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缘”的不能拿?/郑喜文

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在报章上露面,然而被采访时以及刊登后被众人聚焦的优越感,几乎没有让当记者的我们犹如新币还是美元一样令人见着就欢喜——抱歉的说,意外组的记者除外。

还记得当记者的生涯里,“社会地位”颇高,“康头”不少,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采访一钢琴教师时,对方当场教了我一首简单的曲子,并在我表示很有兴趣的时候,主动提供学费上的对半优惠,更把市价两千多的钢琴键盘搬进我的车里,表示送我。



我是很想占有的,然而还是拒绝了——对方是为了版位,还是日后的活动获得支持,我并不得知,然而当礼物的价值比较高的时候,你不得不谨慎抉择,尤其你知道那好处源自于你的工作范畴。

为何陷入百口莫辩

如果那好处百分之百源自于个人魅力呢?对方以工厂价格出售予我,如何?

再,如果那份礼物接近一百万令吉呢?

针对“不能买比市价便宜的东西”一事,就我的个人看法而言,它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如果在律法上没有犯罪,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事件是“妥当”的呢?



别忘了,当初他人之所以对你如此的欣赏,不就是你曾经那绝不妥协的刚正不阿,以及那不惧权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初生之犊的死死都要对着干的傻劲吗?

经营得如此艰辛,为何会允许自己陷入如此一个“没有获得任何好处”却又百口莫辩、似是而非的窘境当中?

在马来西亚,这些都不曾是个问题。

如果东西买贵了即使20倍也只是“各部门请检讨”;如果26亿令吉的捐款“用了一些,退还其余的”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大喊清白;如果官员戴着几十万令吉的手表也就一句“经商赚回来”而不需追究,那,林氏在这场官司绝对是无罪的。

标准不一差距太大

因为我们是根据“巫统的律法”去衡量。

别误会,我相信他,也支持他,甚至非常愿意的捐款去保释他,不退还也没关系,但并不表示他当初对房子优惠上的“笑纳”是百分百妥当的——你以个人名义去捐一百万,也只是对党,而不是个人。

即使有人捐了一座城堡,也只会用来作为该党的活动中心或办公楼,而不是让你搬进去住——如果做了一件事情需要大费周章的去解说、澄清,大概那就不会是好东西。

对我而言,这件事情在整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首先人民又有了一次大家一起很生气的机会,其次是在攻克布城之前,让领导也来学一学律法以外的功课。

对的,标准不一样,差距太大——毫无疑问,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领袖,再霸气一些也可以,再傲骨我们也吃得消,但如果官商之间存在如此猫腻,就很叫人感到别扭——你的清高,就是傲骨的源头,一点也猫腻不得。

一点也不可以。

反应

 

在商言商

请系好安全带/郑喜文

作者:郑喜文(大中华市场前锋队长)

有没有发现,周边越来越多中国餐厅及茶饮连锁店出现?

看似欣欣向荣的背面,其实是颇为无奈的决策——中国持续低靡不振的环境,让许多大几千家门店的连锁企业相续“大规模瘦身”。

比如定位15元一杯的书亦烧仙草在90天内关店1600家(同时新开的有496家);味绝卤味关店981家,海底捞关闭500家,就连周大福也在半年内关了 180家。

在这当中,尤其是在供应链上挣钱的茶饮连锁,似乎只有选择“出海”,才有可能扭转乾坤。

毕竟在马来西亚,同一杯饮料的单价可以是15块钱马币,即24元人民币左右,偶尔来点活动还可以爆单,不需要一味降价求量。

根据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注销和吊销营运的餐厅企业高达45万9000家,较去年同期增长232%,而餐厅服务可以说是对时下经济的另类风向标,是特别敏感的行业,“餐厅”是省吃俭用时最优先被考量的区块。

不止,许多早期成功的茶饮企业,在融资及连锁都非常赚钱的时候,选择了许许多多不沾边的投资,并间接导致债不抵资,拖累甚至拖垮了自身行业。

也许,我们应该重新考虑“扩充”这件事?

创新与价值定生存

许多科技公司的创办人,包括华为、亚马逊等这类规模的都说过类似的话:我们距离倒闭只有6个月的时间。

撇开科技的高替代性,放眼目前的大环境,许多行业或企业似乎都可以套用上面这句话——广义并正面看待的是高危机感,狭义并负面去看的话,也许更接近事实。

持续创新以及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是企业终极的护城河。

反观大马,随着特朗普上台,中国出口经济估计又是一片狼藉,惟周遭的国家,如泰国、印尼和越南,则会为此而受惠。

相信许多中国企业会为了避免被美国征收额外的关税而迁厂,或设置加工厂,在本地组装再出口,而我相信,拥有全球认可的清真体系以及通晓多种语言的马来西亚,将会是众多考量之中的突破口。

在特朗普宣布将加征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中国的关税后,经济学家贝尼托给大家的建议是:请系好安全带。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