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文丹七仙井 列国家文化遗产局名单

双文丹七仙井一隅。
(吉隆坡13日讯)位于雪州乌鲁雪兰莪双文丹的七仙井已被列入国家文化遗产局名单,以便该局可根据2005年国家文化遗产法令(第645法令)展开进一步研究工作。
旅游、艺术及文化部今日发文告说,只要七仙井满足遗产局设定的条件,即有望获该局提出将它列为国家遗产的建议。
旅游部长拿督斯里南茜在文告中指出,该部将与乌鲁雪兰莪的地方当局合作,以确保当地具吸引力的景点可被列为国家旅游产品。
“这项颁布除了可维护及保存七仙井遗址外,也可对旅游业带来附加价值。”
文告说,南茜是在巡视乌雪县内的旅游设施时,这么说。陪同者包括旅游部秘书长拿督诺查里。
南茜指出,尽管七仙井是由乌雪县水利灌溉局管理及维护,旅游部仍会经常与该局磋商,以进一步提升七仙井的设施。

双文丹七仙井景色。
具有独特防洪功能的七仙井建于英殖民时代。英殖民政府当年为了解决双文丹水患问题,特于1934至1937年耗资6万令吉,以巨石及洋灰建造了一座大水闸,并取名为“七条涵”,整项工程耗时约3年。
每当水量高涨时,源源不绝的水量会流入井内,再通过水闸后的水涵排除。换句话说,七仙井可在完全不依靠人力观察的情况下,根据雨量进行自然排洪。
隆雪华堂:免不平等对待宗教 保护古迹政府有责

位于印度回教堂路附近的Dewi Sri Pathrakaliamman兴都庙。
(吉隆坡21日讯)隆雪中华大会堂强烈反对吉隆坡市政厅迫迁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并批评在庙宇现址兴建回教堂的计划加剧宗教不平等现象,忽视多元社会的敏感性,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和紧张局势。
隆雪华堂在文告中指出,该兴都庙已有逾百年历史,是吉隆坡印裔社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宗教信仰地标。
“该庙宇曾于2008年经历一次迁移,如今再次面临拆迁威胁,进一步加剧信众的不安。此类宗教建筑物理应受到政府保护,重视其文化古迹的保存价值,而非贸然被私企征用再面临拆迁命运。”
隆雪华堂强调,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政府有责任维护各族群的宗教权益,避免任何形式的宗教不平等待遇,并本着公正、合理的原则处理宗教场所问题。
吁政府与Jakel协商
根据报道,2012年时任政府在未通知庙方的情况下,将庙宇所在地出售给Jakel Trading私人有限公司。多年来,吉隆坡市政厅多次提议让庙宇搬迁至更小且偏远的新址,但均遭庙方拒绝。
“Jakel Trading私人有限公司近期计划拆迁兴都庙宇原址,让地兴建回教堂,引起信众不满。在庙方秉持反对拆迁立场下,尽管吉隆坡市政厅承诺不会在新址落实前拆迁,但该庙仍时刻面临被迫迁的困境,影响宗教日常活动和社区文化。”
隆雪华堂呼吁政府与Jakel Trading私人有限公司展开协商,避免单方面强制执行搬迁计划,应以尊重宗教信仰和社区需求为前提,探讨保留庙宇现址的可能性,以符合信众利益的方式解决争议,化解僵局。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