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调查:22至29岁租客 逾半不因疫情延迟购房

(吉隆坡27日讯)大马房地产网站PropertyGuru 2020年下半年大马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年龄在22至29岁之间的找房者和租客最有可能在管控令后购买房产,分别有47%找房者和51%租客认为疫情的爆发不会延迟他们的购房想法。

PropertyGuru发文告说,2021年财政预算案应着重在创造就业机会与经济驱动力,尤其是对年轻人和首购族,同时应解决发展商的实际担忧,如合规成本。

文告指资料显示,在2019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这些群体对拥屋意识的兴趣激增,然而尽管有一系列的房地产激励措施和非常有利的贷款环境,但失业和收入上的损失导致他们无法购房。

“因此,随着大马人从全国第三波冠病案例激增中复苏和重建,促进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的经济驱动力,以及数字化和房地产科技的激励措施,以提高人们对可用措施与机会的意识程度,都是房地产市场的主要优先事项。”

PropertyGuru大马区经理谢尔顿费尔南德斯指出,对数字激励措施的重点关注,例如为数字应用试点项目提供赠款援助,尤其是对房地产科技的参与者,将有助于促进该行业的创新和普及。

“这对提高人们对当前措施的认识尤其重要,无论是在房地产方面还是在其他领域,例如职业技能升级的机会。”

根据该调查,只有39%和11%的受访者分别对国家银行的暂缓还贷计划和国家关怀援助金(BPN)感到满意。

大马房地产呈“V”型复苏

谢尔顿费尔南德斯说,在最近的有条件管控令前,大马房地产交易量与价值呈现出“V”型复苏曲线,而随着大马房价指数和PropertyGuru的大马房地产市场指数的小幅增长,这凸显了疫情后房地产市场的韧性。

文告指目前的房地产激励措施,历史上少见的低利率及众多的买卖双方激励措施,都足以促进迄今为止的房地产市场复苏,因此尽管仍有许多来自发展商和房地产业在预算条款方面提出的要求,但重点应放在经济复苏上,以减轻民众的困境。

“在房地产业愿望清单中,最为显眼的是将拥屋计划(HOC)激励措施衍生到二级市场,例如印花税和转让工具的豁免。同时,也有人呼吁将拥屋计划的有效期限延长至2021年5月31日。”

文告说,就发展商的要求而言,房地产业利益相关者已强调延长贷款最长期限和重新审查房屋贷款申请人资格标准的可能性。

“发展商们也认为,政府应把减少发展方面的合规成本(即相关基础设施成本)及调整外国人在大马买房的有关条例和门槛,列入检讨的事项之一。”

谢尔顿费尔南德斯提到,在审查贷款期限和贷款资格标准时,金融机构会在风险管理和减少不良贷款方面持有自己的优先事项,然而若发展商对合规成本的担忧得到解决,这将促进开展业务的便利性。

“除此之外,对外国人拥屋条例的审查可能在某程度上有办法减缓滞销屋子问题,但这种做法不太可能受到大马寻房者和置业者的欢迎。”

视频推荐:

反应

 

名家专栏

中国经济明年会怎样?/Project Syndicate

作者: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中国GDP增速在2024年前三季度有所放缓,先是从5.3%降至4.7%,接着又滑落到4.6%,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无法实现5%左右年度增长目标的担忧。但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终于开始有所好转了。

自新冠疫情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活动一直相对疲软。这并不是什么意外——至少对于一开始那段时间来说。三年的疫情封锁使家庭、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不堪重负。

不断走低的商业信心——部分原因来自于金融、房地产和平台经济受到的监管打击——也无补于事。

当2021年初美国从疫情封锁的最艰难时期中走出来时,美国家庭迅速开始花掉手里累积的钱。

相比之下,中国家庭甚至在封锁结束后仍在继续积累储蓄:从2020年1月到2024年8月,中国的家庭银行存款激增了65.4兆元人民币(约40.9兆令吉),其中富裕阶层占了很大一部分。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些扶持性政策,但与过往那些经济动荡应对措施不同的是,由于担心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政府并未实施激进的刺激政策。

助长房产泡沫

政府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推出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助长了房地产泡沫,推高了地方政府债务,拉低了投资效率。

2024年第三季度末政府改变了策略,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显然需要更多帮助去改变其运行轨迹。9月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公布了三项措施: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政策利率以及创设多个支持股市的货币政策工具。

此外,10月12日财政部长蓝佛安宣布了多项新财政措施,将重点放在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稳定房地产市场和支持就业上。11月初他又提出一项总额达10万亿元人民币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

潘功胜和蓝佛安都表示更多刺激措施正在酝酿之中,蓝佛安还指出中央政府仍有很大的空间来增加债务和赤字。但各个高频经济指标——它们通常对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反应最为迅速——的最新数据表明政府的行动几乎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10月份,“社会融资”(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总额)同比增长了7.8%,未偿还银行贷款额增加了7.7%。零售额同比增长了4.8%,比前一个月多了1.6%。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连续三个月低于50后达到了50.1,并在11月再次上升至50.3。

克服三大挑战

更令人欣喜的是10月份调查的城市失业率下降了0.1%,降至5%。尽管土地销售和房地产投资仍然疲软,但房地产市场略有改善。如果这些积极趋势能持续下去,那2024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长率就有望恢复到5%左右。

然而2025年的前景并不明朗。如果中国要在明年实现5%的GDP增长(假设这是政府的目标),政策制定者必须克服三大挑战,首先是将贡献了约20%GDP增长并占据了70%家庭财富的房地产行业稳定下来。

第二个挑战是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资金短缺迫使地方政府在削减开支(比如给公务员降薪)的同时增加收入,例如要企业补缴税款甚至拘留来自其他地区的私营企业家。这些做法都不利于经济增长。

根本问题在于支出责任现已经超出财政收入,而且后者没法再得到土地出让和地方政府投资工具的支撑。中央政府必须立即向地方政府转移大量一般性收入,而更根本的则是中国需要重新平衡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

中国将在2025年面临的第三个重大挑战,是誓言将在上任第一年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60%关税的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

鉴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其GDP的3%,此类关税——哪怕是税率更低的版本——都将对2025年的增长产生实质性影响。比如瑞银集团就预测2025年中国的GDP增速将放缓至4%。

关于中国经济是否需要结构性改革,或更多宏观经济刺激措施的争论,一直未能平息,但其实两者皆不可少。

增强消费与企业信心

首先,必须出台一套包含大力度财政政策的明确刺激方案,这将在短期内产生最大的效果,但方案出台后政府应当将注意力转向结构性改革,把重点放在增强消费者、投资者和企业家信心上。

在过去一年里中国政府发布了多份旨在恢复信心的政策文件。但市场参与者对此不太买账,因此政府必须采取进一步行动,大胆、明确地落实已经宣布的部分措施,比如加强对私营企业的保护。

此外,遏止地方官员审查早前税务记录和查找未缴税款的做法,也有助于增强企业信心。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