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国反击印太战略/何启斌博士

7月17 日,菲律宾要求美国派遣太平洋舰队驻守西菲律宾海(或南海)。这是根据1951 年美国菲律宾签约的军事合作协议(SEATO)而来。美国即刻同意也马上派遣了舰队。难怪中国领导说:菲律宾像“墙头草” ,随时变。

看来中国在这次才是四面楚歌”,被美国和盟友在南海“包围”!



我还记得2004年4 月,有日元先生之称的日本前副财长坂木永辅(Eisuke Sakakibar)不回答我的提问: 这是有关中国的九段线、中国产品的竞争及南海自由航行等问题。当时我已经看到中国准备走上“军事扩张”的路途。

看回2004 年( 15 年前),我只能说:全球各国都没有预料到中国美国和亚洲各国的对着干 ,甚至准备“硬干” 的可能。

南海台海随时擦枪走火

与其说中国对“亚太战略”的反应,不如说:亚太战略就是反制中国的军事和经济扩张。反击中国对美国霸权的“博弈和抗衡”。因为中国在2004 年就打出了九段线牌。而美国是在 2012年东盟“ 邀请下”才重回亚洲,已相隔8年之久。更重要的是,中国要控制南海来巩固台海和制衡东海。



所谓的“第一岛链策略”,就是中国海洋战略的部分。中国势力还伸展到印度洋沿岸至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非洲,建设军事港口。

现在不论先后,中国要如何应战和反击”美国印太战略? 笔者分析如下:

1.中国继续稳固南海各岛屿的军事建设,不断和诸国抗衡。尽管诸国的海军舰队不断在台海南海“自由航行”,中国也不断和这些舰队对抗、示威甚至不断进行实弹演习。

南海台海已是全球最大的火药库,随时擦枪走火,军事冲突看来难逃,后果如何则难料,甚至演变成局部战争也绝对可能。

中国宣布进入马六甲海峡的“中国船只”提高警惕,就是硬声明。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军港

2.成功离间东盟:自2012年以来东盟几乎破裂。对南海课题多次都不能达到共同宣言。中国不但控制了柬埔寨,(之前)收编了菲律宾,也“镇压”了泰国和马来西亚等。简言之,东盟已经是“过去式”更不必谈南海共同立场”。因此美国等舰队只能转用“国际自由航行” 来当借口在南海“自由航行”。

3.中国将扩建更多军港:中国早早通过“一带一路”从南海到印度洋非洲等地,建设了许多“军港”。最大者是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的都有中国的港口”或投资。这些都随时可以被转为军用。在柬埔寨的南部中国已经建立了军港。

中国也在南太平洋诸岛群,巩固各国关系,商讨建立港口。

4.国际化人民币“去美元”:和美国贸易战激烈当头,人民银行的副行长潘君胜声明贸易战给了中国很好的机会来“全球化人民币”。其意义是:尽管美国控制美元,中国绝对可以“去美元”改用人民币,中国和俄国的交易转用卢布和人民币。看来中国是玩真的要抛弃美元,抛卖美国债券,打压美元。

中续与美抗衡玩贸易战

5.100%和美国打贸易战:至今为止,中国完全没有意愿和美国达成任何协议。中国更不理会美国是否要继续对3000亿美元的入口(进入美国)实施关税。

之前的关税已经打击在中国的外来跨国企业,许多企业只好撤离中国,造成普遍失业现象。中国继续和美国抗衡玩贸易战,宁可面对国内失业的冲击。

6.巩固盟友如俄国朝鲜等: 美国国会多次订定法律改变台海现状,接近“否定一个中国”,逼到中国走向各国巩固关系。习近平访问普丁和金正恩,就是实际行动来巩固其盟友,其他领导出访西欧等国家也是外交扩展和美国对抗。

7.继续扩张军事和尖端武器研发。中国继续增建航母、J20五代战斗机等,还发展更多高科技的武器。中国也发展各种洲际飞弹,中程飞弹技术甚至已超越美国。

此外,今天中国的海洋势力已经超越多数国家。以舰队和船只来算中国已经名列前头。因此中国的舰队常常出入日本各海域,甚至还在英国海峡出入展示势力。

8.面对贸易战,中国稳定其国内经济成长和金融,中国已经放弃其“金融去杠杆”的策略,不断注资放水,来振兴经济成长。这个举动继续“膨胀”其总债务超过300%(对GDP) ,是否能够维持,又是另一个问题。

可持久博弈且不会崩盘

美国特朗普认定中国的经济在急速走下坡,执行关税肯定严重打击中国。他忘了中国已经建起了“金融长城”或“防火墙”,资金不能随意出入。因此就算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极大,中国也不会崩盘!就算中国发生“缺美元危机”也很难搞垮经济如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可以和美国“持久博弈”。不会重演苏俄的崩盘。

中国已经准备好和美国打“人民战争”或持久战。反之,美国的“印太战略”也可能因为特朗普下台后,就寿寝正终 !

