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能穷教育——却输在起跑点/南洋社论

明天,政府大学开课了,穷困新鲜人为筹借学费而烦,富学子早已出国深造去了。

这块土地有句口头禅:“再穷不能穷教育”,近年喊到响彻云霄。



今天,不只是买房和养老金问题教人心烦意乱,孩子教育问题一样让人焦躁不安——上不了大学,难成才;上了大学,教育费不轻。即使有大专贷学金,可应付学费,却应付不了生活费。

时代进步,竞争激烈,要扭转命运,惟教育,一路走来蹒跚、崎岖,有血有泪。

有件事,大家不会感到意外。平均而言,富学生比穷学生表现更好: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参与课外活动以及担任学生领导职位的几率也更高。

富学子的高中毕业率、大学入学率、毕业率都更高。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家庭收入差距的拉大,致使同龄的富裕家庭的孩子比贫困家庭的孩子的知识水平高出数个年级;在经济收入差距越大的学区之间,教育差距越大。



堪培拉大学副校长史蒂芬·帕克认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家庭,子女越容易进入顶尖大学。在澳洲排名前八的大学里,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学生人数比率相当低。

除非穷人愿意为孩子的教育付出更多,难与富家子弟匹比,即便如此,还是要输一个马鼻——除了大学,富学生能应付名校学费和出国开销。

教育不公导致学生在工作后收入不平等,收入较高的家庭财富将能更多地传递给下一代,进一步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贫富不均造成了教育不公,教育不公进而扩大了贫富鸿沟,是以富者越富;今天1%富人占世界一半财富,2013年是47%。

教育可以提升个人前景与收入,但对改善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影响不大,也不保证未来一定大富大贵。

许多研究显示,今时不同往日,穷人要凭教育成为巨富的机率已越来越微薄,不是人人都可以是马云或扎柏格,这个世界已走向了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时代,情况还会继续加剧扩大。

政府大学快要开课了,如果你没钱,你再“惊输”,你真的就能为孩子供书教学,继续深造?除非你孩子借到大学贷学金。

或许只要考上大学,全部学生都可以借到贷学金,但,生活费呢?

这些年来,说大学生空肚子上课或许有点危言耸听,但在宿舍内啃面包、泡即食面不是没有过的现象。

在社会越趋分化的年代,只要你穷,穷教育是必然的结果,除非你捱得住。因此,穷人孩子宁可到社会工作放弃非专业大学科系不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如果有人说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学业成绩就一定比其他孩子低,不少人一定会反驳这种说法。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我们弄错了“起跑点”。事实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点,这个起跑点甚至从孩子还未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发挥作用,它的影响潜移默化,却深刻地左右了孩子的人生。

归根结底:学业差距之所以不断加大,是因为富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就比中产阶级的孩子做好了更多的准备。这种准备上的差距一直从小学持续到中学、大学,甚至是大学之后。

胎教、学前教育、名校、名师……高收入家庭不断把他们的资源,比如钱、时间和怎么才能在学校里表现更好的知识,投入到孩子的认知发展和教育成就当中。

毕业后,凭借父亲的人脉,官官相护等社会风气,富孩子再一次夺得先机,占尽便宜。

正因为输在起跑点,即便中产阶级和贫困家庭的父母也在孩子身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他们投入的速度和深度都比不上富人。

如今,教育成就变得比过去都重要得多,穷人如此,富人更是如此。

反应

 

灼见

狮城学生为何名列前茅?/陈文坪

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IEA)去年展开一项国际数理评估调查中,新加坡中小学生的数理表现展现高水平,再次名列榜首。

狮城小四生在数学取得615平均分,台湾以607分名列第二,韩国、香港以594并列第三;而国际平均为503分。中二生的数学,新加坡以605分蝉联榜首,台湾以602分居次、韩国以596分第三。国际平均为478分。

科学方面,狮城小学生的平均分为607分,韩国、台湾分别是583分、573分,而国际平均494分。中学生的平均分为606分,台湾为572分、日本为557分。国际平均为478分。

无论是数学,还是科学,狮城学生的得分都超出国际平均分数100分以上,展现很强的应用和推理能力,能利用数理概念解决问题。

新国教育部12月4日发文告,公布学生在“2023年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IMSS)的表现。这项调查针对小学四年级和中学二年级学生,每4年进行一次。抽样选出接受调查的6500多名小学生和4700多名中学生来自全国各校,共有6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这一轮调查。

从这里可以看出,接受调查人数分别数千名,而且来自全国各校,不但抽样数量之大,范围也广,既有名校学生,也有普通学校的学生,是比较全面性的一次调查,准确反映学生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

回看2004年,时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出“全国教师要教得少一点,以便学生能够学得多一点”(Teach Less,Learn More)。

2005年,新国教育部正式推介“少教多学”理念。 即倡导将传统上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当“少教多学”制度刚推行时,许多家长都持“存疑”心态。说教师少教了,学生如何能多学?一些来自大中华区的长辈对新加坡教育制度也不太放心,生怕学生学不到知识。因为,上课半天就放学,回家也没作业,认为学校教导太少。上一辈的也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误导”学子,生怕学子没能学到更多知识。

不过,每每国际调查或测试,新加坡学生所取得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如于2012年在PISA创意解题能力项目与韩国同时排名第一。于2015年和2018年分别在协作式解题能力,以及全球素养项目高居榜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2年的报告,国际创意思维调查,新加坡学生名列第一。

新国教育制度具前瞻

多年以后,从多项国际赛事或国际组织报告可以看出,狮城学生的成绩、能力都比平均水平高出许多,狮城的学生比起其它国家的表现更好。说明新国的教育制度,还是具前瞻的,其教育体制相对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身心更健康,学与乐并行的教学方式。

“少教多学”的教育制度,就是致力于帮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各自的潜能,激发探索学习的热忱。让学生着力于思考力、进取心、自信心的培养,而老师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动性、自发性最大限度地被开启、被激发。

在互联网时代下,“少教多学”的教育模式,或许有值得参考的地方。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