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谙国语 自己吃亏/江振鸿

持新加坡永久居民身分的我国华裔女士,日前带女儿到柔佛移民局更新护照时,由于不谙国语而遭到官员刁难,甚至拒绝为女儿更新护照。

首先,在此事件中,相关官员似乎只是要求事主14岁的女儿,以国语回答本身的岁数,可见得有关的官员其实并没有对国语掌握能力做出苛刻要求。

这个区区岁数的问题,比起当我们到美国大使馆面试申请签证,大使馆官员所提问的问题;或一些欧美国家关卡人员以审判式语气要求我们解释入境理由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然而不少人却似乎不觉得这些是一种刁难?

漠视问题令人心寒

而在马来民众眼中,这起事件恐怕将加深了华人不会国语的刻板印象,更是加深了友族对于多元流教育尤其是华教,是不利于国家团结的误解。这将不利于华教的未来发展,包括承认独中统考,也将遥遥无期。

此事件中,最令人心寒的事,不少华裔网民竟然并不觉得身为公民,不谙国语有何不妥。

我国华裔多年来在两岸三地华人圈子眼中的精通多种语言天赋,到了这一代是否都将失传了?

且不再赘述学国语是身为公民的义务与责任这些陈腔滥调,打开天窗说亮话,不少华裔不重视国语的学习,难道不是觉得国语没有经济价值?

记得20年前,中国经济开始起飞,不少外资厂商进驻中国。精通中英双语的不少我国华裔从中受惠,纷纷前往中国“淘金”,因为这些外资厂商需要不少技术及管理人员在工厂公司运作方面,能充当欧美总公司与中国同事、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沟通桥梁。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新一代已开始能讲得一口很溜的英语,我国华裔前往中国“淘金”的优势,逐渐消失。

然而庆幸的是,风水轮流转,这些年来中国企业开始往外拓展投资,尤其是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的我国。

这些想要开拓以马来人为主的我国市场的中国企业,恐怕是不会聘请连一句马来语都不会说的本地员工,更不会聘请无法与政府官员有效沟通的本地员工出任在公司未来潜能无限的开荒牛,因为身为开荒牛,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是免不了的。

学多种语文不吃亏

也别忘了人口过亿的东南亚大国印尼,早已非夕日的吴下阿蒙,而印尼通用的国语印尼文与我国的国语马来文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只要掌握好国语马来文,基本上已可在国土辽阔的印尼走天下。

所以,人学多一种语言,总是不会吃亏的,更何况那是我们可以轻易从学校中学习的国语。

别忘了,目前已有越来越多有远见的友族同胞进入华校就读,我国华裔如果仍在故步自封,不久的将来我们比起其他友族精通多种语言的竞争优势,恐怕也将逐渐消失。

 
 

 

反应

 

言论

明智处理庙宇拆迁/江振鸿

拆迁庙宇,在我国这个多元民族及宗教社会本就属于敏感课题。更何况此次要拆迁兴都庙而改建回教堂的风波,更是火上添油,触动了有关族群的神经线。

其实,整起风波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及探讨。

庙方是否争取地权

首先,追根究底,如果一间庙宇方方面面都是合法的,包括拥有相关合法地契及准证,恐怕没有人能动其一根毫毛。然而,不幸的是,这座百年兴都庙正是建在不属于它的土地上。

第二,既然这座寺庙的土地并不属于它,那么这些年来,庙方是否积极通过不同管道争取这块土地的拥有权,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第三,这座寺庙的土地前拥有者是吉隆坡市政厅。当然,吉隆坡市政厅也已仁至义尽,这些年来并没有对没有合法土地拥有权的庙方采取任何行动。

根据报道,吉隆坡市政厅甚至于2008年指示庙方从距离现址几百英尺外的原址,搬迁至目前的地段。

因此,吉隆坡市政厅当时为何没有顺势而为,一并批准土地转让权予这座寺庙,反而于数年后把相关地段转售给私人公司,从而引发了如今的风波?

土著公司仁至义尽

第四,大家固然可以指责相关私人公司不应该拆迁兴都庙改建回教堂。

但是,不管我们是否认同,虽然是土著公司,但作为这块土地的合法拥有者,这家私人公司的权利是毋庸置疑的,也必须受到法律保护,因为财产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如果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若自己花巨款购买了一块土地,希望进行发展计划,却发现土地上有人非法占用,又该作何感想和举动呢?

当然,无可否认的是,即使在法律上拥有对那块土地的绝对所有权,这些年来,相关私人公司仍愿意与庙方进行谈判协商,以寻求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可见这家私人公司已仁至义尽,并没有恃势凌人、让问题恶化的意图。

因此,希望此风波能在有关当局的介入下,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圆满落幕。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