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许肥胖是衣锦夜行/黄子

六七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留美作家于梨华,向左转后,其新旧作品转到香港出版。《谁在西霜版纳》是游记,她在大陆没见到一个肥人胖子,羡慕所见到的中国人都那么FIT。



于梨华回到伟大的新中国时,邓小平应已启动改革开放,中国或许已脱离每人每月配给四两油两两肉的饿不死时期,但恐怕也没足够的油和肉供应大人小孩每日所需的卡路里,遑论让人“长肉上膘”。那时中国人不饿得皮包骨,已是上上大吉,除了王公贵冑,什么人吃得肥?即使是今日官拜少将,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人称他为天蓬元帅,其肥胖恐怕也不一定是改革开放之前,说不定是托改革开放之后的齐天洪福,才长出那两三百中国斤的肉来。情况就如今天朝鲜,除了金胖子白白胖胖,每次亮相,他身边的文武百官,平民百姓,可有个胖子肥人?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今日的朝鲜,羡慕他们FIT,羡慕他们瘦,毋须减肥,简直是像是晋惠帝问大臣,百姓没饭吃,为何不吃肉—智商特高。

反过来,一个国家肥人胖子多,才显示示出那个国家治理得好,经济发达,国富人民肥。倘若平民百姓都肥了,当差做官的,个个白白胖胖,也就是理所当然。看看美国的警察——不是好莱坞影片上那些肌肉男如阿诺如史太龙的英雄好汉,而是现实中老是当街殴打黑人,开枪射杀黑人,被媒体拍下的那些白人警察,有多少个不是吃得一副肠肥脑满,臃肿笨重的模样?腰壮若犀牛,有妨碍他们打人开枪吗?

要升职须瘦身减磅

我国警察13万名,其中1万多人超重。当局将在2018年开始推行“健身政策”。超重的胖子必须瘦身减磅,否则不能升职。各方闻之大力按“赞”,赞成的理由多过牛毛,在下则以为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无条件接受。比如说警察胖了,怎么捉贼?这是什么逻辑?请问,警察捉贼,哪一个国家的警察捉贼?几次见过警察人赃俱在当场捕获?因此,以警察肥胖不能捉贼要警察瘦身,难以成立—除非是专门对付持枪匪徒的特警。另者,有些人生来油浸也不肥;有些人天赋异秉,喝水也胖,不吃也瘦不了,或因荷尔蒙失调失控停不了胖,也因此不能升官,即非有冤无处申?



我们既非毛主席治下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也非朝鲜金家三代全民皆饥,等待国际粮援,我们是个官家钞票当饭吃也吃不完,成叠钞票堆在家中甚至办公室沙发上发霉的富裕国家,民胖警察肥,象征的是国富,是表里一致,岂可因肥胖而阻人升官发财?搞不好是对肥胖的歧视。

故此,别只消极地看肥胖,也应积极看待肥胖。掌中轻的赵飞燕是美女,叫李隆基神魂颠倒,由唐明皇转为唐玄宗的杨玉环也属四大美人之一!而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后,美男子的条件是高大、肚子大、胡子大。瘦才是美可是近代的观念。

一个得天独厚的马来西亚,人民肥胖为东盟国家之冠,警察肥胖也是理所当然。朝野肥人胖子多,正向世界见证的是我们的丰衣足食。每个节庆有吃不完的数十百万吨食物,以及权力人士有吃不完的发霉钞票,独独不准警察肥胖,不是有点衣锦夜行吗?不让人知道MALAYSIA BOLEH 吗?

首相纳吉不断宣告人圴收入又提高多少?B40收入又增加多少?贫穷人士又减了多少?那些都是虚的,多少人民吃到肥?多少官吏吃到胖?才是实的—国富官民齐齐肥胖。

反应

 

言论

勿忘大马是我们祖国/黄瑞泰

1956年,作为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老师给《马来前锋报》的开斋节特辑写其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文中的为尚未建国的马来亚(后来的马来西亚)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共存共荣的观念以及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至今仍然适用。

林连玉老师所提出的这两个理念是我国华人在这个土地生活的基本信念,尤其是第三、第四代华人的出现,本地华人早已将马来西亚视为第一家乡,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这在过去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共存共荣正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华社普遍推崇多元文化理念,唯有透过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传承,才能延续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这正好也是独立至今华社极力维护的基本信念。

过去巫统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塑造了马来人社会团结一致的印象,华社则以一种抵抗国家意识形态的打压而团结一致的合作,如此一来华巫两个群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华人社会与巫裔两个社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存在。

只是这种以族群文化身分划分表面看起来稳固的共同体,在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丕变,包括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及以巴冲突在我国回教徒社群带来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崛起有不同想象与期待,巫裔社群内部对于马来人身分也有不同的讨论,改变了国内的政治版图与加剧族群间的误解。

坠入身分冲突情境

对我国华社来说,中国崛起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想象与期待,甚至渴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能够带领我国华社逃脱长久以来的的意识形态困境,只是这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身分及国家认同产生不同的矛盾,使得很多人坠入另一个身分冲突的情境。

或许林连玉老师〈心理的建设〉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作为今天华社困境的提醒。我们的第一家乡是马来西亚,当我们享受这片土地所有的好时,也该思考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够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身上找寻,而不是透过外来的力量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崛起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经济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发展在这个改变中就会变好,长久的问题就能够被解决,尤其是国内所面对的政治、族群关系的问题更不可能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得到缓解。

大家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本来就汇集了不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人群。唯有通过彼此互动、磨合才能够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和平共处。

作为移民的后代,华社应该要理解这里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崛起或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马来西亚才是我们的祖国。

林连玉老师在六十八年前的呼吁,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的见解。在整个族群与文化日益撕裂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时刻叮咛自己勿忘共存共荣和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两个号召,让马来西亚可以度过矛盾与分裂,走向更好地未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