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美角力移向国际法庭/谢诗坚

中美角力的“战场”已移向南中国海,而且形势越行微秒。虽然不至于挑起世界大战或区域战争,但这场斗争已成为法律的争议。海牙国际法院的仲裁,其结果是否具有法律效用,我们暂且搁置一旁,但肯定的是将对世界格局变动有所影响。

就地理位置而言,南中国海就在中国的南边,它分成四大群岛,分别是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菲律宾将之称为西菲律宾海)。



根据1947年的中国地图显示对南中国海的岛礁规划范围是以“九条线”来区别的,原本共有“十一条线”,后来新中国缩成九条线,也就与印尼没有“领土”的争议了。

换句话说,中国接受纳士纳岛及其领海归印尼;而印尼也没有挑战南沙群岛的领土,中国一向主张领土纷争应通过双边协商解决(但印尼总统佐科威形容九条线在国际法中缺乏法律基础)。

虽然如此,在60年代以降,南中国海周边的国家也觊觎南海岛礁,这些国家包括日本(声称对东沙群岛的钓鱼岛拥有主权),菲律宾占有了9个岛礁,包括具有战略地位的中业岛;更将大部分南沙群岛的“领土”划入菲律宾领土中而发展成为军事基地。

大马控制10个岛礁

此外,菲律宾也宣称它拥有“黄岩岛”(中沙群岛)的主权,也将此事告上联合国(中国在2012年夺回了黄岩岛,但争议持续)。



越南与中国的冲突不亚于菲律宾。在1975年北越及解放阵线军打败南越政府军后,也接收南越所管治的南沙岛礁(共6个),后来又扩张占有岛礁至29个;更进一步宣称拥有南沙及西沙群岛的主权。

虽然马来西亚在1977年之后不动声色地取得了南沙群岛的10个岛礁控制权,并进行钻油工程,但因低调行事,也未引致马中的“军事冲突”和“关系交恶”。

至于汶莱也宣称拥有一个岛礁主权(南沙群岛的南通礁)及台湾也占有“太平岛”,但与中国过意不去的是日本、菲律宾和越南;加上美国参与其中的制造争论与展示威权,也终于把南中国海变成一个国际大课题。

可是根据中国的公布,它至今只驻军7个岛礁,以显示中国虽声称拥有海岛的主权,但也采取容忍的态度让争议淡化,因而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口号和方针,可惜收效不大。

台湾在太平岛驻军

即使形势对中国不利,1973年中国还是参与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讨论,并在1982年被通过,而在1994年落实。这里头的条文有严格规定什么是“岛”、什么是“礁”?

所谓的“岛”是指它与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而且适合人类居住,就可以享有12海里的领海,24海里的毗连区及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反之,“礁”是指没有人居住或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只能拥有领海及毗连区不能有专属经济区。

有一个插曲值得一提的是台湾虽非联合国成员,但它在南沙群岛中占有太平岛(面积0.49平方里)(位于南沙群岛),内有驻军,有机场也有码头。台湾因此也上书国际法庭陈诉它拥有的专属经济区200海里及最远可以延伸至350海里。

若得以成立的话,则意味着菲律宾的争议岛礁主权也因太平岛是“岛”,而使到后者的经济海域已触及菲律宾的巴拉望省了。若是这样,菲律宾也就失去争取主权的权利了。

结果在2015年10月29日,海牙国际法院仲裁菲国有权提出诉讼,因为“太平岛”是“礁”不是“岛”,因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由于菲律宾“旗开得胜”,使它更具信心能“乘胜追击”。

中国必须外交反击

翌日(10月31日)中国外交部回应说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出的仲裁,对中方没有拘束力(因为仲裁不存在缺席仲裁,必须得双方同意和到场仲裁,否则仲裁不具意义)。

据传媒消息,海牙国际法院将会在今年6月作出“仲裁结论”,虽然不能动摇中国的立场,也不能对中国有约束力,但它的仲裁如果对菲有利,则也说明了西方势力(包括美国、英国及澳洲等)让一个小国“否定”中国的九条线(划定群岛的范围),也进一步可能激发东盟的一些国家在南海更大的对抗,而美国则会坐享渔人之利。

