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迪娜:无关穿什么 心灵上表现爱国精神
佩戴国旗扣章掀争议
(吉隆坡29日讯)净选盟财政莎迪娜认为,教育部要学生佩戴国旗徽章,以培养爱国精神,这是一个崇高的目标,但实际上爱国精神不应仅仅表现在制服上,而是在心灵上。
“无可否认,符号拥有力量。辉煌条纹有着鲜艳的条纹和新月,象征着团结、进步和大马的多元特色。但爱国精神不该是穿在身上的东西,而是人民该做的事情。”
她说,爱国精神可通过行动参与塑造国家的未来及为国作出贡献来体现,而不仅是通过视觉表现。
“我们应该注重实质性的互动,而不是仅限于外在地展示民族自豪感。当年轻人卷起袖子参与志愿行动,为国家共同努力时,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爱国精神,而是视为共同的责任。”
莎迪娜以水灾和土崩事故为例,当2021年12月发生大水灾时,雪兰莪和彭亨有数千个家园被毁,当务之急不是象征性的姿态或激励性的口号,而是救援行动。
“当时参与志愿工作的都是年轻人,其中很多是来自雪兰莪队等组织的志愿者。他们带着清洁工具,怀着坚定的责任感,进入满是泥泞的房屋劳作,这不是因为他们肩负着这一任务,而是他们明白,爱国意味着在同胞最需要你的时候挺身而出,这种民族自豪感会留下印记,不仅在制服上,而是在心灵上。”
为此,她强调,尽管佩戴国旗徽章的举措初衷很好,但这不应成为最终目标,爱国精神不能单靠强制来培养,它必须通过经验来培育。
“我们必须为大马年轻人提供真正的机会去贡献、合作和创造改变。
“我们也必须记住,校服上的徽章可能会提醒学生自己的身分,但他们的行动才将定义他们所继承的国家。毕竟,对祖国的热爱与我们穿什么无关,而是和我们的努力和工作有关。”
方天兴:爱国无需强制 佩戴国旗扣章应鼓励非惩罚

出席关丹福建会馆举行节清明晚宴,在主桌的嘉宾:左起:石全伟、吴德安、林荣文、关金荣、方天兴、杨振忠、李永立、许国星、蔡世才。
(关丹5日讯)针对教育部宣布将在本月21日全面落实“学生佩戴国旗扣章”的措施,华总永久名誉会长丹斯里方天兴表示认同其爱国初衷,但强调不应以强制或惩罚方式推行。
他指出,教育部虽已承诺不会惩罚未佩戴扣章的学生,并免费提供两枚扣章,但仍希望有关当局真正兑现“不强制、不惩罚”的承诺。他也提出疑问,未来是否还会进一步要求学生佩戴州旗徽章以展示“爱州”精神?
“我不反对这项倡议,但必须强调,灌输爱国精神的方式有千万种,佩戴国旗扣章只是其中最小的一环。”
方天兴在关丹福建会馆举办的清明节春祭晚宴上致词时如此表示。
他严厉批评近年部分极端政客频频炒作“华人不爱国”的课题,借题发挥、制造分裂,形同对华社不公正的标签化。他强调,马来西亚华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从未动摇,不应受到质疑。
“从小到老,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接受教育、工作奉献,国歌、州歌在各项场合中响起早已习以为常,这种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无需再三证明的。”
方天兴也是关丹福建会馆会长,他提到,该会一年两度举办春、秋祭典,是为了缅怀先贤、弘扬孝道与中华文化传统。他希望年轻一代不要将这些仪式视为迷信,而应从“孝亲敬老”、“慎终追远”的角度去理解和传承。
“我们的先辈离乡背井来到马来西亚,与其他民族一起奋斗建国,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繁衍后代,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们打拼而来的成果。”
“全国各地的义山内,埋葬着许多华人先贤,每一块墓碑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参与国家发展与建设的动人故事。”
“这些长眠于祖国土地的灵魂,都是见证国家成长的默默英雄,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奉献,将永垂不朽。”

关丹福建会馆举行春祭晚宴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