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M:接获投诉 没接种冠病疫苗教师遭处分

两名教师(右及右三)在纳晋佐汉(左三)陪同下,诉说本身的遭遇。左起沙尼阿斯哈及慕斯达法;右二为阿末祖里。
(吉隆坡14日讯)大马回教消费者协会(PPIM)揭露,教育部对拒绝接种冠病疫苗的教职员采取3大纪律处分,包括搁置晋升机会、不能选择提早退休、无法获得杰出服务奖。
该协会主席拿督纳晋佐汉说,该协会接获教师投诉,包括教师在内的教育工作者,因为没有接种疫苗,他们不被允许提早退休及不被考虑升级等。
“虽然这是教育部的内部决定,但对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教育工作者影响很大。
“因为没有接种疫苗而被采取纪律处分,这样的举措是不合逻辑的。”
他今日在记者会指出,教育部应采取更明智的行动,而不是做出完全不合理的决定。
“我希望昌明政府最高领导层劝告教育部长立即停止这些行为。”
他也呼吁,教育部或任何政府机构不再把拒绝接种疫苗者,视为违反纪律的行为。
纳晋佐汉说,他们正在收集更多的声音,并促请所有受到冠病疫苗影响的人联系他们,同时不排除举行集会。
此外,自称为Jun(48岁)的老师声称,至少600名没有接种冠病疫苗的老师遭到教育部的纪律处分,她为所有和她一样面对相同遭遇的同僚请愿。
她指2年多前,当所有公务员被要求必须接种疫苗时,她因个人健康原因而没有接种,她也已把信函交给部门主管。不过,她最终却因为这个原因被禁止晋升。
她说,被指违反纪律的教师,需要在21天内做出解释。如果他们没有回复这封信,将被视为已遵守指示。
也是一名教师组织的主席Jun说,虽然大部分信函没有白字黑字写明是因为没有接种冠病疫苗而遭到这些纪律处分,但她确实有掌握老师有收到信函是列明他们违反纪律,是基于没有接种疫苗。
出席者包括大马回教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阿末祖里、顾问慕斯达法博士及沙尼阿斯哈里医生。
教师掌握AI,教育展新局/黄燕娣博士

1998年,Google搜索横空出世时,教育界一度陷入恐慌。许多老师担心,学生从此不再好好读书,所有问题都靠网络搜寻,导致思考力逐渐退化。
二十多年过去,我们看到的是大学入学率持续上升,知识传播更快更广。事实证明,每当新科技出现时,人类的第一反应常是恐惧与排斥,但最终总会找到共处的方式。
从2022年11月ChatGPT出现后,教育再度受到冲击。学生轻而易举就能用 AI 写完一篇报告,老师们一边批改作业,一边苦恼。
更让人担忧的是,如果学生过度依赖这些工具,会不会让本就不强的思考能力进一步退化?这个问题听起来,和当年对搜索引擎的担心如出一辙。
但我们也该反过来思考:到底是 AI 让学生失去学习动机?还是我们原本的教育方式早已跟不上时代?
AI照出教育困境
AI 的出现,不只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长期未解的教育困境,也逼着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教育的核心。
最近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句令人深思的话:“老师还没被 AI取代,但你们已经把它变得可以被取代了。”这句话看似偏激,却值得深思。若教师只是机械式传授知识,而不发挥人性化的教育优势,确实正面临被 AI 替代的危机。
AI再强,它终究只是工具。它能模仿、能分析,却没有真正的情感。我们该担心的,不是 AI本身,而是对它一无所知却一味抗拒它。与其禁止学生使用 AI,不如教会他们如何更聪明地使用它。
我国的教育改革,包括独中在内,老实说进展缓慢。许多课纲10年才修订一次,早已不合时宜。尤其在科技变化迅速的当下,课程一旦与现实脱节,学生即使学得再多,也未必能实际应用。
带头推动教育创新
独中在这方面反而具备优势,因为拥有调整课程的自主权。董教总作为领头羊,其实可以把握 AI 到来的契机,带头推动教育创新。
例如,可以考虑在部分独中试办 AI 应用课程,先让老师熟悉新工具,再逐步融入教学。或许未来在教育科技领域,独中能跑在政府学校前头。
世界上已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案例,如芬兰的“现象式学习”、新加坡推动的“智慧国计划”,都不是口号,而是把科技真正融入教学。我们不必照单全收,但至少可以吸收核心概念,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版本。
如果我们希望学生能在 AI 时代生存得更好,那他们所学的就不能只是死记硬背或应试技巧,而应具备跨学科视野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T 型人才”。教育应培养能灵活应对未来变化的人,而非被未来淘汰的人。
我们常问:AI 会不会取代人类?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会不会”,而是我们懂不懂得驾驭它。教育的本质从来不只是传递知识,而是帮助人面对未知与未来。如果教师选择观望甚至抗拒,那才是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
10年后的教室会是什么模样?没人能准确预测。但我相信,愿意学习、勇于尝试、敢于改变的教育工作者,终将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