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求败”特朗普/刘泰安
金庸武侠小说中有一个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传奇人物叫“独孤求败”,外号“剑魔”,他有两个特点:一是极富个性的名字;二是传说中无敌于天下的剑术。他从未在小说中出场,只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中人物的口中被提及。
“独孤”是他身为鲜卑人的复姓,而取名“求败”是因为他一生与人比剑比武从没输过(“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所以希望失败一次,但总没如愿(“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当今世界第一超级强国——美国的现任总统特朗普,应自以为有如独孤求败睥睨天下的威风。但我认为,他更适合“孤独求败”的称号。“孤独”是因为他在国内外到处树敌、锁国孤立;“求败”不是因为他天下无敌而求对手,而是真的自取其辱、自求失败!
特朗普政府在7月7日宣布退出在1948年加入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效日期为一年后的2021年7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言人同日予以证实。
众所周知,特朗普一直将美国冠病疫情防控不力“甩锅”世卫和中国。他在4月初宣布暂停向世卫缴纳会费,5月中又威胁要退出世卫,如今落实恫言之际,美国的冠病确诊病例逾322万宗,几乎每100名美国人就有1人感染;死亡病例逾13万宗,占全球死亡人数的近四分之一,怎不惊人?
“退群”让美国再次伟大
世卫日前坦言,现阶段“不大可能”消灭冠病。特朗普以为美国退出世卫之举,有助于控制疫情?不与世卫合作,病毒不会变本加厉?
其实,这位“狂人总统”在2017年1月上台后,美国陆续“退群”,计有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万国邮政联盟等。
更早时,美国已退出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国际法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京都议定书》、联合国反对种族主义大会、《反弹道导弹条约》、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武器贸易条约》、《全球移民协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程导弹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等。
美国最终会否干脆退出联合国,一了百了?世上本无不可能的事情啊!
特朗普以为“退群”和奉行单边主义可以实现他的2016年竞选总统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再把今年竞选连任口号改为“保持美国的伟大”,不啻有独孤求败的狂傲!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对手、民主党的前副总统拜登已表示,如果当选将会立即撤销退出世卫的决定。因此,美国选民多了一项投票考虑因素,要否重返世卫?
“求败”似越来越成功
据知,特朗普的“求败”目前似已越来越成功。最新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已经严重落后十几巴仙,尤其在几个关键的摇摆州都输给拜登。特朗普在6月25日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竟然泄气地说年底大选后,拜登可能会成为新总统。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从来都不是老特的作风,如今一反常态,莫非逐渐变身为“孤独求败”?
特朗普最近祸不单行,继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在6月23日出版了一本《白宫回忆录》,大爆他对外政策的腐败和无能的内幕,他的侄女、也是临床心理师的玛丽·特朗普又撰写了一本揭露家族秘辛的《太多而永远不够:我的家族如何制造出了全球最危险的人》新书,经过一波三折后,就在7月14日发行。
该书揭露特朗普黑暗史的“亮点”,包括专横跋扈、极度自恋、毫无原则、投机取巧、说谎成性等。这部横跨多代及充满贪婪、背叛、骨肉相残情节的特朗普家族史,骇人听闻,对老特的选情不无打击!
玛丽尖锐地指出,美国当今疫情当头、经济衰退、社会对立、未来前景不明的十足灾难,但“没人比我叔叔还准备不足”:她更直斥“在当前悲剧来到最高峰之际,他靠着谎言、捏造、模糊焦点控制不利状况的能力,弱化到了极致,简直就是到了无能的境界!”
独孤求败凭仗“独孤九剑”剑法威震武林,但求一败而不达,郁郁而终后人思。特朗普面对前助理和侄女出书爆料,一公一私,前后夹攻,笔比剑利,“孤独求败”焉能不败?
全球贸易变革与“内循环”/安邦智库
近年来,全球经济贸易秩序正处于剧烈变革之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在4月2日发起新一轮全球贸易战,对包括中国在内的57个国家全面加征关税,而中国商务部也宣布对等反制。
安邦智库(ANBOUND)资深研究员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全球贸易摩擦不仅仅揭示中美经济关系的深层矛盾,更反映出全球化理想逐渐破灭的现实。
全世界都将强调国家社会的“内循环”,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都将如此。这是因为随着全球化已经成为美好而已破灭的梦想,各国都必须尽可能地营造国内大市场,而国内市场的繁荣以及政策的有效性,将会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存在和发展。
这是一个有利于大国的时代,而不利于小国,世界将会以少数几个大国为核心构建全新的世界秩序。
如果说全球化是一个世界市场,那么后全球化的时代,当然是“世界大市场”要切割、碎裂,还原成为“各国的小市场”。在这些各国小市场之间,各国最多是做一些关税同盟、重划势力范围、搞一些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事情。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国际贸易5大变化
一是中美贸易依赖度大幅下降,市场多元化加速。过去,中国对美顺差曾高达4000亿美元,但到现在已降至2900亿美元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在“去美国化”上已经取得显著进展。
二是美国对57国全面加征关税,推动全球“逆全球化”。大多数小国面对美国关税压力,只能“认怂”,但中国、欧盟等选择对等或联合反制。这种大国博弈让中小经济体深感全球化“不可靠”。
可以预见,未来国际贸易将更加区域化、大国化,多边体系将被“关税同盟”“经济圈”替代。
三是中国迅速且强硬地对等反制,显示对“内循环”的信心。当外部环境变得不可预测,任何国家都必须增强战略自主,不再把命运交给别人手里。
四是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中国在关键领域取得阶段性领先成果。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政策框架下,通过不断深化技术革新和产业链优化,中国在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造船和高铁等多个重要产业领域表现抢眼。
这种政策市场双轮驱动的路径,正是“内循环”战略的体现,依靠自己的人才、技术和规模效应,构建不易被外部打断的产业链,但对一些小国而言,想在短时间内复制这种体量和深度,几乎不可能。
五是政府引导加市场主导的产业政策,构建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从新能源汽车补贴到“双积分”制度,从机器人行业并购到高端装备扶持,中国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撬动市场主体加速创新升级。
全世界都将强调国家社会的“内循环”,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都将如此。这是因为随着全球化已经成为美好而已破灭的梦想,各国必须尽可能地营造国内大市场,而国内市场的繁荣以及政策的有效性,将会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存在和发展。
这是一个有利于大国的时代,而不利于小国,世界将会以少数几个大国为核心构建全新的世界秩序。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newsletter@anbo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