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什么是美国?/叶斌

被喻为中国军事战略理论推演圣手的刘亚洲,曾这样解释美国:“什么是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加上世界上最坏的,世界最强者也是世界最弱者。仅此而已。”

1995年3月2日,美国众议院共和党多数派领袖牛顿·金里奇在法国《世界报》的一个自由论坛上撰文称:“只有美国能够领导世界。实际上,它已成为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地球文明。在300年的时间,美国尊重公民权利、个人自由和自由创举的议会民主制度;能让各时代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我们的价值观已延伸到全世界;我国的科技已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成为全球化的第一要素……



为满足这些国家政府和人民对自由、民主和自由创举的渴望,今天,我国的军事力量已遍及全球,如果不使用镇压手段,有哪一种文明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地取得与美国同等的统治地位?……没有美国这种充满生机的文明,野蛮、暴力和专制将在地球上蔓延。”

美国从来相信救世主

当年,克林顿在刚就任为美国总统时也说:“美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最有活力的多种族社会,我们的领导地位在世界各地受到欢迎和尊重……我们的利益和理想不仅要求我们参与,更要充当领导角色……我们要在全世界倡导民主和市场经济,因为它保护着我们的利益和安全,因为它能反映出既是美国的,更是全世界的价值观。”

由此,人们都可从中得到一个明确的信息:“世界属于美国!”——而且只属于美国,正如门罗总统在19世纪初宣布的那样。

尽管法国诗人欧仁·鲍狄埃的诗句随着《国际歌》的旋律传遍了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但是,美国从来是相信救世主的。在美元的背面,人们可清楚地看到印着这样的字样:In God, we trust。意思是:我们信的,是上帝。这句话证明了美国人仍在延续1620年移民美洲,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英国清教徒的信仰。深信“上帝时刻与我同在”的美国人情不自禁地认为:“我们信的是上帝、是金钱和枪杆子!”君不见当今的美国社会,难道不是一个枪枝泛滥,几乎全民皆拥有枪杆子的社会吗?



制造事端又出面调解

且看,长期以来,美国要么是以救世主(上帝)的名义向世界发号施令,要么干脆就把它所谓的自由当作救世主招摇过市。“把入侵、占领某个国家叫着恢复民主秩序;把封锁、制裁某个地区叫作保卫自己。美国的词典就好像是为强盗专门编纂的,如果看起来对强盗更方便,那也在逻辑之中。……它可以把邻居家的蜡烛吹灭之后,还要说人家那里一团漆黑,并以此反衬自家的光明正大、灯火辉煌。”

难道这不是一种既可笑又可悲的癫狂逻辑思维?

另一方面,美国是一个总在制造事端而又自充调停人的奇怪角色,不死的麦卡锡主义幽灵仍徘徊在美国和美国国会。美国在插手世界事务时,有个叫得很响的藉口就是“全球的利益”。其实说白了它所指的就是“全球的美国的利益”。美国在全球推行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所维护的正是“全球的美国的利益”。它动不动就拿什么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但所维护的却不是所谓的人权,而还是“全球的美国的利益”!(上篇)

反应

 

副刊

作家心态与创作
《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读后随笔

作家的心态如何与创作是息息相关的。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作家生活在社会中,总会扮演一个或多个社会角色,因此他对社会就会有自己的特有的心态,从而必然会以此心态为视点来看生活;视点不同,其所看到的和判断的也就很不相同。

然而什么是作家心态,作家心态又是怎样构成的?有论者说:“作家心态,是指作家在某一时期,或创作某一作品时的心理状态,是作家的人生观、创作动机、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多种心理因素交汇融合的产物,是由客观的生存环境与主体生理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显然,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每个人都离不开特定的生存环境而存在。因此,社会环境无疑是影响作家心态的第一要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个人生理机制,如体质强弱、气质类型甚至体征、血型之类,也都会直接影响作家心态之形成。而重要的是,这些因素都不是单独起作用,只有在作为整体的心态构成中才起作用。因此,可以说作家的心态在多方面因素的薫陶和影响下,它必然是复杂的,具有其多面性、矛盾性和变异性的。

而正因为作家心态的具有多面性、矛盾性和变异性,遂“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决定了他们创作道路的曲折,也决定了文学现象的千变万化。”因此,我们在对文学研究中,也只有结合作家的复杂心态,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评价作品,也才能更好地总结和探讨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

基于此,在这部由杨守森教授主编,并由十多位作者共同撰写的《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的巨着的绪论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在这个电闪雷鸣、大浪淘沙的伟大世纪,一代一代的中国诗人、作家,以各个不同的个性心态,在文学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或怀着民族新生与祖国富强之梦,以笔为武器,投身革命大潮,高歌猛进,英勇奋斗;或悲愤于时代与个人的苦难,抒发不平,长歌当哭;或出于守旧心理,为封建传统文化的衰落唏嘘不已;或固守心灵的宁静,在爱与美的梦幻中聊以自慰;也有的则丧失了知识分子应有的文化人格,苟且钻营,成为历史败类。”所以,这样的一部《心态史》,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不同人格类型的形成史、演化史、发展史。

《心态史》书共724面,论述内容广泛扎实,论点具独创性,富启发性。内页除了序、绪论及后记外,此书从1901年论起迄至2000年长达一个世纪,全书共分9章。

展读了《心态史》这本著作,让我们更坚信,在新的世纪里,不管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文学将与人类共存!”希望广大的诗人、作家们“更该有信心地调整心态,放眼未来,努力攀登人类文学艺术的高峰,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作出独诗的贡献。”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