这就是当下中国在国际舆论上所面对的“打压”。毕竟它尚不能同美国拥有“呼风唤雨”和“扭转乾坤”的威权。因此中国在未来的日子(尤其是两个月内)必须开展个别的外交反击,以让美国这幕后的黑手走向前台,借此在世界舆论面前将之转化成中美之间的新冷战,与中国“不讲情理和公理”完全无关,恰恰相反,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一记“回马枪”,对历史的否定。

这样一来,菲律宾的小阿基诺总统也将尝到自傲自负和趾高气扬也不反映出他的人格之高,反而更进一步暴露他是美国的“政治打手”,不会给菲律宾带来任何的光彩。

反应

 

言论

从一党独大到多党共治/谢诗坚博士

真正掀开巫统当家作主的是1955年举行的联合邦普选(独立前)。

在开放的52席中,联盟大捷,总共拿下51席,伊党只获1席(参选13席),拿督翁的国家党全军覆没。另还有46名官委议员。

联盟的东姑阿都拉曼被选为马来亚联合邦首席部长,权力相对被强化;特别是在1957年向英国争取马来亚独立成功,东姑也就从首席部长转身成为马来西亚首任首相,权力进一步扩大。

由于巫统在选举中占了34席、马华及国大党分别只得15席和2席,根本无法与巫统平起平坐,巫统一党独大的心态也就膨胀起来。以巫统来说,可以分成3个阶段来演绎一党独大为何可以在不同时期发挥其独特的影响力和作用。

第一个阶段发生在1969年的大选。因为巫统在1955年大胜后随即走向巅峰,从1959年到1969年才因“513”事件爆发,改变国家政治生态。

1969年的大选,选民已不能忍受马华的软弱和巫统的霸权,结果大选出现了政局的大逆转,巫统只有51人中选(参选67席)、马华只有13人中选(参选33席)及国大党2人中选。联盟总共拥有66席,比所需要半数只多出14席。

奇招让巫统重整旗鼓

巫统首次面临这种屈辱的打击,却有奇招让巫统重整旗鼓。

主要是时任首相敦拉萨巧妙地穿针引线下,成功地把反对党收编,包括伊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砂人联党,也就顺其自然地将联盟扩大成国阵。但后来巫统发现这一改不但未转弱巫统的影响力,反而促成巫统更能左右逢源。这就是巫统的另类一党独大的呈现。

第二波则是发生在1999年大选。马哈迪面对从政以来的第二挫折(第一次是在1969年落选)。虽然崛起的不是拿督斯里安华的公正党,但却扶起了伊斯兰党,它首次拥有27个国席和控制吉兰丹及登嘉楼州政权,意气风发地迫使马哈迪交出其回教国大蓝图。

这意味着巫统为伊党开了另一扇门,不是民族主义,而是宗教主义。当然马哈迪依然不改其一党独大的招数。

到了2016年,被马哈迪排斥的安华意外地同意与马哈迪合作(加入希盟)以打倒纳吉,但他也没有想到其后果是异乎寻常的。

2018年希盟上台执政。但在两年后(2020年)马哈迪不肯交棒给安华,加剧希盟的斗争。

有趣的是, 原属安华最忠诚的最后一名支持者阿兹敏却背叛安华,转而支持马哈迪不必退位。

马哈迪故态复萌坚持一党独大,他不会因为组成多党共治而改变咄咄逼人的态度,他是一党独大的代表性人物。

后来由伊党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爆料,是他与马哈迪策划“喜来登政变”,以促使土团党退出希盟,后者也因之破局而失掉政权,首相职位就落在丹斯里慕尤丁身上。他组成了包括伊党在内的国盟。

宁做老二不成众矢之的

巫统的第三波是在马哈迪、慕尤丁及阿兹敏被清理后,剩下巫统的阿末扎希在选举期间四处活动,终于在2022年圆了安华的首相梦。希盟与国阵联手组成团结政府。

但是巫统的一党独大局面已不复存在,巫统寻求的是宁做老二,也不希望成为众矢之的老大,大马也因之转入多党治国。

关键是巫统仍是一党独大的心态吗?或者只求保住现状?不然还是有得乱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