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直播慈善筹款 列大马纪录大全

抗疫途中,善心不停歇!来自雪兰莪州的潘丽诗,善用自己在网络的后援力量,为“十方安老关怀中心”做线上筹款,成功筹得8万8000令吉的善款,并获得马来西亚纪录大全颁发“个人面簿慈善直播筹获最多款项”记录。

认识潘丽诗的人,都对她这10年来投入慈善行业的精神印象深刻。她有个昵称叫“水果妹”,自2009年起,参与“马来西亚世界宣明会”助养儿童计划,并连续4年前往5个国家作贫穷区的探访,至今助养儿童人数已达百人。2017年,她受委为该会的宣传大使。 

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水果妹表示,其实做这场慈善直播的原由,是有一天在刷面簿时看到十方安老关怀中心的院长发文说在这个疫情失去了主要收入,使到该院面对生存问题。 

十方安老关怀中心目前设有3间分行,自去年10月份起,水果妹义务负责3间老人院的水电费,每月费用大约是4000令吉。 

“看到这个信息后,我就打电话联络院长,然后捐了1万令吉。在谈话里,院长提到因为这行动管控令的限制,民众都只能待在家,不能外出,中心失去了访客上门捐款与物资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中心的日常开销依旧庞大,膳食、医药费与杂费等开销,让关怀中心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他问我有没有办法可以帮助这些老人。 

“过后,我和市场部的同事谈到这件事情,他们建议我不如善用自己在面簿上的直播平台,联合‘十方安老关怀中心’做一场筹款直播。起初,我是有些担心,怕网上筹款会让一些不理解的人引起争议。但是到了最后我跟自己说:‘人命关天,非常时期,就是要有人出来带领,帮助有需要的人,只要我们保持初心,自己没有涉及利益,就应该做’。”

为捐款者提供感谢证书 

当下决定承担起这个责任的水果妹,就立即想为这个筹款活动做策划,她想到之前看到动物园的筹款活动有给证书,就想参照这个方法来做,捐款者直接把款项汇给老人院后,院方会为每个捐款者开出一张感谢证书并附上受惠老人的名字,拿到证书的捐款者可以在网上呼吁,如此循环,才能真正帮助到老人。

确定好筹款方式与回馈后,水果妹就把建议书发给了院长,并获得对方的同意,这场筹款直播就在4月18日晚上8时30分联合该院院长一起打响了。诚如这项活动的口号:“一人一百,让老人活下来”,易落实又具体的描述出因疫情而汇聚的特殊爱心力量,让许多想在疫情期间帮助别人的个体凝聚出了一股新的力量。

直到今天,‘十方安老关怀中心’还是陆续收到许多捐款,我相信慈善是需要号召和传播来影响更多人,当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很多人的思维,就需要用网络传播的力量。”

慈善直播不停蹄

在平凡的生活里,水果妹总不忘自己对待慈善事业的名言:“有些事总要有人做”、“看到别人的困难,唤醒我的使命”。在这场直播的圆满后,还办了另一场慈善直播,帮助自己在去年开始支持的“恩约社区关怀”。 

“恩约和十方一样的情况,在管控令开始没有人捐款,院长和我讲了之后,我就捐了1万令吉给他们。过后我们决定在5月2日联合做了另一场的直播筹款,这次是‘一人一百,让孩子活下来’。”

带领50位企业家拜访

同时也是“恩约社区关怀”宣传大使的水果妹,是在去年策划推动“马来西亚儿童助养计划”时认识到该院,并开始了资助该院的慈善道路。今年一月,水果妹带了50位企业家拜访恩约,并成功为该院筹得3万5000令吉的善款。 “恩约社区关怀”是全马第一家荣获两个ISO的儿童之家,为孤儿、单亲、被虐待、极度贫困,被遗弃儿童和轻度智力迟钝儿童提供一个教育、环境与拥有完善设施的安全家园。这次直播成功获得150人参与捐款。

视慈善为生命重点

两场直播,一共筹得逾10万令吉的善款,让大家都非常感动,而能够拿到大马记录大全,对水果妹来说是一项意外收获。 

“在活动结束的一个月后,我有向身边支持我的企业同行报告成果汇报。当时我跟拿督邱芓訸讲的时候,他非常震撼,一个线上筹款竟然有1000人参与,过后他建议我去申请大马记录大全。这是我完全没有想过的,但我觉得正确,我想给所有参与的人一个肯定,也想让大家继续以生命影响生命。 

“这些年,除了专注在自己的事业,我把慈善视为生命的中心。我专注于儿童、人权和扶贫救援,把焦点放在儿童身上,因为我觉得每一个孩童都应该拥有安全和健康的学习环境、获得充足的生活装备与全人的发展。”

感恩朋友的支持 

水果妹很感恩身边有许多支持与相信她的朋友,特别是OE家人们。她表示,“马来西亚儿童助养计划”将会在全国各州遴选一家需要帮助的孤儿院,然后透过企业拜访、发动筹款活动,让更多想要从事善事却怕受骗、对行善之举望而却步的人,能够放心的帮助别人。 “慈善这个事业,我低调做了10年。直到去年,因为拿督邱芓訸课程,我改变了思维,慈善需要影响力和号召,我才站出来。慈善这条路不好走,但是我会一直坚持我的使命。这11年参与在慈善行列的过程让我领悟到,慈善需要号召、善心需要表扬,因为慈善公益需要有公信影响力的人发声。我会一直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与良知及爱心造福社会。”