何启斌

何启斌

反应

 

德国之声

“一带一路”并非债务陷阱外交?

(柏林30日讯)近年来,有关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是“债务陷阱外交”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最新报告又有新的发现。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Chatham House)近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有关中国"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外交"的说法有误,因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不足。

该报告强调,经济因素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的发展融资极不成体系、缺乏协调,因此难以追求具体的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以及他们的相关政治和经济利益决定了其领土上“一带一路”项目的属性。

“受害者”难辞其咎?

“债务陷阱外交”一词最先由印度学者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于2017年提出。当时,切拉尼在一篇题为“中国的债务陷阱外交”的文章中指出,通过“一带一路”计划,中国支持了占据战略要冲的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项目,手段一般是给予这些国家的政府巨额贷款,于是这些国家纷纷跳入了债务陷阱,导致它们极易受到中国的影响。同年12月,斯里兰卡因无法还债,把汉班托港(Hambantota)租予中国经营九十九年。此事也成为批评人士提到“债务陷阱外交”时最常例举的案例。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报告则指出,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是两个被广泛引用的“债务陷阱外交”的“受害者”,而在这两个国家,最具争议的“一带一路”项目是由受援国政府自己发起的,他们奉行自己的国内议程。 他们的债务问题主要是由当地精英的不当行为和西方主导的金融市场引起的。 鉴于受援国的高层利益受到威胁,中国在这两个国家都面临着消极反应和阻力,虽然程度要比通常认为的要小。

其它质疑的声音

这并非首次有非中国的研究人员对中国“债务陷阱外交”的说法提出质疑。例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所所长博黛蓉(Deborah Brautigam)于2019年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债务陷阱外交;它只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她提到,其所在的中非研究所收集的关于2000年至2017年中国在非洲1000多笔贷款的信息,另外,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也从2005年至2019年确认并跟踪记录了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超过1400亿美元的贷款。从两所机构的发现来看,“一带一路”的风险似乎常常被过于夸大或歪曲表述。博黛蓉不否认中国的海外放贷方式存在问题,但是她认为“中国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而有策略地发放债务的想法,并没有事实根据”。

同样是2019年,位于纽约的咨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发布报告称,在以资源作抵押的贷款中,中国缺乏杠杆工具。该报告的作者分析了24个国家内的40起重新协商中国债务的案例,发现只有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一案明确涉及资产抵扣问题。报告以乌克兰为例指出,中国原以为会以粮食运输来偿还的一笔贷款,但是不得不最终诉诸国际仲裁来解决争端,“乌克兰案例显示,尽管中国国力雄厚,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是解决争端的手段仍然有限,即使与这些小国发生争端也力有不逮。”

风险巨大

正如世界银行驻孟加拉首席经济学家侯赛因(Zahid Hussain)之前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并没有太多关于中国贷款的公开信息,但是中国资金还没有到‘债务陷阱’的程度。”

然而,有关批评人士的担忧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IW)不久前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中国向海外输出的资金大部分都来自于2013年后的“一带一路”倡议。今年的新冠疫情更是让不少债台高筑的"一带一路"国家雪上加霜。

科隆经济研究所的学者认为,欠中国巨额债务一方面造成了这些国家对北京的经济依赖乃至政治依赖,另一方面,债务本身的违约风险也十分高。对于放贷的中国而言,这同样也是巨大的挑战。研究者也注意到,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已经多次大幅减免非洲国家所欠债务。报告因此认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受援国与中国都面临巨大风险,说明中国模式本身的可持续性存在问题,而这很有可能是中国为其地缘战略崛起所付出的高昂代价。

主要问题及改善建议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在最新报告中也提到一带一路的主要问题:中国通过各种双边关系逐渐零星打造“一带一路”项目。但是双方的政经活动和治理问题造成项目计划不周、管理不当。由此给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领域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迫使中国调整“一带一路”的路线。

如何提高“一带一路”项目的质量?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建议,中国的决策者应建立一个连贯、综合的决策系统,该系统应具有足够的风险评估能力以及严格、清晰、可执行的规则。 这将涉及解决中国内部的既得利益,特别是商业机构和国有企业种的既得利益。

就受援国政府而言,该研究所建议,它们必须对潜在项目的评估承担更大的责任,以确保其可行性和财务可持续性。 他们还必须发展与中国伙伴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以确保当地人民从“一带一路”项目中受益。 由于中国继续高度重视东道国的监管,“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伙伴必须加强其法律和监管环境。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