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法案保障全民 邹宇晖驳马哈迪4谬论
(吉隆坡7日讯)针对前首相马哈迪近日发表言论,指控《城市更新法案》将导致马来人被迫迁出城市,进而削弱马来人在城市的存在感,民主行动党劳勿区国会议员邹宇晖,炮轰这种论调不仅缺乏事实依据,更是刻意种族化此法案,继续老掉牙的政治操弄。
邹宇晖指出,事实上,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强调过,《城市更新法案》的核心目标是改善老旧城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并确保公平的补偿机制,而非如马哈迪所指“排挤”任何族群。
邹宇晖列举马哈迪几项谬论,并给予反驳,以正视听:
谬论(1):马哈迪错误地指控法案是为了“驱逐”马来居民,让城市变成非马来人的地盘。然而,法案的精神根本不是要排挤任何族群,而是要提升所有居民的生活条件,并确保他们在城市中仍有居住权利。
谬论(2):马哈迪声称城市更新后,所有房产都会变成“豪华公寓”,贫困群体无法负担。
马哈迪故意渲染贫富对立,制造恐慌,无视法案保障不同经济阶层的居民的内核精神。法案规定,在所有城市更新项目中,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的可负担房屋,确保原居民仍能在城市居住。
谬论(3):马哈迪暗示《城市更新法案》类似于新加坡的城市政策,会导致马来人被强制迁移,并失去土地和产权,这种说法是完全没有法律依据的煽动性言论。
谬论(4):马哈迪声称法案会导致马来人被边缘化,无法享受城市的发展成果。然而,他忽略了法案带来的经济增长将如何惠及全民。
邹宇晖强调,城市更新将带动周边商业和就业,让更多低收入群体获得更好的经济机会,而不是被边缘化。
视频推荐 :
劳勿榴梿农如梦初醒/东之盈
劳勿榴梿农民扬言,如果彭亨州团结政府无法照顾人民的福利,就应该换政府,由新的政府上台照顾人民。
民主行动党中,也只有劳勿国会议员邹宇晖积极捍卫农民的利益,由始至终都与农民站在同一阵线。当有关地主把门户打开,等待农民前来谈判,农民却因太过相信政治力量,而无惧地主采取法律行动,最终仍以失败收场。
农民处于不利地位
这时榴梿农民才如梦初醒,以为靠行动党能维护农民权益,最终却一无所得。榴梿农民要求执政党必须保护农民利益,但从一开始,农民便处于不利地位。
这些榴梿种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属于非法占用。但由于深信政治胜于一切,他们拒绝协商,坚持通过法律途径与地主及州政府抗争到底。
当一切成定局,农民才惊觉抗争化为泡影,逾千棵榴梿树已被砍除。此时农民愤怒不已,对执政党未能捍卫他们的利益深感失望,决定在下届大选换政府。

根据彭亨州官媒发布的视频显示,许多位于无地契榴梿园内的榴梿树都面对被砍伐的命运。
扶持政党上台或许容易,但要推动政权更替,却已无能为力,毕竟政党也得顾全大局,当官者也须维护政府威信。以农民微弱的力量想左右政局,实属不易。
农民想通过换政府达成目标的想法,显得过于天真。劳勿选民对行动党忠诚不移,对伊斯兰党则心存戒惧。
农民呼吁换政府的举动,不但意气用事,也难以起到实际作用。劳勿选民不会仅因农民利益受损,就与他们并肩作战。
当邹宇晖面对“政府对政府”的局面,左右为难,独自抗争,却只带领农民继续沉沦,农民的努力也随之化为乌有。他依然强调政府必须照顾农民的利益,农民也仍然信赖他。
然而他推动的所有努力,终究显得杯水车薪。他仿佛在和自己的影子搏斗,却没有其他行动党领袖站出来与他并肩作战。
当初应与地主协商
即使邹宇晖呕心沥血,也无法改变法院的判决,更无法动摇地主的立场。他再也不能对农民说“政府应照顾你们”,毕竟这个政府,就是他所身处的政府。若继续硬碰,恐怕只会导致更多榴梿树被摧毁,农民终将欲哭无泪。
即使邹宇晖带领农民持续抗争,也不过是白费心力,难以真正捍卫农民利益。倘若当初愿意与地主协商,坐下来圆桌谈判,或许尚有转圜余地。
但农民一味相信政治就是力量,坚信终有曙光,直到发现曙光未现,才意识走错了方向,可惜一切已为时已晚。
事态严重之下,民主行动党彭亨州委会促请州政府停止砍树的执法行动,与农民商讨解决方案,寻求双赢。
行动党是州政府的一部分,行政议员理应站上前线,为农民发声。农民利益绝不能成为政治角力的牺牲品。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但愿行动党真能为劳勿榴梿农民找出一条可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