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卖贴补食油石油气 巴生非法据点遭捣破

当局突击不法集团包装食油的据点。
(巴生12日讯)不法集团转卖贴补食油及家用石油气牟利。
雪州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局日前成功捣破巴生一处走私贴补食用油的非法据点,并揭露不法集团通过售卖补贴食用油牟利,及将家用液化天然气转装至工业用石油气桶进行转售。
局长莫哈末祖海里今早突击现场时表示,经过一个月的明察暗访,执法队于本月10日下午4时展开行动,前往巴生兰斗班让的一处工业地进行取缔。
他说,当局在突击该单位时发现,不法集团利用该仓库进行“再包装”操作,即大量采购一公斤包装的食用油,拆解后重新包装并转售。
他指出,执法人员也发现,不法集团不仅进行食用油的再包装,还将政府补贴的14公斤家用石油气桶,转移到50公斤工业石油气桶中进行非法牟利。
“通过此次取缔行动,雪州内贸局共起获6910公斤食用油、4辆运送用的货车,以及341桶或2606公斤石油气,扣押物品总值约20万令吉。”
视频推荐 :
补贴石油气转工业用 不法分子“换桶”牟利
(布城18日讯)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侦破一宗滥用补贴家用石油气,“换桶”至工业用煤气桶牟利的不法分子,整体查获物品的总价值超过20万令吉。
该部执法组于上周五(14日)突击莎阿南甘榜爪哇路的非法储存点,并查获多项涉案设备,包括3 辆罗里。
该部执法总监拿督阿兹曼说,执法人员也查获608 个石油气桶,估计石油气总量约5864公斤,价值约1 万4565令吉。
4 男子被扣查
他发文告说,4 名年龄介于25至45岁的男子被扣查,其中1人为外籍人士。当局援引1961年供应管制法令第21条文和2001年反洗黑钱、反恐融资及非法活动收益法令调查此案。

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用于“换桶”的设备,包括连接软管。
当局是在经过3 周的情报搜集后展开行动,初步调查发现,该场所非法运营2 个月。
阿兹曼说,这些人主要进行换桶活动,即把家庭使用的补贴石油气,转移到容量50公斤的工业用石油气桶中。
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用于“换桶”的设备,包括连接软管,并相信是用于14公斤补贴煤气转移至50公斤的工业石油气桶。
根据1961年供应管制法令第21条文,个人一旦罪成,可被判最高罚款100 万令吉、监禁最高3 年或两者兼施;再犯者可被判罚款最高300 万令吉、监禁最高5 年或两者并罚。
至于公司,一旦罪成将面临最高罚款200 万令吉,若再犯罚款可增至500 万令吉。
阿兹曼说,涉案公司将在2001年反洗黑钱、反恐融资及非法活动收益法令下接受调查。若该公司违反有关法令,最高刑罚为监禁不超过15年,罚款为非法活动所得的5 倍或500 万令吉,以较高者为准。
他透露,据“纰漏行动”3.0(Ops Tiris 3.0 )执法统计数据,当局于去年1 月1 日至今年2 月28日期间共查获269宗案件,扣押约13万令吉石油气,总值达164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