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特权”捆绑/许世平
政府欲签署“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却一石掀起千层浪,森州的巫统与伊斯兰党于周五午祷后,还召集一批回教徒拉横幅, 步行到森政府大厦提呈抗议书,还恫言会召集更大型的抗议活动。
到场采访的记者更无端端遭到一些支持者的责难,还被提醒不要乱写散播种族主义的文章。
在这场宽容与偏狭的观念之争,竟然还让人没法分辨狼与羊!
然而,理性的读者,应该清楚,在这个困兽之斗的政治屠宰场,谁才是真的没有道德理性。
那些不敢签署反歧视国际公约,还极力煽动别人,背负着种种偏见、遁逃、荒诞借口的政客,才是自欺欺人。
所谓的“主权”“特权”,都只是借口、托词、及错误的政治信念,因为这些“观念束缚”,它让一个民族变得不思长进,也永远自甘庸碌。
作为少数民族的华印裔,绝不会将它视为依靠,特权其实就像无形的枷锁,它只会限制人们的视线,及僵化一个民族的思维。
只有不被“特权”功利捆绑,不被它拖往,我们就能将目光投向远方,就算身处险境,也能绝处逢生,也能真正懂得生活。
特权与公民权的来源/罗汉洲
我在前个星期提起伊斯兰党彭加兰芝柏国会议员拿督阿末马祖的五一三事件论。他在同一篇讲中犯下的另一个历史错误是把马来人特权与非土著公民权互相挂钩,意思就是马来人在独立后拥有特权,非土著则可以拥有公民权,是华巫两族的契约,也是两族的“交易”,作为后人必须遵守。
不少政治人物,包括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都曾说过,由于马来人宽宏大量,允许华印裔在独立后拥有公民权,华人应该感恩。
无关马来人宽宏大量
事实上,华人的公民权是英国殖民政府“给”的,与马来人特权乃风牛马不相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重返马来半岛,随后推出“马来亚联邦(The Malayan Union)”概念,其中包括“给予华人公民地位与权利,以肯定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1993年版独中历史第三册第190页)。
但因为“马来亚联邦”遭到马来人激烈的反对,他们不满这计划剥夺了马来统治者的主权,也不满华印裔在宽容条件下取得公民权。
英国殖民政府被迫让步,遂以“马来亚联合邦(The Federation Of Malaya)”取代“马来亚联邦”。华人的公民权则改为在槟城与马六甲出生的自动成为公民,其他州属出生的则须通过申请(须考马来文)方可得到公民权(同书第191及192页),马来人也接受了马来亚联合邦。
所以说华人的公民权是英国殖民政府“给”的,华人也在获取公民权方面作了巨大的让步,并非如马哈迪等人所说的由于马来人宽宏大量所赐,这是历史事实。
至于马来人的特权,英国殖民政府在半岛独立前即已给马来人一些华印裔不能享有的特权,又划出马来保留地,专供马来人作为发展或耕作之用、为马来人建学校,可见英国殖民政府是很照顾马来人的。
避免发生种族冲突
当华巫印三族领袖联合争取独立时,英伦方面坚持独立后的马来人继续拥有特权,华印裔也必须拥有公民权,在当时来说,确实有理据的考量。
因为独立后,教育与经济都落后于华印裔的马来人如果没有特权的保护,他们当然会继续落后于华印裔,肯定会心生不满;至于人口在当时与马来人相当的华印裔,他们是国家经济与发展的最大贡献者,如果没有公民权利,也会心生不满,于是极可能引发种族冲突。
尚盘踞在泰南及北马的马来亚共产党必乘虚而入,控制马来半岛,连同已占据半壁江山的越南共产党,在苏联与中国的助威下,整个中南半岛势必落入共产党手中,那是英美两国及西方集团不愿看到的事。
此所以英伦坚持马来半岛独立后,马来人必须在某个时段内继续拥有特权,华印裔则必须拥有公民权,以保证马来半岛不会发生种族冲突,这才是阿末马祖所说的“平衡”之计。
以上都是历史事实,我国或英国必保存着有关档案,阿末马祖不妨去查阅。国州议员在议会中发言必须谨慎,需要有事实作根据,不好凭想象或想当然尔来发言,避免误导人民。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