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从末基劳联想卖鸡佬/甘德政博士

中学年代上历史课时,读到19世纪抗英义士末基劳的事迹,同学们都以谐音“卖鸡佬”来指称,以加强考试的记忆力。

最近电影《末基劳》破了票房纪录,其争议性的情节引起众多舆论,我突然想起“卖鸡佬”的典故。

“卖鸡佬”可以是美食中心卖鸡饭的人,可以是巴刹里砍鸡头的小贩,可以是用罗里运输肉鸡的人,也可以是养鸡的农场主。

一只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牵涉许多行业和人力物力,用现代物流行业的术语来说,“卖鸡佬”在稳定供应链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近两年的全球疫情,加上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各国皆面对供应链中断、粮食危机、通货膨胀、物价高涨、劳动力短缺等一系列挑战。

马来西亚以贸易立国,自然也不能幸免,各种族皆可接受的鸡肉,其价格浮动成了近期的敏感议题。

粮供长期依赖进口

我国大部分的粮食供应,长期以来依赖外国进口。本国大部分的肥沃土地,多用来种植高回酬的经济作物,以扩大出口赚取外汇。

这种政策在承平年代,还可维持国家正常运作,万一碰上动荡时期,各国收紧农产品出口,无法在粮食自供自给的国家,就可能面临断粮危机。

马来亚开国元勋陈祯禄早在1932年呈给英殖民总督的备忘录,就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他指出,1920年代马来亚白米就开始短缺,英政府实施粮食生产法令,限定只有马来人可从事稻米耕作。

1930年世界经济大萧条,高度依赖原产品的马来亚经济被冲垮,大量矿工和胶工失业,许多华人申请土地种稻,却被英政府以种稻只保留给马来人为理由而拒绝。

种稻高手无地可耕

陈祯禄写道:“华人是稻米耕种的杰出者,可在一年中在同一块土地上耕种两三造,他们应允许及鼓励拥有耕地,这将大大增加马来亚的米产。这国家每年从海外输入一半或三分之二的米以供消费,这是非常不良的。”

他强调,政府应如同分配给马来人土地一样,分配与批准给予华人拥有土地。

到了1943年,因日本侵占马来亚而流亡印度的陈祯禄,向英国殖民部上书《有关马来亚未来的备忘录》,为战后重建马来亚提供政策建议。

他在文中再次呼吁,政府应让华人和其他种族的小型种植者、蔬菜耕种者拥有土地,就像早期的海峡殖民地政府允许华人和其他非马来人在Mukim(比县低一级的行政区)之下,合法申请土地耕种。

陈祯禄提到畜牧业的重要性,如早先在马六甲极为繁盛的养猪业。

民族主义不能当饭吃

他也提到通过沙登的农业学校(博特拉大学的前身)培养更多农业人才,为多元化的马来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工业化的开端做好准备。这些努力都在保障国家生产力,防止战乱时期的饥荒再度发生。

祖上从事海上船运,后来靠种植橡胶积累大量资本的陈祯禄,从骨子里就信奉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批判非常尖锐,这可从他留下的著作中得知。

数十年过去,如今我们再度面对粮食安全的困境。即使时空转移,物质条件已大不相同,我们仍可通过解读陈祯禄的经济思想,得到一些启发。

民族主义不能当饭吃,解决吃饭问题才能保住国本。我们需要更多的“卖鸡佬”,更多从事实务的供应链专才,协助国家面对严峻的挑战。

反应

 

要闻

元首赞《末基劳》为国家电影业典范

(吉隆坡12日讯)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陛下鼓励电影业者制作更多爱国和史诗电影,以激发大马人民的爱国和团结精神。

国家王宫面簿专页今天贴文说,陛下昨天偕元首后东姑阿兹莎到谷中城花园广场观看创造现象级票房电影《末基劳:英雄崛起》,认为该影片引发的现象堪称典范,可为国家电影业提供灵感。

“苏丹阿都拉陛下祝贺制作公司、导演及演员们荣登史上票房最高本土电影的榜首,票房接近1亿令吉。

“陛下也赞叹本地制片公司、生产线、演员的演技呈献出高质量的影片,引起民众的巨大反响,并对此感到与有荣焉。”

元首伉俪昨天抵达电影院时,获得《末基劳:英雄崛起》制片公司Studio Kembara私人有限公司和主要演员迎接。

彭亨摄政王东姑哈山纳殿下和彭亨州务大臣拿督斯里旺罗斯迪也有出席观影。

除了在国内创造票房奇迹,三苏尤索夫执导的《末基劳:英雄崛起》自8月31日起也在印尼上映。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