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时评员:王宫文告“再”提醒 居家服刑须按程序走

(八打灵再也3 日讯)政治评论员刘惟诚认为,国家王宫针对特赦课题所发的文告,其用意很明确,就是要在声援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集会前,以书面的形式“再”提醒各造一次,就是特赦需要经过两个宪政机构,即国家元首及特赦局。

他形容国家王宫的这份文告,其实是一项“重申文告”(Statement to Reinstate)。

“换而言之,什么附加谕令、什么集会,都是虚的,重点不是前任元首是否御准过纳吉居家服刑,而是这过程应该经过既定的特赦程序。这在文告一开篇,就表明得很清楚。”

他在脸书贴文说,国家王宫在援引联邦宪法第42(1)和(2)条款时,照搬用词为特赦(ampun )、缓刑(tunda hukum )和减刑(lega hukum),而“居家服刑”是特赦减刑的一部分,所以,纳吉的情况应该和特赦的程序一样。

陛下向巫统委婉喊话

他强调,言下之意,就是如果真的有经过既定程序,不可能巫统在辩称“居家服刑”的谕令是存在时,却又拿不出特赦局提供的文件证明,而特赦局也没有文件可以展示。

“所以,文告暗示,在宪政体制下,目前这种需要司法介入的混淆情况不应该存在,而尝试挑战、质疑宪法与元首特赦权力的举动,更是不应该出现的。”

刘惟诚说,这份文告可以被视为一份陛下委婉地向纳吉支持者,特别是巫统领袖喊话的文告。

他认为,其一是提醒对方在纳吉议题上必须收敛,不要适得其反;其二,警告从中抽水的伊党,尊重君主的特赦权力,不要将议题回教化;其三,提醒政府勿在纳吉议题上表现含糊,将君主陷入不义的局面。

“这份文告,其实不只(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要消化,我觉得国阵领袖,特别是马华领袖,应该也要消化。”

他分析,国家王宫因为宪政体制的关系,若要清楚表明立场可能落下干政的嫌疑,但是如果不清楚表明立场又怕人们胡乱揣测圣意,所以内容经常点到即止。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潘永强:1700亿投资未必全落实 安华访华意义大于招商

报道:林秀芳

(吉隆坡3日讯)国内政治评论家异口同声认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访华“丰硕成果”更多在于重新建立马来西亚与中国高层的互动,尤其过去3年疫情及我国政府多次更迭后,将前两任首相的外交空窗期重新连接回来。

他们认为,马中企业及社团代表签署的19份了解备忘录或总额达1700亿令吉的对马投资,能否真正落实需要时间证明,目前下定论仍言之过早。

惟,此次访马机遇却给马华制造了在团结政府的“独特卖点”,居中协助加强马中两国的互信关系。

获合理规格接待

政治评论员潘永强博士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形容安华访中除了获中国合理规格接待之外,访华成果也只能说取得“中规中矩”目标而已。

他提及,马中两国部长另签署3份备忘录,分别涉及两国经贸合作、农业研究和农业出口的小商品,然而,人们更为关注的隆新高铁项目、大宗原产品出口等皆没有被提及。

“尽管华社非常期待安华官访中国,不过,马中企业和社团代表签署的19份总额1700亿令吉对马投资只是了解备忘录,未必全部会落实。”

他认为,中国对安华到访只是采取合理规格接待,包括与国家主席、总理会面,到清华大学演讲,获得官方仪仗队欢迎等。

“期间同样出访中国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却与中国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借此让两国关系升级,反之,马中之间达成的‘成果’,更多旨在满足国内的政治需要,成果没有预期大。”

潘永强解释,对于安华官访华的成果可见,中国方面显然抱持观望态度,包括观察安华的外交倾向、马来西亚政局的稳定、安华领导政府的持久性等。

刘惟诚:魏家祥带路

有助加强马中关系

政治评论员、私立大学讲师刘惟诚认为,1700亿令吉对马投资的数字确实诱人,惟,大家需弄清楚这是承诺外资,需要时间来见证。

“安华非常清楚现在局势,那就是中国需要东南亚,东南亚也需要中国,加上此行找到‘熟路’的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带路,绝对有助加强马中两国的互信关系。”

刘惟诚指出,在中美交恶情况下,中国需要东南亚的支持来展现其在东亚的影响力,反之,东南亚国家则需要中资的投资,在互惠互利、各取所需的情况下,让安华无需担心被标榜为亲美领袖。

“再者,马来西亚外交政策一向不选边站,加上此次有掌握中国方方面面,而且与中国商企、媒体、中共政党及党校等建立良好网络关系的魏家祥带路,绝对有助巩固两国关系。”

他补充,魏家祥若因此受委对华特使不让人惊讶,而且,在未来州选,也可能给他们造就谈判条件。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