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游子返首都开工 主要大道车流量激增塞车

(八打灵再也2日讯)农历新年假期即将结束,许多游子陆续返回首都准备开工,导致国内主要大道车流量激增,其中云顶高原下山路段更是出现大堵塞的情况!

据大道局在社交媒体更新的路况显示,截至今午约5时,吉隆坡-加叻大道往吉隆坡方向的车流量逐渐增加,其中第73.5公里处往文冬收费站,车龙长达11.7公里。

此外,根据网民Shah上载至TikTok平台的视频显示,云顶高原下山路段出现严重的交通堵塞,所有车辆几乎无法移动。

上述视频也引发社交媒体用户关于在农历新年假期出行的激烈讨论,许多网民在留言区分享对这一年度现象的看法,也有部分网民庆幸自己提前返家,避开了塞车之苦。

在南北大道方面,多个路段也从今早开始出现交通堵塞现象。据网民“Yiru Tan”分享,往南及往北方向都发生车祸事故,以致他从北马往南行驶时,花了逾6个小时才抵达巴莪休息站。

根据观察,截至今午约5时,南北大道多个路段仍是出现交通堵塞情况,例如往南方向的双溪赖往北赖、丹绒马林往武吉伯伦东、爱极乐往野新,以及永平往亚依淡等路段。

反应

 

名家专栏

佳节免过路费 民粹让步还是财政必然?/李荣昌

近期,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高速公路在佳节期间是否应减免过路费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政府原计划自今年起取消佳节期间的过路费减免政策,主要原因是财政负担沉重。

仅2023年四大佳节的免过路费优惠,就耗资高达2亿619万令吉。

然而,当1月21日工程部长拿督斯里亚历山大宣布政府不再实施这一优惠政策后,立即引发社会强烈反弹。

为缓解民众不满,政府提出多项替代方案,包括要求大道公司负上社会责任提供路费减免、推行目标性过路费制度、提高豪华车路税等措施。

最终,政府作出部分让步,决定以半价减免过路费,以平息舆论。

这也引发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政府取消佳节免过路费的决定是否合理?大道公司又是否有义务减免路费呢?

优化资源配置

首先,政府通过逐步取消或调整部分津贴,可以有效减少财政支出,从而实现降低政府营运成本的长期目标。

自2022年昌明政府执政以来,便积极推动财政改革,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公共资金的可持续性。

除了此次针对高速公路过路费减免津贴的调整,政府已启动针对性的柴油津贴制度,并计划在今年推行针对性的汽油津贴制度。

这一系列措施的核心目标,是减少津贴带来的庞大财政负担,以控制政府运营成本,缩小财政赤字,并最终降低国债水平。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一政策方向是合理的。

长期依赖政府津贴来维持生活成本,虽然短期内能减轻民众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加重政府的财政压力,限制国家在其他关键领域的投资,甚至影响下一代的发展。

因此,适时调整津贴政策,不仅有助于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也能让政府将有限的资源重新分配至更具生产力的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政府取消佳节免路费的本意是正确的。

尽管这一举措可能在短期内增加民众的经济负担,但本质上,这类津贴具有民粹性质,未能真正促进经济增长,反而可能加重财政负担,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

责任在大道公司?

此外,在政府宣布取消免过路费后,一些人提出大道公司是否应以折扣或免费通行的方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回馈人民。

然而,从现实角度来看,大道公司作为一家私人企业,其核心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非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

私人企业的主要责任在于对股东负责,通过盈利维持运营和发展。因此,大道公司并无法律或道义上的义务,因政府取消免过路费而提供额外折扣或免费服务。

企业的经营逻辑基于市场需求和盈利能力,而非填补政府政策调整所产生的缺口。如果政府希望在取消津贴后继续减轻民众负担,应该通过其他政策工具或机制来实现,而不是将财政压力转嫁给私人企业。

经济原则要遵守

正因如此,过去政府在实施佳节期间过路费减免政策时,通常会通过财政补贴弥补大道公司可能遭受的收入损失,而非强制企业自行承担成本。

若政府要求私人企业额外让步,不仅违背市场经济原则,还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与未来投资,甚至打击企业对政府政策的信心,影响营商环境和长期经济发展,弊多于利。

总的来说,佳节免过路费虽能短期内迎合民意,但本质上是一种民粹政策,不利于国家的长期财政稳定与经济发展。政府在推动改革时,往往面临社会压力而被迫妥协,此次将免过路费调整为50%折扣,便是让步的体现。

然而,从长远来看,财政资源应更有效地分配到更具经济效益的领域,而非维持短期性的普惠津贴。

因此,尽管当前政策仍有所保留,但我相信政府最终会彻底取消佳节免过路费优惠,并逐步推动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策略,以确保国家财政的健康运作和经济的稳健成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