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为何网红给人差印象?/黄子伦

相信最近有些人有关注一些网红的行径,不管是某只被下架的广告歌曲,还是那位自以为很出名想要和张吉安拿资源的网红。为什么有很多网红给人的印象特别差呢?概括来说就是四个字——眼高手低。

当然,这里并不会去特别批判说什么内容就是无聊,或者什么内容就是比较有品位,因为网红也算是新媒体一员,他们自然有自己想要满足的观众群。而且品味这种东西总是一山还有一山高,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品味鄙视链里找到自己可以鄙视的对象和自豪的理由。因此,此篇文章将会重点讲解网红的特质如何导致大家有较差的印象。

网红听起来好像很不错,貌似可以到处吃香喝辣占便宜。不过,对于一些很有经历的人来说,网红这个职业/身分并不吸引,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行业已经是做得相当不错,犯不着要去出售自己的个人隐私来换取别的回报,况且网红的收入是非常不稳定,而且非常两极化。这些客观因素都这使得新晋网红的年龄都比较低。

当然,年轻就是拼搏的本钱,在社交媒体残酷演算法的逼迫下,年轻人可以完成演算法要求的更新频次。根据一些资深YouTuber的说法,一个星期才更新一期的内容是基本要求。不过,也因为这些新晋网红非常年轻,所以他们的人生历练或者吸收的知识量难免不足,严重拉低他们的创作质量。

有从事创作的读者大多会明白如果自己没有吸收足够的养分,是创造不出好的作品。这也导致很多年轻网红很快就耗尽了自己的点子,在演算法的逼迫下只能抄袭别人的作品和内容来续命。

当网红门槛极低

另一个网红的问题就是进入门槛极低。严格来说,今天你要进入“网红”这个行业,只要有一个不算太差的摄影器材,或者一架比较新颖的手机,就可以录制一些影片上传网络。但也因为这个原因,只要你说出来不会脸红,任何人都可以自称是“著名网红”。所以,网红普遍会给人一种群魔乱舞的印象。

重要的是很多网红基本上就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只是觉得自己靠一些粉丝的支持就可以呼风唤雨,可以靠着自己的粉丝力量进入一些极其考验基本功的行当里。

不久前,就有一位台湾网红自以为自己有一些人气就可以胜任配音员的工作,却不知自己连最基本的发音和情感都做不到。另一个更为鲜明的对比就是米其林厨师戈登(Gordon Ramsay)最讨厌被人拿来和电视厨师Jamie Oliver做比较,因为对前者来说,后者根本就不是在同一个层次。

以为凡事都可以走捷径,恐怕是很多网红们的心态。这也很正常,因为他们当中很多并没有拿得出手的谋生技能,只希望可以靠流量来变现。

总的来说,网红的市场印象主要还是整个生态导致。

反应

 

名家专栏

金融网红成年轻人新偶像/麦传球

成为网红或意见领袖(KOL)的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显著变化。

最初,个人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建立影响力,围绕一般话题吸引广泛受众。这些早期的网红往往专注于生活方式、娱乐和个人品牌,通过与粉丝的真实互动与内容分享建立连接。

近年来,网络红人的领域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网红开始专注于特定的行业。健康、金融和科技等领域的意见领袖逐渐崛起,他们提供的观点和洞察力,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性内容,而是深入到高度专业化的领域。

例如,医学领域的网红,在教育公众健康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分享从心理健康到新治疗方法的见解;而投资领域的网红,则成为引导观众了解股市趋势、投资策略和个人理财建议的关键人物。

这一变化突显了专业化和专长在网红发展的重要性。如今的顶尖网红,不仅仅是有魅力的人物,他们是行业中的可信声音,提供深入的知识和见解,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无论是引导股票投资、分享最新的健康趋势,还是在众多领域提供专业建议,网红已成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金融领域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交媒体已成为财务建议和教育的重要平台。

在马来西亚,越来越多的“金融网红”(即“Finfluencer”)涌现,他们通过分享投资策略、股票建议和财富增长方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

这些网红中,有些确实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内容,但也有一些缺乏专业资格,可能误导追随者参与高风险投资。对于追求财务独立的年轻人来说,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并做出明智的决定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融网红的吸引力、潜在风险,并为年轻人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1.金融网红的吸引力

金融网红能够通过贴近生活的内容,和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吸引年轻观众。其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包括:

●易于获取:金融网红通过Instagram短视频、TikTok和YouTube教程,将复杂的金融概念分解为简单易懂的形式。

●激励性内容:许多网红展示成功案例、奢侈品和全球旅行的生活方式,吸引那些渴望财务自由的年轻人。

●同伴影响力: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效应,朋友或熟人追随某位网红时,会鼓励他人效仿。

●信任感: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网红经常以“白手起家”的形象出现,使他们的建议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2.追随金融网红的风险

虽然金融网红的内容容易获取且令人向往,但年轻人必须保持警惕,以下是需要注意的主要风险:

●未验证的资质:许多网红缺乏正式的金融资格或经验,其建议可能具有误导性。

●高风险策略:一些网红推广高投机性投资,如加密货币或杠杆交易,却没有完全披露相关风险。

●利益冲突:网红可能因推广金融产品而获得佣金,导致建议存在潜在偏见。

●“错失恐惧症”(FOMO):网红常通过心理暗示制造紧迫感,诱导追随者做出冲动的财务决策。

●缺乏监管:在马来西亚,尽管证监会监管某些投资平台,但许多网红仍在不受监管的环境下运作,增加了受骗风险。

3.提高年轻人财务素养

为了有效应对财务建议的挑战,年轻人必须优先提高财务素养:

●利用免费资源:例如证监会的“InvestSmart”平台,提供可靠的财务教育工具。

●参加讲座和研讨会:例如AKPK(信贷咨询与管理机构)经常举办面向年轻人的财务教育讲座。

●关注可信来源:优先选择获得认证的财务规划师(CFP)或持牌投资顾问发布的内容。

4.了解监管环境

在马来西亚,证监会在保护投资者免受不受监管的财务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关键措施包括:

●牌照要求:提供投资建议的人士,必须持有资本市场服务代表许可证(CMSRL)。

●投资者警报:证监会定期更新未持牌实体和个人名单,提醒公众避免与他们接触。

●社交媒体监控:当局已开始监控社交媒体上的金融网红,以识别潜在违规行为。

然而,监管仍面临挑战,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全球性特征,使得执法更加复杂。年轻人应在投资前,验证任何财务顾问或投资平台的合法性。

5.做出明智财务决策

为了避免陷入财务陷阱,年轻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质疑信息来源:始终核实提供财务建议的网红的资质和背景。

●分析投资产品: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费用和回报。

●寻求专业指导:如果有疑问,咨询持牌财务顾问或机构以获得个性化建议。

●小额起步并分散风险:从可控的投资金额开始,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如信托基金、产业投资信托(REIT)或定期存款。

●坚持纪律:避免因“错失恐惧症”或社交媒体趋势而冲动行事,保持长期财务规划。

金融网红无疑已经改变了年轻人获取和参与财务建议的方式。

虽然他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灵感,但未验证的建议和不切实际的期望,也带来了巨大风险。

随着数字时代模糊了真实专业知识与营销手段之间的界限,年轻人必须更加谨慎地看待这些现象。

笔者非常高兴看到KOL在金融市场的崛起,并能够吸引并教育年轻人,因为金融素养对于年轻人未来的财务健康至关重要。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