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人工智能潜在风险/曾志涛

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日前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人工智能造福人类”(AI for Good)全球峰会,让9个人形机器人一同回答各国记者的提问。

近几个月,人工智能(AI)的潜在风险引起广泛关注。马斯克和沃兹尼亚克等科技大亨呼吁各界暂停发展AI系统6个月。

AI已经逐渐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被认为能够超越AI的“超级人工智能”是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

尽管“超级人工智能”目前尚不存在,但OpenAI旗下ChatGPT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它即将到来的忧虑。ChatGPT是传统的AI系统,但具备生成类似人类文本回复的能力。

想象一下,用于空中监视的无人机逐渐演变为多功能助手,能自主执行浇水或驱逐入侵者等任务。或者您的贴身机器人,可以读取你的脸部表情,在你看起来沮丧时前来慰问,并在你悲伤时唱你喜欢的歌曲!这些例子说明了AI系统的变革潜力。

5年致8300万人失业

然而,无论是传统AI或“超级人工智能”,都可能对人类带来风险。首先,AI可能会做出对人类有害的决策,导致出乎预料的后果。

造成AI做出错误决策的原因可能包括编程错误、训练数据不足以及AI对复杂人类价值观的理解局限。亚马逊曾经测试一款由AI驱使的招聘机器人,结果发现机器人对女性求职者存在偏见,最终被迫放弃了这个项目。

此外,AI将对经济结构造成影响,导致工作岗位流失和收入不平等。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AI将在未来5年内导致830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

AI最有可能替代的工作岗位包括了电脑工程师、媒体从业员、财经分析员、平面设计师以及客服专员。

一份职业安置公司的报告显示,今年5月份,美国雇主公布的裁员人数超过8万人,比4月增加20%,几乎是去年同期的4倍。其中,由AI导致的工作岗位损失有3900个,占所有失业人数的约5%,使其成为第七大失业原因。

监管保护公共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过度依赖AI系统也可能限制人类决策能力,对基础设施、医疗保健和国防等关键领域带来失控的风险。

为了减少AI的潜在风险,政府有必要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以确保公共利益得到保护,并减轻AI对经济和就业机会的影响。

尽管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AI的专门法律,但政府可以考虑借鉴现有的法律框架,如2010年的个人数据保护法(PDPA)、1999年的消费者保护法案和1998年的通信和多媒体法案等,作为制定相关法律的基础。

政府必须成立一个拥有专业能力的监管机构,专门负责评估AI的风险,以便应对AI领域日益增长的挑战。

由于制定AI相关法律的复杂性,政府需要加紧研讨相关议题,以便及时预防AI带来的潜在风险。

反应

 

灼见

政府开源节流才是正道/曾志涛

国库控股研究机构近期建议将现有的T20、M40和B40收入分类调整为T30、M50和B20,以更符合当前的经济状况。然而,这种调整能否真正地反映现实情况,值得商榷。

首先,这种一刀切的收入分类忽视了城乡和家庭成员人数的差异。例如,一个月收入7000令吉的家庭在乡村地区可能生活宽裕,但在城市地区,尤其是有子女的家庭,却可能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

更重要的是,把收入群体重新定义为T30、M50和B20,将导致需要援助人群的比例缩小。这种“数字游戏”看似为政府减轻了补贴压力,但实际上却削弱了政府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扶持力度,与扶助贫困的承诺背道而驰。

笔者认为,政府要缓解民生的经济压力,必须正本清源,从问题的根本入手。

首先,政府必须在国库开源方面做出努力。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近年来积极出访各国招资,其中依斯干达经济特区在2024年前三季度获得了403亿令吉的投资承诺,但实际投资额只达225亿令吉。

政府必须致力于将承诺投资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与简化繁文缛节等方法,以提高承诺投资转化率。

其次,财政节流方面也是关键。《2024年第三系列总审计司报告》指出,第12大马计划中有169个项目出现延误,并且预算超支问题严重。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项目支出金额达到2319亿2000万令吉,超出批准拨款约92亿令吉。

政府必须认真看待这种缺失,加强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监管,并通过公开透明的招标机制, 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长远来看,提升国民收入和推动经济转型是解决经济困境的根本之道。2023年推出的《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为国家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政府计划在航天、化学和石化、制药、数字经济,以及电子与电器5大领域投入950亿令吉,推动工业升级和提高工资水平。

然而,工业转型的成功取决于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执行效率。政府必须确保这些投资真正被用于创新和技术升级,而不是停留在纸面计划。同时,政府必须注重人力资源培训,确保劳动力能够胜任高附加值岗位。

最后,通货膨胀是民众最直接的经济压力来源。2025年财政预算案提出针对性补贴计划来优化RON95汽油补贴,以提高补贴的效率和公平性。

避免负担转嫁消费者

然而,这种调整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并对低收入群体产生负面影响,需要谨慎评估。此外,国能调涨电费14.2%的建议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骨牌效应。

因此,政府有必要认真审核国能的建议,或通过较低幅度、渐进式的方式调高电费,同时加强市场监管,避免企业将不成比例的成本上涨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总的来说,与其重新定义收入群体,不如聚焦更实际的问题。只有采取实质性行动,解决结构性问题,我们才能让人民真正感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否则,再漂亮的数字游戏,都难以掩盖生活成本高企和收入增长滞后的事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