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总审计司报告:去年联邦政府收入增13.5%

(吉隆坡5日讯)国家总审计司报告指出,联邦政府在2019年的收入增加13.5%或315亿3200万令吉,最大的原因是国油支付540亿令吉股息,比2018年的260亿令吉增加了300亿令吉,主要是作为退税用途。

联邦政府去年的收入来自:

税收(1805亿6600万令吉或68.3%)

非税务收入(798亿2500万令吉或30.2%)

非收入所得(329亿2000万令吉或1.2%)

联邦直辖区收入(7亿3200万令吉或0.3%)

联邦政府去年获得批准的行政开销为2605亿4700万令吉,实际开销则为2633亿4300万令吉。

2019年的固定支付是1498亿4900万令吉,增加29.1%或337亿8200万令吉,主要是因为把国油支付的300亿令吉特别股息拨给退税基金及消费税退税户头。

此外,政府拨出5亿2900万令吉,作为偿还4家政府担保公司的债务。

2019年的供应及服务开销达315亿700万令吉,同比2018年减少了10.7%或37亿7600万令吉。

发展开销方面,政府部门及机构在2019年的发展开销达541亿7300万令吉,相等于批准拨款的104.6%。

6个政府部门要求附加1203万令吉拨款,作为6个项目的开支;无论如何,有关增加拨款没有被用,确实开支比原本拨款来得少。

反应

 

言论

总审计司报告弊端周而复始/曾达威

《2024年第三系列总审计司报告》指出,在第12大马计划下的项目中,有169个项目出现进度延误问题。

总审计司报告的初衷是揭露问题并推动整改,然而年复一年的报告却不断暴露出相似的弊端,令人不禁纳闷相关部门是否有在吸取过往的教训。

《2024年第三系列总审计司报告》指出,第12大马计划涉及的8593个项目中,共有3942个项目正在实施,1434个处于后期实施阶段,3085个处于预实施阶段,132个处于无效状态,意味着很多项目仍在起步或尚未有显著进展。所谓无效,意味着这些项目并未产生预期的效益,甚至耗费了宝贵的公共资源。

除了项目延误,总审计司报告还披露第12大马计划中的预算超支问题。报告显示,2021至2023年期间,项目支出金额高达2319亿2000万令吉,超过批准的2227亿5600万令吉拨款。

疏于监督管理疏漏

这种超支现象不仅反映出预算管理上的疏漏,也加剧了国家财政的压力,可能危及长期发展计划的实施。政府在拨款与项目预算之间的失衡,不仅是财政管理的问题,更可能影响公众对政府问责和管理能力的信任。

尽管每一份总审计司报告都会提出数百条改进建议,然而问题却依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在于监督和问责机制的不足。

各部门在项目延误、预算超支或无效运作的情况下,并未承担足够的责任,相关的官员与管理层也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如此一来,报告中的问题一再重复,公共项目的管理依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加强问责严厉惩罚

为了有效遏制这种局面,政府必须加强问责机制,并严肃处理失责的官员。只有通过强而有力的问责,我们才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整改,避免资源浪费和公共项目的延误。

对于屡次出现问题的部门与管理层,政府更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儆效尤。

此外,政府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政府可以实时监控项目进展,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增强资金流向的透明度,减少非法挪用的可能性。

政府也可以设立公开透明的项目资料平台,让公众参与监督,从而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执行力与透明度。

总审计司报告周而复始的弊端,反映出政府部门项目管理模式的深层次问题。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展开系统性改革,重新审视并优化现有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严格来说,每一个公共项目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进度管控,确保从项目规划到实施都受到有效监督。

唯有通过有效的监督、问责与结构性改革,我们才能确保公共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时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国家的长期发展目标不会落空。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