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庸”大爆炸/南洋社论
新政府内阁议决终止所有通过政治委任在政府官联公司和联邦法定机构任职的主席和董事的职务。
根据民主及经济事务研究中心(IDEAS)揭露,在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领导下的前朝政府,就有多达234项政治任命,其中巫统有113人,土团党47人,伊斯兰党18人。
其实,政治任命是一般政府惯用的人事布局,虽然会有“择优型”的政治任命,但是很多却是“酬庸”大爆炸的政治任命。没有专业但却领导专业,浪费公帑,才是让人诟病的政治酬庸。因为政治正确却专业堪虑的酬庸情况,截然违反企业管理法则。
只看政治的血缘关系,对党领导的忠诚度,某人靠着党领导的格外施恩,就能“承蒙厚爱”,大摇大摆当官。就因为官职任命没有以绩效为先的考核依据,结果养得就是恋暖嗜睡、不会捉鼠的懒猫。
现在,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要做的事,就是通过人事任命的制度化,经营管理的专业化,以杜绝官联企业机构的庸人化。
用人唯才回归“专业”
只有通过用人唯才,让官联企业回归“专业”经营,避免政党意志对官联企业管理的干预,以建构有效率及合法规的专业管理,才能创造卓越的营运绩效,及增加国库收入,提振经济,造福民生。
过去有很多实例确切证明,因为非专业领导,人谋不臧,效率不彰,官僚化及机构臃肿的积弊丛生,导致破败告终。
当然从长远政制发展的角度来理解,选举制的硬件与政治委任的软件是政务人事任命的双轨制,能给更多人提供参政的机会,也应赋予首相酌情权对政治团队作出新的任命。
我们支持首相在组成内阁班底后,为兑现选举纲领与竞选承诺,统领行政长官协助落实纲领及回应社会期望的政策时,遵守实务守则,让专业进场,让有专业经营能力的人为国效劳。
当然终止政治任命是新政府践诺的第一步,紧接着还须大胆推行新的体制改革。希盟势必遭到异议者提出质疑,甚至的敌对者还会不惜歪曲事实,别有用心地阻碍合乎道义的政治举措。
因此,首相在处理政务是要有“明道以御众”,以刚健之德辨察事理,不畏怨诽之言,坚持自己正当的利民主张,“详于论道”,最终服天下,如此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亚亦君令补选的悬念/南洋社论
霹雳亚亦君令州议席补选的选情,似乎稍嫌淡静。原地列阵的巫统派出尤斯里,迎战国盟伊斯兰党的阿都慕海敏,以及被视为第三势力社会主义党的白华敏。
然而,补选看似平淡且沉闷,国盟却在部署一盘大棋局,从议题的设置,伊党力促选民拒绝巫统与民主行动党的正常化合作,欲促成巫统与伊党的合作组成政府,加强回教力量,是伊党的政治着力点。
抵抗绿潮耐力测试
参与助选的行动党竞选机制指挥,便通过舆论宣导反制,揭露国盟“系统操弄种族情绪,策动政治变局”,“谋划将补选胜利成为霹雳政权更替的转捩点”。
伊党靠宗教及种族议题作舆论攻势,揭示团结政府只是一种苟合的暂时状态,并借此补选寻求钻入权力的缺口,力挫政敌。
对希望联盟与国阵来说,选战是抵抗绿潮的一项耐力测试。
根据团结政府过后举行10次国州议席补选的成绩分析,除了吉兰丹州的能吉里州议席补选,巫统以大胜的成绩收复失地外,其他议席补选均由原有守土政党胜出。
能吉里补选给巫统重新找到抵御绿潮的自信,随后柔佛的马哥打州议席补选的狂胜,证明了希盟与巫统合力挫敌的效应。
亚亦君令补选将是检测希盟与巫统结盟的有效性,因为只有缔造后续补选的持续胜利,才能验证战略联盟的力量崛起。
为国盟助选的民政党在此补选的政治站位,就是力图策反马华,离间希盟与国阵,分化行动党与巫统的同盟关系。
巫统堡垒选区
根据选民结构分析,亚亦君令是一个混合选区,其中巫裔选民55.64%,华裔选民21.99%,印裔选民14.3%;与我国种族人口比例近似,只是巫裔较少及印裔较多些。
从历届选举成绩的观察,自2004年,亚亦君令一直是巫统的堡垒选区,就算2008年掀起政治海啸,巫统仍守住阵地;2022年6州选举的五角混战中,巫统候选人仍能以微小多数票突围。
在此次补选的三角战中,会否因返乡投票意愿低落而拉低投票率?“猪”与“热裤”是否紧迫或令人忧虑的议题?第三势力会否给选情制造悬念?
或是国阵与希盟的合作能否发挥选票叠加效应?补选过后会有什么样的政治格局演变?
4月26日的投票日,有感觉、有温度,对生存与发展有理性认识的选民,应该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也能帮助打破这一切问题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