反应

 

财经新闻

挥别不堪往事 廖国賓护养老人逆袭人生

南洋100年品牌奖:十方安老关怀中心

38岁的廖国賓虽有过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却以一种坦然的态度面对,因为开创“十方安老关怀中心”让他得到“重生”,实现向善救赎的逆袭人生。

护养无依无靠的老人,成为他终生的志业,以感恩的心,履行“来到十方,生,我养;死,我葬”的承诺,照顾老人。

他还以企业的新思维,改革“十方”,通过脸书发布故事文案,与老人一起拍摄Tik Tok短视频,传递孝道警世,吸引大批粉丝的关注,让十方成为赢得表扬的慈善品牌。

廖国賓原是一个迷途羔羊,是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滋养了他,唤醒他本性的善良,给他治愈。

他说,年轻时误入歧途,生意失败,欠下大耳窿大笔债务,还铤而走险,捞偏门、贩毒。

他有过曲折灰暗的往昔:初中辍学,在巴刹帮过父亲卖豆干,16岁收黑市万字,20岁做葱薯批发,因经营不当而负债累累。

后来他凭着好口才,加入银行促销信用卡,第一个月的销售业绩就名列全国第3名;24岁,赚到上万令吉收入,还偿还债务。

可是在朋友的怂恿下却涉及赌盘活动,结果又欠下一屁股债,为了还债,他铤而走险,做起贩毒的勾当。

太太待产遭警方拘捕

29岁时,遭警方拘捕。太太待产,让他愧疚不已,孩子降生唤起他内心的良知。

2014年,他被限制居留在直凉,无意间看到老人院的资料,他决定上门求职,做了义工。

一次替失禁老人洗身,顿时泣不成声,让他有所感触;返乡后他接手管理十方安老关怀中心,在持续服侍老人的经历中,让他彻底的改变。

他替一个患有皮肤恶疾的老妪洗身,阿婆每次很感激地说,“我死后一定会保佑你的”,这番话让他感到温暖,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今天,他与一批无私奉献的义工配合下,在新山还增办3 间分院,先后共收容400位孤苦伶仃的老人。

他致力要将“十方”发展成为赢得社会群众认同,备受尊重的慈善机构,还筹划增设第5间安老院。

收留120老人 60%不能自理

十方安老关怀中心的命名源自佛经:“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捨,同结万人缘”。

目前,4所安老院一共收留120名老人,有能生活自理的,占40%;有痴呆或轻微精神病者。还有长期瘫痪或卧病的残疾者,约占60%。

每月承担10万开销

全年365天,院方员工都要给老人提供照料服务,包括:日常洗漱、营养膳食、起居、陪伴聊天和娱乐消遣活动,以及定期复诊和治疗。

十方安老关怀中心每月需承担约10万令吉的营运开销,包括住院老人的膳食费、尿布、水电费、租金、员工薪酬。

他说,我们没有储备,就算有点钱,也用作翻新装修,还不断地收容更多老人。

“安老院没有在脸书众筹,没有拨电话募捐,靠的是口碑的相传,社会民众的认同和介绍,仁翁善士的慷慨解囊,人们的自愿捐献或随缘捐助。”

照顾心灵需要
助老人放下执念

拥有10年服侍老人经验的廖国賓说:“拥有健康的体格和健康的思维,才是最好的。”

他说,那些被遗弃的老人,一是久病缠身,家人没法看护;还有是固执,臭脾气,不会迁就,容易和家人闹矛盾。

他强调,先学做人后做事,要照顾老人心灵的需要,他们会帮助引导老人放下执念,不要再与往事纠结,要能与往事和解。

他还说,该院收留贫困老人居多,被遗弃的老人较少,有钱的才会将老人送去疗养院照顾。

“患痴呆的老人最难照顾,因为他们会偷跑,会在厨房翻找东西吃。”

他还经常拍短视频教导年轻人,平均每月制作 10个短视频,讲述老人真实的故事作案例,教诫年轻人要敬老护老养老,要他们知道,没有父母抚养和教导,就没有他们。

助逾百老人处理后事

十方安老关怀中心会根据宗教信仰及丧葬习俗,协助办理逝世老人的善后事务。

他说,迄今他一共协助百余名老人处理后事。

该院收容的老人,以年龄50岁至70岁居多,最老的有90岁,最年轻的是一名30多岁的中风病人。

他说,也有一些老人因不能适应安老院的生活环境,悄悄离开。

“疫情肆虐期间,因实施行动管控令,很多老人在外面找不到吃,跑来投靠,可是解除封锁后,那些老人又再跑到外面找吃了。”

夫妻持技术认证

他说,安老院里没有冷气空调,有电视机,电视盒,洗衣机、电风扇的装备。

“边角屋的住房格局下,一间房能安置3、4个老妇住,男的就会安排住在客厅里。”

他跟太太都持有马来西亚技术认证,掌握好看顾老人的技能,悉心照料老人,得到老人的信任,让老人安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