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不出口的预算案/潘荣德
上周公布的2022财政预算案总开销达3312亿令吉,堪称拨款历年来最高,还比去年增长了3%。当中最具有争论性的是明年起国人所有海外收入来源须交所得税以及向高收入公司征收33%的繁荣税。
当中,有关海外收入汇回国须缴税的政策更是吓得国人魂不附体,也就是说从明年1月1日开始,大马居民的收入来源包括来自国外,只要是在我国接收,就须缴交个人所得税,甚至如个人及公司在外国赚取收入例如在邻国新加坡工作汇款回马等收益都可被征税,相信这将对各阶层人士及中小企业将会有很大的冲击以及深远的影响。
18年后繁荣税大“解封”
另外,被喻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繁荣税对外资犹如平地一声雷。简言之,有关前所未有的繁荣税是针对高收入企业征税收入首1亿令吉可征税额,征收24%税率;1亿令吉之后的盈利,则征收33%税率。此消息一出,市场与股市更是一片哗然,尤其是银行领域、种植业、手套业也无法一一幸免。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规定在2004年之前曾经推行,竟然在取消的18年后再度落实。
由此可见,政府应该是已经是苦寻很多市场上所谓的“税务专家”,给予种种的税务建议后才祭出这“18年后的繁荣税”,此举更是让人下跪。
扶贫无法解决经济问题
对于外资而言,早前已在筹备等待国门敞开后,欲到我国深入投资考察的计划,此时此刻想必忧心忡忡,唯有再度重新深思到大马投资的意愿,再加上我国15届大选的跫音不远,之前所设定的国家投资政策可随时变动。试问在此背景下,还有谁会到我国来加大金额投资呢?
前阵子,前朝政府以疫情之名颁布新紧急条例,而被允许动用国家信托基金的资金,包括添购2019冠病疫苗和支付相关开支,当中更是祭出逾6000亿令吉的振兴经济计划以及3225亿令吉的2021年预算案,但皆无法使我国摆脱经济衰退的困境,疫情仍是跌宕起伏。与此同时,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也曾坦言政府在2021年预算案及多个纾困计划掏出逾6000亿令吉,因此国库也大量失血,所剩不多。
令人纳闷及讽刺的是,一些政党及商会也大言不惭表示政府在某些领域大派糖果,说是因为这次财长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及建议,因此纷纷的出来邀功。那么,以上针对海外收入汇回国征税以及重新启动的繁荣税,又是谁的“功劳”?
整体上来说,这次的财政预算案看似像扶贫政策,但笔者认为政府更倾向企业及人民身上吸纳重金,以填补“失修”的国库。
有鉴于此,若我国继续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将摆脱不了资源的诅咒与猖獗的腐败途径,最终不但只会进一步被邻国抛在后头,就连中高等收入国的地位不保。
值得注意的是,若今后故技重施此“劫富济贫”策略,相信必然会弄巧反拙,而导致国家发展一步步走向无底深渊!
【灼见】狮城派惠民红包/陈文坪
新加坡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于2月18日公布2025财年预算案,主题为“齐心前进,迈向未来”。此预算案一经发布,便在坊间引发热议,不仅因其全民受惠的“红包”政策,更因其兼顾短期民生与长期发展的远见布局。
今年适逢新加坡建国60周年(SG60),政府推出SG60配套,让人民共享国家繁荣成果。其中,每位年满21岁的国人可获600新元(约2000令吉)SG60邻里购物券,而60岁及以上者则可获得800新元(约2640令吉)。此购物券有效期至2026年底,确保不会引发物价波动,反而能带动小商家、超市、小贩中心的营业额,促进市场经济活力。
此外,政府也再次发放社区发展理事会购物券(CDC Vouchers),每户家庭可获得800新元,并提供水电费回扣、组屋杂费回扣、气候优惠券、教育储蓄户头补助、消费税补助券等一系列民生援助。单是SG60邻里购物券与社理会购物券,拨款已达30亿新元,让大部分家庭可获得数千元不等的补助。
财政管理谨慎务实
新加坡政府一向以审慎理财著称。以2024财年为例,原本预计仅有8亿新元盈余,但因多次发放社理会购物券等补助,最终仍实现64亿新元盈余,远超预算的8倍。
2025财年的整体预算为1431亿新元,在派发各类“红包”之后,仍预计有68亿新元盈余。从过往经验来看,新加坡政府的财政管理谨慎且务实,若无重大突发事件,如全球疫情或战争,明年实际盈余甚至可能超出预算1至2倍,甚至更多。
2025年预算案不仅关注民生,更展现了政府的长期远见。随着全球暖化和海平面上升,新加坡这一四面环海的岛国面临严峻挑战。若不提前规划,低洼地区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
早在2020年,新加坡政府已设立“海岸及洪水防护基金”,并拨款50亿新元发展“长岛”防护计划。
今年预算案再追加50亿新元,用于建设海岸防护设施,确保国土安全,保护人民财产。这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精神,体现了政府未雨绸缪、超前部署的治国智慧,也值得邻国借鉴。
展现政府治理智慧
本次预算案兼顾短期、中期与长期目标,涵盖民生补助、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层面:
短期:通过“红包”政策减轻人民生活负担。
中期:推动经济增长、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领域。
长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新加坡不仅派发红包,更通过精准投资、前瞻布局,打造一个更公平、更包容、更具创新力的社会。这份预算案,既理性务实,又不失人文关怀,展现了新加坡政府的治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