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什么是垄断?/黄子伦

这是上星期的文章延伸。当许多人知道一触即通(Touch N Go)对大道收费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后,都纷纷拍手叫好。随之坊间也开始说垄断对商业竞争有多么不好之类的说法。

不过,也如我在前篇文章所言,如今这个垄断局面被打破后,我们不能只是要求更多选项,还必须是更好的选项。

垄断,粗糙解释就是某机构或者是少数机构对某样服务或商品握有超大影响力。

不过,很多人会有错误解读,把那些经历了激烈商业竞争后所幸存下来的企业视为垄断,此乃倒因为果。

我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垄断,那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垄断。

赌场执照只发一张是垄断、银行执照只会少不会多是垄断、能源供应运营执照是垄断、验车中心的运营执照是垄断等等。

基本上,只要那张执照的申请条件是越来越苛刻,以及数量越来越少,可以说政府就是让这个行业出现垄断局面。

可是,这种垄断局面的出现是有各种因素在影响着。举例来说,马来西亚在很久以前也是有很多小银行,有点类似美国的硅谷银行,只服务单一或者几个地区的人们而已。如果是太平盛世,那么这种模式并无大碍。

然而,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政府意识到许多银行的根基极为脆弱。

要让这个国家的银行系统变得稳固,只能鼓励银行之间的合并,资源整合后,银行业务会分散到全国,降低银行的系统风险。

银行业低风险

如今,本地银行已经整合得七七八八了,只剩下一两家银行的业务比较小,在国家银行最近的压力测试中也表现得较差。但,银行业整体是低风险的。

因此,银行如今的垄断局面是商业竞争到后来的政策方向主导。然而,有另一种垄断,那就是政府打从一开始就没有要让市场去竞争谁才是最好的运营者,而是直接钦点。

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垄断,其运营者通常极难居安思危,面对竞争时只会想到用政治力量的方式去阻挡竞争。

由于没有人可以与之竞争,公司出现大量冗员也是家常便饭。

这种垄断地位被打破也是好事,至少让他们感受一下真实的商业竞争可以有多么惨烈,让他们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么离地。

 

 
 

 

反应

 

言论

关税暂缓是真缓?/黄子伦

就在全世界股市已经连续下跌了好几天,特朗普在星期三晚上突然松口,宣布决定将“对等关税政策”暂缓90天。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瞬间暴涨,纳斯达克指数甚至录得双位数的单日涨幅。更令人咋舌的是,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高喊:“现在是买入的好时机!”让人不禁怀疑,此君是否涉及内幕交易。

我们暂且搁置阴谋论,来猜测特朗普此举背后的真实意图。

从4月2日那张关税图表出炉后,全球市场一片震荡,股市普遍大跌。大家心知肚明,美国此番主要剑指中国。

中美过招互不相让

于是中美就此在关税上展开过招,轮番加码税率,互不相让。其间,特朗普多次放出“最后通牒”式的喊话,结果不出所料,中国并未买账。

不过,他又话锋一转,称自己“非常尊敬习近平”,并认为对方是“聪明人”,为谈判保留了回旋余地(虽然他的手下发言就没那么客气了)。

然而,谈判期限已过,中国依旧不让步,美股应声大跌。凑巧的是,美国财政部在此时拍卖价值580亿美元的3年期国债,结果国内反应冷淡,需求不振。这可能促使美国政府意识到,连一向被视为“零风险投资”的美债也开始遭遇市场动摇。

接着,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暂缓90天。对此有几种解读:

其一,从谈判角度看,一味强硬未必有效,毕竟痛觉会被麻痹。“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才可能让对手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心理循环中逐步崩溃。当然,这对国家机器未必管用。

其二,他可能未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或者部分国家愿意让步,但要求更长的决策期。

当然,也有可能两种原因兼而有之。

你可以说特朗普精明至极,每一步都算计周全;也可以认为他和幕僚愚不可及,临时抱佛脚。

但无论哪种看法,其对等关税政策的目的始终如一:要么接受美国的关税制度、要么将工厂迁至美国、要么购买美国国债(这一点尤为关键)。白宫文件对此早已写得清清楚楚。

从风险角度来看,对等关税政策并未解除,而这90天只是暂缓。

市场更希望“长痛不如短痛”,但特朗普也应该明白,虽然人们不会像对待“狼来了”的牧羊童那样轻视总统的言论,可反复反转的策略迟早会产生递减效应。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