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方案”才是以巴正途/江振鸿

此次的以巴冲突,不用去浏览那些马来社交媒体,我们大概就可以猜想马来社会的反应是如何。
至于华社普遍上的反应,大家且去浏览那些中文社交媒体的留言,便可知一二。
当然,那些拥有强烈中国情意结的红色老左派们,则趁机把所谓的英美帝国主义拉下水,指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多年来对于以色列的放纵。
其实,支持巴勒斯坦并谴责以色列,在我国以马来选票为主的主流政治里,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一名政治人物如果违反了这个政治正确,日后恐怕是不用想在马来选票市场混了。
所以,此次的以巴冲突以来,我国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频频高调地在海内外舞台极力为巴勒斯坦人民发声。
挺巴立场行之多年
然而,这个并不是安华所发起的立场,因为在以巴问题中,我国多年来支持巴勒斯坦及不承认以色列的立场都是鲜明的。
大家不妨查看自己的护照内页,相信就会发现那个 “此护照适用所有国家,以色列除外”的文字标注。
虽然我们可以很“政治非常不正确”地谴责挑起此次以巴冲突、向以色列发动无差别袭击并绑架多名平民人质的哈马斯组织;然而以色列却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因为这些年来,直接或间接死于以色列对于加沙的空袭或封锁的巴勒斯坦人民,恐怕也不在少数,而更多的是巴勒斯坦平民的流离失所。
所以,任何的军事冲突中,伤害最大的永远是平民。
以巴冲突问题的根源,是个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的历史“遗产”,其问题错纵复杂,更是难以化解的死结,因为这涉及了双方最基本的生存空间,而并不是为了某种资源或利益而引发的冲突。
以色列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及执政加沙的哈马斯组织,甚至是一些支持巴勒斯坦的回教国家对于以色列的不承认,并要把以色列完全摧毁消灭或赶出现有领土的目标,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只会让谈判的空间陷入死胡同。
因为,以色列于1948年建国,已是铁一般的事实。
以色列对于巴勒斯坦领土的蚕食,压缩巴勒斯坦的生存空间,则只会激起更多类式的反抗,让以色列永无安日,损人不利己。
因此,当年的“两国方案”,也许是解决以巴冲突、实现和平共处的最佳方案。
成也多元,败也多元/江振鸿
以多元社会闻名的我国,可谓是“成也多元,败也多元”。
多元社会虽然是我国最美的一道风景线,但往往也使不少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
早前吉隆坡市中心一座没有相关合法准证及地契的百年兴都庙发生拆迁事件,本是一起简单的法律问题,如果一切依法办事,本应毫无争议。
然而,却因为牵涉宗教问题,使得事情顿时复杂化。
这起风波最后虽然看似圆满落幕,然而并未解决长远问题。根据当局透露,吉隆坡及吉打分别仍有约130间及300间非法庙宇。
非法庙宇如未引爆炸弹
这数百间非法庙宇就如同数百颗未引爆的炸弹,随时考验当局及我国多元社会解决宗教纷争的智慧与包容力。
近日“气球小贩被取缔事件”,虽然在执法过程中出现暴力行为令人遗憾,但依法取缔本身无可厚非。否则国家法规将形同虚设,法不成法。
然而,在社交媒体网民的推波助澜下,事件却被演变成一项所谓“执法人员选择性执法,只针对某族群”的种族课题。
某宗教司甚至将早前迁移兴都庙的事件,与此次取缔气球小贩的演变作比较,质疑当局执法的公平性。
其实,所谓“执法只针对某族群”的说法,更多源自各族群固有的刻板印象。
而目前的政治局势中,获得大部分非马来选票的行动党成为执政联盟内最大成员党,更加深了部分族群对当朝政府“偏袒某族群”的印象。
当然,在我国这个多元社会中,执法行动往往是“两边不讨好”的。
前阵子我家附近一间在住宅区内非法营业的华人住家式点心店被当局取缔时,中文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政府保守”、“讨好马来选票”、“执法双重标准”等等评论,显示我们自己也往往五十步笑百步,半斤八两。
然而,尽管有这些小插曲,多年来我国多元社会中各族群基本上仍能和平共处,这正是我国各民族包容精神与当局处理族群和宗教议题智慧的体现,足以成为全球多元社会和谐共处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