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车不爱屋说起/许元龙
城市发展有限公司(UDA)主席沙菲益阿都拉认为,马来人应摒弃守旧思维且改变生活态度,弃爱车,改爱屋,否则,居者有其屋计划难落实。
沙菲益的马来人爱车不爱屋论有原因,现在公交车已普遍增加,所以人们可善用之,不必买车。
我国人口3000多万,却拥有1000万辆交通工具(每年以五六十万辆增长)。这种超高的拥车率在世界排名很前端。这也是使我国老百姓变穷与家债高筑的重要因素。
其实,沙菲益认为仅马来人爱买车是绝对错误的。因为不止马来人,几乎所有的在职者或家庭,如果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那第一是没法上班或送子女上学。我国当下大小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有多少能让业者与学生乘搭而顺利上班、下班、上课、下课?如果我们的公交系统能如新加坡一样四通八达,那多少人能不必买车而乘搭公交车上班上学,而不必因买车负债呢?主席以为人民真爱车而不爱房吗?老百姓是被迫买车而非不爱屋。
试问有谁愿意每个月将薪水的三分之一或更多花在养车上,以至沦为危急时拿出1000令吉应急之能力都缺的债民(75%)?这是呆在冷气房的主席能理解的吗?
土著保留房地无市无价
沙菲益认为马来人守旧思维应摒弃。其实政府保守僵化落后及的政策应彻底废除,让马来人也与时并进的融入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学习与展现出他们也有能力在不受保护之下与其他族群争一日之长。
沙菲益表示土著单位的房子“无市无价”。当非土著单位房子在十多年后已增值至百多万令吉,而土著单位80万令吉也找不到土著买家。
另一方面,许多屋业发展商由于得保留最低30%及折价十多巴仙的土著单位,因此,不得不提高非土著单位的售价而致非土著得以更高价购屋,这不但增加非土著的负担,也使发展商的房子滞销,加重营运成本。最致命的是滞销的土著单位(如柔州就有8万单位)在期限到期之后申请开放,又面对繁文褥节而遥遥无期,这种状况如何提升屋业发展的竞争力?
或许有一点是官员们知而不讲的,那就是马来保留地。在甘榜及土地面积皆为三五英亩,当年轻一代都往城镇迁移时,老人家由于不懂或已过世,导致多年未缴付地税土地被充公。一些地方上的马来村长知悉后,在未拍卖前就向地主便宜购买。昔日我的马来朋友在几年间就如此买了几十英亩便宜园地。另一方面,这些保留地仅能卖给土著,以致无市无价。倘这些土地供发展屋业,也同样与市价是天渊之别。
是时候推行全民经济化
政府为了保护马来人而以特惠地税将他们的土地列为马来保留地,而最后沦为“无市无价”。这是真正在保护他们的权益吗?还是使他们的土地永远与市价挂不上勾而伤害到他们的利益。
今时不同往日,许多马来保留地是在城市或半效区,这些地方都是市价高昂的地段,却因为不能售卖给非土著或供屋业发展,也不能公开卖,故见财化水。
政府已全面提升马来人环境,且控制了国家财富,现在是推行全民经济化的时候了。如果依旧走不出强化土著经济议程,那最终是大家抱着受难。因为单元化已不适合全球化的潮流。真正受惠于族群经济者,也仅是那些相关单位人士及利益集团。
全民好、土著就好。全民苦、土著也好不了!仅以此与爱国爱民的人共勉之!
沙菲益:支持信不等于批准 国民登记局审批公民权

(亚庇9日讯)民兴党主席拿督斯里沙菲益强调,只有联邦政府才有权力批准公民身分及发放身分文件。
“沙巴首长是没批准身分证权力,这是联邦政府权力范围 。”
沙菲益于周三上午,由吉隆坡抵达亚庇机场时,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他针对近日社交媒体流传的一份2019年4月26日会议记录作出回应。该记录显示,时任沙巴首长的沙菲益曾签署“支持”一名仙本那居民申请临时居留证(MyKAS)的信函。
他说,许多来自沙巴各地乡村的居民向他寻求帮助,希望他支持他们申请身份文件。
“作为一名领袖,我实在无法拒绝那些长途跋涉前来寻求帮助的人民。他们中许多人因缺乏文件而面临诸多困境,我于心不忍。”
他强调,他所提供的仅是“支持函”,而最终是否批准相关申请的决定权在于国民登记局,该局必须依据政府规定的条例进行全面评估。
“我无法确认每一位寻求协助者的身分,也无法判断他们是否为沙巴公民或外国人。审批权完全属于国家登记局。但如果有人从偏远乡村地区前来求助,我怎能拒之门外?更何况,他们中许多人是地道的沙巴孩子。”
他说,沙巴很多乡区居民是没有身分文件,因此联邦法院前任首席大法官敦里察马拉尊曾推动流动登记计划,协助内陆地区居民获得身分文件。
他呼吁各界以同理心看待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而非将其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