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一片丹心爱华教?/江军

根据报道:在2000年,全国61万2064位华小学生中,有5万5976位是土著,占约9.2%;到了2016年,全国53万5273位华小学生中,6万7128位是土著学生,占12.6%。

为什么华小土著学生会越来越多?



报道指出:原因是土著家长已看到华文教育让其子弟有“前进的机会”,就是“有更好的出路,更好的谋职条件”。

看了有关报道后,有人认为土著家长是基于现实功利因素才选择华小,并不是他们“一片丹心爱华教”。

作出这种苛评的人,何不问一个问题:“土著家长即使有如此心态,又何错之有?”

再试问:难道所有华裔都“一片丹心爱华教”吗?

大家应该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国内有三种源流小学:国民小学(所谓“马来小学”),英文小学和华文小学,而绝大多数华裔家长的首选不是华小而是英小。



当时的观念是:英文教育比华文教育优秀,孩子接受英文教育比较容易找工作,有更好的谋生机会。

我还记得一位华裔律师在陈词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本案原告是英校毕业的,本案被告是华校毕业的,因此,原告比被告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其实,这种“英文教育比华文教育优秀”的观念当年曾普遍存在于华裔社会。(有人说即使今天也是如此!)

到了1970年,教育部长雅谷(后来出任沙拉越首席部长)运用部长权力把英文学校一夜间改为国民学校(以国语为教学媒介语)。

在这个新形势下,原本把孩子送进英校的华裔家长纷纷把孩子转送去华小。国内华小学生人数一时大增,摆脱了新生一年比一年少的困扰,为华小带来久盼的春天。部长的这一大手笔,意外地间接带动华教蓬勃发展。

当年华裔家长的这种表现,不就显示了他们其实是在形势所迫下才把孩子送去华小,而并非他们“一片丹心爱华教”?否则早把华小列为首选。

虽然在当年这样做并没有太浓的现实功利主义色彩,而且也是让孩子接受华文教育,但是,却叫人不能不问一句:如果真心热爱华教,为何不把华小列为首选?明乎此,也就请不要去指指点点别人没有“一片丹心爱华教”了。

反应

 

要闻

被控非礼小六学生 华小副校长不认罪

(怡保12日讯)一名华小课外活动副校长涉嫌在课室内拥吻女学生,今天被控2项罪状皆不认罪,获准以7000令吉和一名担保人保外候审,附加条件不准骚扰有关学生,以及需要每月初前往警局报到。

37岁被告郑曹德(译音)今早被带往怡保第四地庭面控,案件定于明年1月17日过堂。

依据首项控状,被告于今年9月11日早上6时40分在位于怡保一所华小的一间课室内,对一名12岁学生进行性骚扰行为,即从学生身后拥抱和亲吻学生的嘴唇,因此抵触2017年儿童性侵法令第14(a)条文,可在相同法令被判刑,也在相同法令第16条文同读。

在该法令第14(a)条文,一旦罪成,可被判刑监禁不超过20年,以及可被判鞭刑;在第16条文下,可附加刑罚监禁不超过5年,以及被判鞭刑不超过两鞭。

依据第二项控状,被告于9月26日于上述相同时间,在该校的不同课室内,对相同的学生作出同样行为,抵触相同法令和条文。

此案副检察司古拉杜艾妮要求法庭将保释金定于不少过5万令吉,并制定附加条件不允被告接触有关学生。

月薪7000开销约6000令吉

被告的代表律师迪班古玛表示,被告单身,在北近打县教育局任职,月薪7000令吉,惟需要承担和照顾61岁母亲和3名弟妹包括一名精神障碍者的生活费,每月开销6000令吉左右。

他也说,被告本身患有糖尿病和血压高,而被告在警方调查此案期间给予充分配合,并会确保遵守法庭规定的附加条件和出庭受审,因此请求法庭将保释金降至5000令吉。

另外,对于法官菁莎美拉提问被告是否还在控状提及的案发学校内工作,迪班古玛表示,被告目前不在该所华小任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