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国经济问题在哪?/魏开星

中国内地自2022年12月8日全面放开疫情管控之后,外界普遍看好其经济复常态势;中国官方也将2023年的经济增长定在5%左右。

然而,当中国传统的年假——春节过后,内地的经济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失速”,表现为失业率高企、进出口下降、内需疲软、投资意愿不高等等。

2023年上半年即将过去,展望下半年也难以乐观。近日,美国大行高盛调低了内地的今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测,并预计第二季度增长可能仅仅1%。那么,为何内地的经济没有获得强劲复苏?

原因一:国际大环境不利

第一,中美关系陷入多年的低谷。这情况反映在经济层面是美国不仅继续打压、制裁中国的企业,还纠集其盟友一道对中国实行半导体产品的出口禁令;由于欧美国家对中国企业在当地的经营活动进行各种各样的审查,令到中国对外投资受到抑制。

数字显示,2022年,中国对欧投资总额剧减,为过去10年的最低点,仅为79亿欧元,较2021年下降了22%。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FDI)也同样出现了下滑,跌至1170亿美元,为8年以来最低点。预料这一态势2023年也将延续。

第二,俄乌战争的溢出效应令到西方市场购买力下降,也连带减少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俄乌战争导致世界能源价格飙升,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扬,导致美欧的民众生活成本增加,相应地减少了对必需品及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力。

第三,美联储及欧洲各地的央行近一两年来持续加息,美国的基准利率达5.08%;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日声称今年内还要加息。

高利息的诱惑之下,世界各地的民众将手上的收入更多的用于购买债券或者直接存入银行,而不是用于消费。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对于全球贸易大国——中国的进出口冲击最为显着。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16.77兆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4.7%。其中,出口9.62兆元人民币,增长8.1%;进口7.15兆元人民币,增长0.5%。内地进出口的表现远逊预期。

原因二:内需不振

刚刚过去的6·18购物节被指是史上最卷、最冷清的购物节,显示中国内地市场消费仍疲软,经济复苏疲弱,人们对现状和未来的焦虑在上升。

占国民生产总值四分之一的房地产正处于转型期。中国政府强调高质量发展,房住不炒,加上人口下降,房地产泡沫正在不断地破灭之中。不少房地产大企业资金紧张,比如恒大集团还在清产拍卖;其他中小房企更要靠大甩卖,回笼现金。

在房地产看跌不看涨的行情下,除了刚需,民众就不会去买房子来投资了。为此,炒房的这部分“内需”基本上已经不能指望了。

疫情管控放开了,内地人的外游至今尚未有很大的起色,原因是国际航班尚未恢复到疫情水平,国际机票价格仍然高企;加上中美关系的低迷,两国的直航航班仍处于低水平,直飞的机票不是一票难求就是价格高得惊人,来往两国的民众在更多情况下只能选择经过第三地。而青年失业率达20%以上,手里有钱也不敢消费。

原因三:民企不敢投资

从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两部分来看,前者因疫情少了收入多了开支,中央到地方政府负债超过3年前水平应该是普遍现象。政府上马基建财政没钱,借钱又担心负债比率过高。至于民间投资止步不前,在于信心不足。这里就涉及到了内地的政治问题。

近年来,内地“国进民退”令到私人资本、民营企业生存空间缩小。二十大之后,国家高层表态仍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可是,政治上的疑虑却不见消除。中共“不忘初心”,回到“工人阶级先锋队”,而不提“三个代表”。如此一来,资本家是剥削阶级,与执政共产党成了对立关系。

民营资本不仅政治上缺乏代表,在共同富裕的口号下,民营资本还可能成为第三次、第四次分配中“劫富济贫”的对象。这令到民间资本、私人企业、民营企业不敢投资,不少人还将资本转移到海外。

中国国务院主办的《经济日报》称,对经济复苏要有信心更要多些耐心。但愿,内地经济正如卢梭的名言所说:忍耐是痛的,但是它的结果是甜蜜的。

反应

 

国际财经

重申促进经济增长承诺 中国央行择机降准降息

(北京4日讯)在中国经济持续面临国内外挑战的情况下,中国央行重申将择机降准降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承诺。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12月底季度例会召开后发布的公告中呼吁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与会成员重申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提振经济增长。该公告称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和挑战。

在2025年,鉴于特朗普誓言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货币政策支持被视作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中国央行此前曾暗示可能在2024年结束前再下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以便为银行释放出更多现金。

现在预计中国央行将在今年第一季度采取降准行动,在这项受到密切关注、可以缓和美国关税新政冲击的工具上保留火力。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在声明中呼吁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该委员会还建议加强利率政策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