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国年轻人为何关注两会?/赵成

中国的两会议程刚刚过半,有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年轻人对一年一度的两会关注度较高。

3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说,近日,有媒体对5652名30岁以下年轻网友做的一次调查显示,关注两会,他们有着自己的视角;参政议政,他们有着自己的方式。



55.48%的受访者最希望了解代表们的议案,超五成年轻人希望“一线代表”人数增多,应该选企业基层职工当代表。对人大代表“不太关注”和“非常不关注”的,仅占不到两成。

一般印象中,年轻人往往个性、自我,“90后”的标签更是让一些人产生他们“活在自己世界”的刻板印象。但调查数据让人欣喜,年轻人对两会的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两会是一年一度共商国是的盛会,对两会的关注,折射出中国年轻人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心。

与自身利益诉求相关

以年轻人的视角审视,中国两会要开得好,得“接地气”“有实效”。71.39%的受访者认为贴近民众、了解民众心声的是好代表;67.73%的受访者认为,能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代表才“称职”。超五成年轻人希望“一线代表”人数增多,应该选企业基层职工当代表。

《人民日报》的文章分析称,年轻人对代表身份与履职的关注角度,其实与自身的利益诉求息息相关。房价、物价、就业等现实问题是年轻人关注的重点,也是两会走近年轻人、吸引年轻人的关键。如果在会场上尽讲些空话套话、如果代表委员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年轻人很可能就不会“买账”。



年轻一代关注两会的方式有了新的变化。调查显示,48.76%的中国年轻人选择通过微信、微博关注了解代表们。“互联网+两会”正可以打造出一个对年轻人参政议政颇具吸引力的平台。

青年以自身方式问政

其实,不仅仅是关注,年轻人更以自身的方式参与并改变着政治生活。调查中一个出乎意料的数据是,超过1/3的年轻人联系过代表们。显然,自媒体是最快捷的手段,39.26%的年轻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现实中,“90后”代表已经出现在中国全国人大会场,1992年出生的铁飞燕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而在地方两会上,更多“90后”的代表们,或关注“蚁族”权益,或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他们都有着细致扎实的调研、紧贴地气的关怀。

今天在网络上填问卷的年轻人,明天可能就会走进共商国是的会堂。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两会这一“重要的政治生活形式”定会越发活力四射。

(作者为人民日报记者)

反应

 

言论

勿忘大马是我们祖国/黄瑞泰

1956年,作为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老师给《马来前锋报》的开斋节特辑写其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文中的为尚未建国的马来亚(后来的马来西亚)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共存共荣的观念以及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至今仍然适用。

林连玉老师所提出的这两个理念是我国华人在这个土地生活的基本信念,尤其是第三、第四代华人的出现,本地华人早已将马来西亚视为第一家乡,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这在过去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共存共荣正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华社普遍推崇多元文化理念,唯有透过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传承,才能延续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这正好也是独立至今华社极力维护的基本信念。

过去巫统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塑造了马来人社会团结一致的印象,华社则以一种抵抗国家意识形态的打压而团结一致的合作,如此一来华巫两个群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华人社会与巫裔两个社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存在。

只是这种以族群文化身分划分表面看起来稳固的共同体,在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丕变,包括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及以巴冲突在我国回教徒社群带来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崛起有不同想象与期待,巫裔社群内部对于马来人身分也有不同的讨论,改变了国内的政治版图与加剧族群间的误解。

坠入身分冲突情境

对我国华社来说,中国崛起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想象与期待,甚至渴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能够带领我国华社逃脱长久以来的的意识形态困境,只是这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身分及国家认同产生不同的矛盾,使得很多人坠入另一个身分冲突的情境。

或许林连玉老师〈心理的建设〉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作为今天华社困境的提醒。我们的第一家乡是马来西亚,当我们享受这片土地所有的好时,也该思考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够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身上找寻,而不是透过外来的力量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崛起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经济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发展在这个改变中就会变好,长久的问题就能够被解决,尤其是国内所面对的政治、族群关系的问题更不可能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得到缓解。

大家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本来就汇集了不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人群。唯有通过彼此互动、磨合才能够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和平共处。

作为移民的后代,华社应该要理解这里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崛起或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马来西亚才是我们的祖国。

林连玉老师在六十八年前的呼吁,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的见解。在整个族群与文化日益撕裂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时刻叮咛自己勿忘共存共荣和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两个号召,让马来西亚可以度过矛盾与分裂,走向更好地未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