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江苏摄影摄像大赛 本报摄记陈奕龙获一等奖

(八打灵再也28日讯)《南洋商报》摄影记者陈奕龙以一张名为“喂水”的照片,凸显医护人员协力抗疫牺牲自我的伟大精神,而荣获“侨连五洲·相约江苏——江苏侨界守望相助 战疫有我”摄影摄像大赛作品一等奖。

作品曾多次获奖的陈奕龙,冀望借助照片,传递出医护人员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下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穿上厚厚的防护衣,冒着生命危险,为可疑病患进行检测,连停顿喝一口水也非常辛苦,牺牲自我的精神,值得嘉许。

他说,本次大赛获得国际焦点,累积征集摄影作品403组1000余张,短视频作品54组,共有650万人次参与微信投票,吸引1300万人次关注,侨胞团结抗疫的形象深入民心,荣幸能够参与并获奖。

这项摄影摄像大赛让社会各界人士通过镜头分享疫情互助互爱的温馨场面,主题为“守望相助 战疫有我 勠力同心 命运与共 ”;由江苏省侨联青年委员会承办,新华报业“交汇点”新媒体平台支持,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马中总商会)为协办单位之一。

反应

 

商余

在岁月长河滚动的抗争吼声

文|陈奕龙(节录自〈序〉与〈后记〉)

就读学院时期,常跑图书馆及书店。热爱摄影的自己,目光总停驻在研究摄影史的发展、摄影美学、摄影理论、摄影技巧、东西方的摄影风格以及摄影家及摄影大师等著作。当时心里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摄影作品,而这份初心与梦想,20多年后才完成。

这本书命名为《岁月吼声》,记载了马来西亚21世纪初,大大小小的街头运动与示威集会。用了逾20年的时间来完成。它不只是我个人的回忆,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具阅读、鉴赏与收藏价值。

本书记录了约60场、百多张的影像,从国阵、民联、希盟,再到现在的国盟,传递了我国街头运动以及大马第一次的改朝换代,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属于部分历史的见证,其珍贵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而个人参与了在都门举行的大多数示威活动,并从年轻步入中年。

相机好比我的笔

一路走来,相机好比我的笔,照片好比日记本,记录着每一场街头示威,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下日期、地点以及历史事件,看到照片如同回到当时的情景。

这些年来拍摄了大量作品,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记忆有些模糊,因此觉得是时候将这些历史轨迹、难忘的经历、多年的摄影心得与经验,结集成书,分享予更多人。

回溯经历,有些照片是冒着生命危险拍下的——曾中过催泪弹、遭水炮车袭击、被警察捉或驱赶,也遭受过示威者的怒骂。日晒雨淋的日子里,忍受着饥饿与口渴、熬夜,奉献了岁月与金钱,常在如虎口的马路上与时间赛跑。挥洒了多少汗水不说,这系列作品,可说是个人摄影生涯中,阻碍最多与最难拍摄。

在整理作品中,惊讶发现自身参与了无数场示威,虽不是每次都有满意的照片,但身为摄记,有时要为留住历史足迹,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这么多年,我收藏这些集会的示威照片,花费无数的时光与岁月,希望通过手上的照片,为国内近代的街头运动作历史的记录,作出小小的奉献。

从事摄记工作多年,摄影生涯这些集会的照片有其特殊意义,而站在个人工作上,有份小小自豪感,虽称不上伟大,但有其意义。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照片是记忆的载体,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书中每一张集会的照片是国内每一个阶段街头运动的印记。对我个人而言是深刻的,对这国家而言,是历史的片段。

照片捕捉了稍纵即逝的时空影像,因任何影像都是流动幻灭的,但照片成功将它定格,将无常的影像变成框锁的“实相”。

这一场场的示威集会,都是当下的参与,它们不会重现,所以我很努力用镜头记载每个“当下”。

提供文献图献

希望这本书以及当中的照片,对他日有意研究国内示威集会的有心者,提供一些可参阅的“文献与图献”,只要能有一些贡献,就心感欣慰。

人生没有多少个20年,希望这本摄影集在国内的历史长河有其一定的意义。

我这半生为摄影奋斗,路走远了,总要回头看看自己留下的脚印。当我整理近20年的街头示威作品时,仿佛经历了很多不平凡的事,一切恍若昨日。

摄影让我乐以忘忧,专注坚毅地走自己的路,不管成败学习以平常心看待。

人生犹如南柯一梦,豁然回首,会发现终其一生所追求的都是过眼云烟,而我想为历史留下一点印记,提供后人参考的价值,而不是拿了多少国内外的摄影奖项。

有兴趣者可电邮:[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