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跟庄”思维无益处/黄子伦

笃信“跟庄”的人们认为股市里会有一些隐性操盘手,称之为“庄家”。而庄家不但资金量庞大,而且都是团伙操作,可以左右股票的走势。 

那么,既然股价都是被庄家操控的,那么我们就不要与之为敌,而是要去找到哪一只股票是被他们操控,然后看看搭顺风车来从中获利。因此,这些人发明了各种术语以及技术图表,来找到搭顺风车的绝佳时间点。

由于庄家属于股市的阴暗面,鲜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真面目,资讯量极少,更不会出面澄清,所以人们容易编造出自己的看法。

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可以用想象力来填补庄家形象以及行径的空白处。既然是想象力,自然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我行,与“庄家”有关的分析方法也大行其道。

纵使这些分析方法往往都是难以证伪,但人们的脑袋会自动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从而拒绝承认错误,越陷越深。

极少幸运者或许能够赚到些许温饱,大多数倒霉鬼只能亏到他们彻底离开股市,终身诅咒之,认为这是一个吃人的地方。

许多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官联机构,例如雇员公积金局或者国民投资机构(PNB)都常被誉为是“庄家”主要玩家,因为他们会时不时在大马交易所里宣布他们的买卖互动,“今天卖、明天买”这类的活动是常态,也是许多散户认为“操控”的原因。

外部基金经理没沟通

实际上,如果你懂行或者和业内人士打听打听,就会知道这些都是官联机构委任的外部基金经理之所为。一家官联投资机构可能同时委任好几家,而他们之间有各自的盘算和心思,也没互相沟通,自然就会出现“你买,我卖”或者“你卖,我买”的现象。

然而,如果是那种跟庄思路,就容易陷入那种阴谋论角度,觉得这个世界大费周章就是要坑你的血汗钱。

另一边厢,投资经理不小心买到那些被“庄家”盯上的股票是会发生,经理们发现股价异动自会到处打听谁是主力买盘。

如果是没有新的利好消息,经理们也大多尽快平仓走人,以免夜长梦多。不过,此乃低概率事件,不值得大家花大力气。

民间笃信低概率事件者,大多都惨淡经营。

 
 

 

反应

 

言论

政府贷款,沙布拉买单?/黄子伦

最近,沙布拉能源(Sapura Energy)获政府通过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注资11亿令吉,引起广泛关注。

尽管政府多次强调这并非纾困,而是一笔贷款,且资金用于偿还供应商欠款,但这一举措仍引发不少疑问。据沙布拉能源官方声明,这笔资金将用于支付超过2000家本地供应商的款项。

然而,相较于沙布拉能源超过100亿令吉的债务,这区区11亿令吉根本无法解决公司的财务困境。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笔钱究竟能偿还多少供应商?

根据沙布拉能源截至2024年10月的季报,其应付账款约为52亿令吉,与2024财政年的55亿令吉接近,因此可粗略推测其债务结构变化不大。

查阅2024财政年年报附注,其中近1400万令吉用于支付员工薪资,20亿令吉属于第三方欠款。这意味着,部分供应商即使有政府资金注入,仍可能无法收回欠款。

更耐人寻味的是,2023财政年数据显示,沙布拉能源的应收账款高达37亿令吉。这表明,即使公司财务状况持续恶化,仍有供应商愿意提供服务和器材,哪怕面临高额坏账风险。

企业应以利益为先

按理说,在商业社会,企业应以利益为先。但沙布拉能源的供应商不仅未急于切割,反而“仗义疏财”,堪称凤毛麟角的商业典范。对此,政府是否该优先向他们征收更多税款?反正收不回欠款,也算是“求仁得仁”。

当然,部分供应商之所以愿意继续合作,或许也是看在沙布拉能源背后股东的份上。

这便形成了一个吊诡的局面——政府的注资,是否意味着沙布拉能源可以进一步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多服务和器材?反正出事了,还有政府兜底。

若有人反驳称,这笔钱最终需要偿还政府,因此不算兜底,那我倒想问问,多少企业因财务困境倒闭?多少创办人因公司清盘而破产?他们,又有谁来买单?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