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会有第二个韩战/谢诗坚

很多人都在关注一个问题:美国会不会攻打朝鲜?如果是一场核子战争,亚洲会不会陷于毁灭?美国又会不会被核子武器反击而遭重创?

迩来有不少人相信朝鲜极可能在劫难逃,而且会重演1950年韩战爆发后挑起了中国与美国在朝鲜半岛上的正面战争,酿成死伤超逾百万,留下令人难以磨灭的伤痛。



就我看来,虽然朝鲜政局剑拔弩张,但尚不至于点燃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因为美国尚未到失控的地步;况且今日不同往昔,中美不再是非战不可的敌人,而是双方已经在角力中结成某些程度的战略伙伴。当中美都不愿意开战时,朝鲜问题的控制就不会那么难了。

其实回顾历史朝鲜总是在中日苏美的夹缝中寻求生存,更在特定时期成为被侵略的对象,例如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便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又拱手让出朝鲜主权于日本,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朝鲜也不幸地成为东西集团的棋子。

作为战胜国的美国获得了南朝鲜(大韩民国)的控制权(在1948年8月15日宣布成立“大韩民国”);另一方面也是战胜国的苏联获得了北韩的控制权(所谓南北朝鲜或南北韩分界线是于1945年被美军以北纬38度划定的)。就这样北朝鲜在金日成领导下的共党军事力量也在1948年9月9日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实行共产政体。

既然一南一北是两个水火不容的政体(南朝鲜走资本主义路线;北朝鲜走社会主义路线),也就极为容易爆发冲突。因此在1950年金日成发动了一场战争,他的目的是通过武力战争统一朝鲜。

在当年的6月25日,金日成的军队越过三八线在3天后拿下汉城(现易名为首尔)。当7月初朝鲜军队已打到釜山附近洛东江一带,局势对南朝鲜十分危急。美国乃于7月7日通过联合国安理会的议决,派出以联合国名义组成的大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陆,结果在9月28日重夺回汉城,复于10月9日越过三八线打下平壤(北韩首都)。



如果金日成此时没有后援,肯定会被美军打败。在此千钧一发的当儿,金日成不得不要求毛泽东派兵援救。毛泽东也就在10月19日派出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直接与美军进行较量,由彭德怀出任作战总司令。

这一场战争断断续续打到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后才告结束,但参战各国损失惨重;尤其是南北韩几乎成为废墟,死伤超逾百万人。

韩战结束后,也给世界各国一个思考的机会:究竟战争能解决什么问题?会有胜利者吗?

正因为不论是西方集团(以美国为首)或东方集团(以苏联为首)都对战争十分顾忌,也就尽量避免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毕竟大家都估算到一旦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没有胜利的一方,文明又不知何时再建立起来?

世界3邪恶轴心国

可是朝鲜对西方及外来的势力是一直放不下心的,也就在2002年宣布要发展核武器。美国顿时紧张起来,因而在2002年时美国总统小布斯形容世界上三个邪恶轴心国是:朝鲜、伊朗和伊拉克。

这种指责自然没让伊朗和朝鲜口服心服,但这是发生911事件后对世局的评估,自然也把伊拉克也拉进来。因为美国已经准备在2003年打下伊拉克,名义是扫除恐怖活动和清除具有杀伤力武器。

为堵住朝鲜走向核武国,美国在2003年促成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举行六方会议,可惜未取得成功。在2003年朝鲜推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更在2009年退出六方会谈。

“萨德”或充交换条件

这使到朝鲜进入了无人驾驭的阶段,我行我素。在今年也数次进行导弹及核试验。这除了说明美国的“邪恶轴心论”是失败外,也只能对付没有核武器的伊拉克,却动不了伊朗与朝鲜。

因此美国的特朗普总统与中国习近平主席最近的会晤所带出的讯息已说明朝鲜不会发生战争,但韩国的“萨德”导弹安置可能会被作为交换条件:一方撤除萨德导弹;另一方面不再生产核武器;而美国也要在南中国海收敛一些,以免擦枪走火。

反应

 

言论

从一党独大到多党共治/谢诗坚博士

真正掀开巫统当家作主的是1955年举行的联合邦普选(独立前)。

在开放的52席中,联盟大捷,总共拿下51席,伊党只获1席(参选13席),拿督翁的国家党全军覆没。另还有46名官委议员。

联盟的东姑阿都拉曼被选为马来亚联合邦首席部长,权力相对被强化;特别是在1957年向英国争取马来亚独立成功,东姑也就从首席部长转身成为马来西亚首任首相,权力进一步扩大。

由于巫统在选举中占了34席、马华及国大党分别只得15席和2席,根本无法与巫统平起平坐,巫统一党独大的心态也就膨胀起来。以巫统来说,可以分成3个阶段来演绎一党独大为何可以在不同时期发挥其独特的影响力和作用。

第一个阶段发生在1969年的大选。因为巫统在1955年大胜后随即走向巅峰,从1959年到1969年才因“513”事件爆发,改变国家政治生态。

1969年的大选,选民已不能忍受马华的软弱和巫统的霸权,结果大选出现了政局的大逆转,巫统只有51人中选(参选67席)、马华只有13人中选(参选33席)及国大党2人中选。联盟总共拥有66席,比所需要半数只多出14席。

奇招让巫统重整旗鼓

巫统首次面临这种屈辱的打击,却有奇招让巫统重整旗鼓。

主要是时任首相敦拉萨巧妙地穿针引线下,成功地把反对党收编,包括伊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砂人联党,也就顺其自然地将联盟扩大成国阵。但后来巫统发现这一改不但未转弱巫统的影响力,反而促成巫统更能左右逢源。这就是巫统的另类一党独大的呈现。

第二波则是发生在1999年大选。马哈迪面对从政以来的第二挫折(第一次是在1969年落选)。虽然崛起的不是拿督斯里安华的公正党,但却扶起了伊斯兰党,它首次拥有27个国席和控制吉兰丹及登嘉楼州政权,意气风发地迫使马哈迪交出其回教国大蓝图。

这意味着巫统为伊党开了另一扇门,不是民族主义,而是宗教主义。当然马哈迪依然不改其一党独大的招数。

到了2016年,被马哈迪排斥的安华意外地同意与马哈迪合作(加入希盟)以打倒纳吉,但他也没有想到其后果是异乎寻常的。

2018年希盟上台执政。但在两年后(2020年)马哈迪不肯交棒给安华,加剧希盟的斗争。

有趣的是, 原属安华最忠诚的最后一名支持者阿兹敏却背叛安华,转而支持马哈迪不必退位。

马哈迪故态复萌坚持一党独大,他不会因为组成多党共治而改变咄咄逼人的态度,他是一党独大的代表性人物。

后来由伊党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爆料,是他与马哈迪策划“喜来登政变”,以促使土团党退出希盟,后者也因之破局而失掉政权,首相职位就落在丹斯里慕尤丁身上。他组成了包括伊党在内的国盟。

宁做老二不成众矢之的

巫统的第三波是在马哈迪、慕尤丁及阿兹敏被清理后,剩下巫统的阿末扎希在选举期间四处活动,终于在2022年圆了安华的首相梦。希盟与国阵联手组成团结政府。

但是巫统的一党独大局面已不复存在,巫统寻求的是宁做老二,也不希望成为众矢之的老大,大马也因之转入多党治国。

关键是巫统仍是一党独大的心态吗?或者只求保住现状?不然还是有得乱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