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迪:我国用手吃饭 用筷显示未文化融入
(吉隆坡12日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认为,华人用筷子吃饭,这是中国而不是马来西亚的身分,大马的吃饭方式是用手吃饭。
他指其实华裔在许多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和泰国都能良好融入,但却无法很好地融入大马社会。
“若华人要融入我国,就必须如印度人和阿拉伯人般,完全以原住民(indigenous)作为身分认同。”
马哈迪今日在其新书《抓住希望:为新马来西亚继续奋斗》推介礼上,这么说。无论如何,他认为巫裔也应该学习华裔的价值观。
他举例,泰国就曾有华裔他信出任首相,他们以泰国人的方式生活,泰国华裔之间则说泰语,而不只是说中文:“他们都融入了泰国社会,甚至宗教信仰,但这在大马没发生。”
马哈迪:认同祖籍地
导致大马人被分化
马哈迪认为,很多人以祖辈出生地作为族群身分认同,是导致大马人被分化的原因。
他指大马的华裔说华语,而且是使用中国的国语,其实本地华人理应是说本身籍贯的方言,如广东话、福建话等。
“你是华人,你说中文,你采纳中国的官方语言,(其实)这里的华人应该说的是广东话、福建话或其他,但因为你一直看向中国,当中国采纳华语(Mandarin),你也采纳华语,你遵守的到底是谁的政策?”
不过,他认为大马很宽容,能接受华裔这么做,这样也让华裔难以被同化。反之,当阿拉伯人和印度人来马后,被同化成巫裔,他们说马来语,行为也像巫裔。
“所以,(若)要让华社完全被接纳,那么他们也应该像这些来自印度和阿拉伯的人学习,完全融入土著居民的生活。”
马哈迪不认同强制同化
对于大马需否如印尼般强制同化华裔,马哈迪表示不认同。
他指这是因为印尼只有10%华人,若他们不融入印尼人的生活,就会觉得自己被孤立。
“大马有26至30%的华裔和10%印裔,他们都保存本身文化及习俗。”
马哈迪说,大马争取独立时,需来自各社群的合作,而当时这些社群都坚持保持自己的身分:“因此就算他们成了大马人,也需保持其身分及他们和所来自的国家的联系。”
“他们并非如祖辈般,是在中国出生再到这里,他们是在这里出生和成长,但还是和之前的国家连接起来,这分化了大家。”
无论如何,马哈迪指尽管大马是由三个主要种族组成,有着不同语言、文化和宗教,但仍稳定和平共处。
他也指各族有不同的意见,例如华裔要华校,尽管遭一些巫裔反对,但华校也一直存在:“大马的未来有很多潜能,若大家要以种族作为身分认可,其实没问题,但各族需合作,因为彼此有许多共同点。”
筷子文化的故事/洪东水
华人利用筷子夹食物的文化是友族所难以理解的,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更是曾经质疑华人不肯学习马来人以手代替筷子吃食物。
马哈迪批评华人不愿入乡随俗,只局限在自己文化内涵。其实他对华人利用筷子文化欠缺了解,他像生活在井底之蛙,是无法了解华人的筷子文化,更对筷子文化的故事一窍不通,有排斥华人文化的现象。
农历新年是华人应用筷子最频繁的时候,不论是吃团圆饭或“捞生”,筷子都会被派上用场。华人应用筷子是有其故事的,不仅代表着礼仪,更是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寓意。
蕴含华人文化情怀
以前小学华文课中,就有一篇文章关系到筷子的故事。老人利用一支筷子叫两个儿子把它折断,这样轻轻一折就容易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就难以被折断。筷子是华人团结观念的体现,这是外族人士所无法理解的。
以前有人结婚甚至会送给宾客一双红筷子,象征着“双木成林,相伴永远”。红筷子更是寓意着珠联璧合,早生贵子的含义。
一双筷子夹起了天下美味,同时夹起了华人的千年文化的智慧和理念,其中蕴含着我们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深深的家国情怀。
虽然筷子文化源自中国,但来到马来西亚,已经成为大马华人的文化精髓。
阴阳和合 外圆内方
单单筷子的长度就显出华人的智慧,不长不短,就是7寸6分,也就是代表着人生的七情六欲。筷子一双,一根为阴,一根为阳,这叫着阴阳和合。
筷子的一头是圆的,另一头则是方的。我们执筷子的时候,圆的一方向外,方的一头向内,表示天圆地方,天长地久,也教人做人做事,对外要圆滑,对内要方正,不像西方餐具文化那样具侵略性的含义。
一双筷子就像一个家庭,就像一对夫妻,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阴阳和合的道理。筷子让人们尝尽了人生酸甜苦辣咸,只有时常应用筷子的民族,才懂得人生的大道理。
有些人活了接近一百岁,但由于没有经过这样的文化熏陶,最终还停留在原始的进食方式,却还感到无比自豪。
筷子赋予华人的不只是智慧,还有情感,这种文化的传承,绝对不是其他友族所能体会的。筷子是华人不可多得的民族瑰宝,除了时常应有它,还须懂得筷子文化精髓的寓意。
虽然有些华人被西方的刀、叉与匙文化所影响,但多数华人依然懂得珍惜本身的文化传统,随时都会执筷子进食。执筷子也须有点功夫,若是执筷子的姿势不美,显得不像华人,也可就有点失态。
筷子谐音“快”,寓意快快乐乐,快乐一辈子。许多友族同胞学习了应用筷子吃面,利用筷子一起“捞生”,大家一起趁着佳节同欢共乐,这才是大马人应具有的团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