一次性塑胶袋将被禁用,马来西亚杂货商总会总会长方志民劈头第一句“那以后用什么?”
方志民希望当局先拟定周详的相关步骤和措施,才对外宣布任何的决定,免得商界和消费人一头雾水,无所适从。
他说,如今杂货商至少持有经营各类货物的7、8张执照,店主不希望再面对更多的防不胜防。
“禁用一次性塑胶袋的政策,在各方面需要有更清楚的交代,而不是一堆的疑问。”
方志民今日针对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聂纳兹米的相关宣布,回应《南洋商报》的问题。
部长说,全国的森林保护区、国家及州立公园、海洋公园、地质遗产地和地质园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他指出,这项禁令也将适用于商业场所,如超级市场、油站便利店、快餐连锁店、药剂行及其他相关商业单位。
他透露,这项政策的落实方式将根据各州的能力与准备情况,作出适当调整与完善。
方志民说,现在商家都是提供收费的一次性环保塑胶袋,以后禁用,要以什么取代呢?难道提供纸箱?
“其实现在很多消费人出门都自备环保袋了,商家也知道使用环保塑胶袋。”
“我认为教育还是很重要,从学校开始教育孩子环保意识。”

方志民
环境之友:应扩至宝特瓶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环境之友 (SAM)认为,政府宣布全国的森林保护区、国家及州立公园等处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是减少塑胶废料的积极措施,但应该扩大到包括宝特瓶和一次性包装的各类塑胶包装。
组织名誉秘书玛吉娃莉说,政府也必须加强执法,向随意丢弃垃圾者施加罚款或当社会义工。
她对《每日新闻》说,大自然地带的塑胶产品的污染,是游客丢弃或留下的,这些在海边或大海出现的垃圾,被海水和大风吹到大海,对陆地和大海的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坏。
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聂纳兹米,昨日在布城召开的环境部长与掌管环境事务州行政议员会议(MEXCOE),做出上述宣布。
环保人士阿里尔说,政府也应该重视教育人民保护环境的价值观,不能够一味强调执法和惩罚而已。
他认同政府宣布全国的森林保护区、国家及州立公园、海洋公园、地质遗产地和地质园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不过他说,社会人士还是欠缺把垃圾丢弃在适当的地方的动力。
他建议垃圾虫的惩罚更具教育性质,例如要垃圾虫参与清理工作的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