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为何你不懂得搜索?/黄子伦

“为什么你不懂得上网搜索?”这是许多人常说的话。

例如学生要寻找一些资料做功课,但总是只查到维基百科,又或者你接到一通诈骗电话,相信自己中奖了也不懂得上网搜索。这种情况屡屡发生,以至于到人们都认为 “懂得上网搜索”资料是一项能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从表面上来看,确实缺乏了“上网搜索”这个步骤,而原因却是这人压根儿对这件事物没有概念。

举例来说,今天我要投资一家鸡肉生产公司,我自然是要知道大家对鸡肉的需求是不是不断增加。这个是无法从“越来越多餐馆提供鸡肉料理”来得到印证,更不能从公司说他们会卖更多鸡肉来证明,最终答案是找到我国的鸡肉自足率,再推算本地鸡肉的需求。

我再给另一个例子:美联储在2022年不断升息以抑制通胀率,而他们理想中的通胀率为2%。但是为何把目标设立为2%,而不是1%或者是3%?这是一个麻烦的事情,如果你搜索过的话,可能要花上好些时间也只能找到一堆说法认为2%很重要,但不说明为何重要。

通胀率2%奉为圭臬

再不然你找到另一些资料显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过去十余年平均增长率也就2%左右,因此你只好自己对号入座地认为,美联储选择通胀率设立为2%,正好是为了和GDP增长率相匹配。

如果这些资料曾被某些人做成了视频发布在网上,你可能搜索得到,而且大多数观看者可能就在这时理所当然地接受了那位讲解者的结论。

可是真正的原因却是深埋在一个名为 “菲利普斯曲线” (Philips Curve)理论里。该理论认为,当国家失业率跌到一个低位,意味着越多人找到工作,越多人有工作就能够带动消费力,最后拉高了通胀率,反之亦然。

因此,该理论把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率设计成一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难题。但是,经过一些学者研究后发现,当国家的通胀率维持在2%水平,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率的此消彼长关系就消失了,国家既能让人民充分就业之余,也能维持低通胀率。因此,各央行才会把2%通胀率目标奉为圭臬。

抽丝剥茧了解课题

以上一层层的抽丝剥茧除了需要一些耐心,也讲究搜寻者有没有对这类课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否则,若什么是央行、央行为何要升息、央行怎么升息都毫无头绪,要他们搜索这类资料更是难如登天。

当你的脑袋里有足够丰富的资料,你在搜索时就懂得转换字眼来找到相关资料,或者你发现很难正面论证时,你会懂得反面论证。这一切都仰赖于你脑袋里的内容。

网络内容是很丰富,但是在有些人眼里只是单向道,而有些人眼里却是各种知识库的链接网。当然,这一切就看这人有没有阅读的习惯来丰富自己的连接点。

总结来说,与其说 “懂得上网搜索” 是一项能力,倒不如说 “懂得阅读” 是一项能力,而且是极度稀缺,不管你成长在智能时代之前还是之后。

 
 

 

反应

 

东盟+

泰国旅游新规 5月起入境前填写“电子入境卡”

(曼谷6日讯)泰国官方4日宣布,自5月1日起所有外国旅客入境时,必须提前上网填写“电子入境卡”。

“泰国数字入境卡”(Thailand Digital Arrival Card,下称TDAC)将从5月起全面取代现行的纸本入境卡。此新措施旨在提升入境流程效率,并加强对旅客动向的掌握,以兼顾观光便利性与边境安全。

根据泰国移民局、观光局的联合声明,TDAC系统适用于所有持外国护照的入境者,不论是否需要签证,或透过海陆空入境,皆须于抵达泰国前至少3天完成线上登录。

例如,计划于5月5日入境的旅客,最早可于5月2日起填写资料。TDAC系统将于4月28日正式开放使用,旅客可随时登入修改已提交的资料,并在入境时向海关出示电子凭证。

旅客需提供的资料包括姓名、护照号码、出生日期、国籍、常住地址、入境日期、航班或交通工具信息、泰国境内住宿地点,以及简单的健康状况申报等。

为方便家庭旅游,TDAC系统允许旅客一并为同行家人填写相关内容。泰国官方特别提醒,若因特殊情况无法提前完成线上登录,入境关口将设临时协助站,但此为例外处理,建议旅客务必事先准备,以免延误通关。

泰国“电子入境卡”政策与该国近年观光政策密切相关。曼谷2024年7月大幅扩增免签国家数量,成功带动旅游业复苏,却也因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免签政策从事犯罪活动,例如人口贩运或诈骗,引发国际关注。

过去,泰国要求外籍旅客填写纸本TM6入境卡以追踪动向,但为简化流程,该规定于2022年起暂停。如今,随着免签旅客激增,泰国政府决定以数字化方式重启类似措施,TDAC不仅取代TM6的功能,还能加快通关速度并提升资料管理效率。

泰国观光局表示,TDAC系统将优化边境管理流程,同时提升旅客体验,并有助于重建国际游客对泰国旅游安全的信心。对于长期居住泰国的外籍人士,系统目前仍在调整中,未来也将纳入适用范围。

更多操作细节与指引,可于泰国移民局官网TDAC页面查询。曼谷期望此措施能为国际观光复苏注入新动力,并有效遏止犯罪行为。

新闻来源:引新闻(In News)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