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从讲一个历史开始/许国伟

2月时,登嘉楼伊斯兰党主办的青年集会,一队穿古装带兵械道具游行的队伍照片,引发热议和关注。

当时伊党领袖轻描淡写地说,这只是一场角色扮演(cosplay),无需小题大作,还呛批评者有回教恐惧症。

记得,不少朋友看了照片,直觉联想到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战争历史。

我当时指出,从锥型头盔、图案盔甲及盾牌兵械造型来看,更像是奥斯曼帝国 (Ottoman Empire,1299年—1923年) 军队士兵。

奥斯曼帝国,是回教世界的骄傲。

奥斯曼帝国在鼎盛时期,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动员大军,于1453年攻破君士坦丁堡灭亡东罗马帝国,压制了欧洲各国和基督教势力。

我当时提出一个问题,这装扮成奥斯曼军人的游行队伍,是在伊党上下强调回教徒和马来人才是这片土地主人的氛围下,这cosplay究竟是要展现什么意图?

如今,吉打州大臣拿督斯里沙努西,不论是巧合或是故意,似乎给出了答案。

据报道,沙努西最近在一场超过万人的大型祈祷会,把槟城比喻成君士坦丁堡,还说,若邻州是君士坦丁堡,各位就是穆罕默德二世。

“我们会夺下君士坦丁堡,不是以武力形式,而是凭着决断和决心,吉打民族不会再遭边缘,不容许再遭践踏、蔑视,而会重新崛起保障主权。”

鼓舞党员士气

沙努西用这段回教历史来鼓舞党员士气,再回看之前伊党青年团的cosplay,两者是互相呼应,极可能是他甚至是伊党的竞选策略之一。

囯盟打州选,离不开民族与宗教两招。最能激发基层热血,最具感染力能让党员同仇敌忾的,就是召唤出英雄,塑造敌人。

对抗殖民者有英雄末基劳,攻下君士坦丁堡有英雄穆罕默德二世,民族英雄与宗教英雄都有了。

敌人呢?

从早前“政府由非回教徒主导”,到“槟城属于吉打”,再从对抗殖民者到夺回君士坦丁堡,这些论述贯穿起来,除了一再制造马来社区的危机感与不安感,就是制造敌我对立,加强整个社群需要英雄带领他们抗争的情绪。

这一切,沙努西就从讲一个历史故事开始。

 
 

 

反应

 

言论

校园歧视,岂能姑息/许国伟

先说点往事。

2010年,还是国阵拿督斯里纳吉政府的年代。当时发生了两名不同中学的校长,呛学生回中国的争议言论,经家长举报后引发各界哗然。

虽然时任首相纳吉在内阁指示,各部门必须尽快及严厉解决种族歧视言论的争议,任何官员包括校长一旦证实有错都要接受纪律处分。

但民间组织和在野党仍严厉批评国阵政府,除了批评当局处理缓慢拖延日久,也批评国家干训局长期给公务员灌输种族主义。

当年这件风波过后,“呛学生回中国论”就没再发生了吗?不!接下来类似的言论依然有。

最新的一宗,是一名老师呛学生听不懂国语就回中国,而且还承认不是第一次说这番话。

无法有效遏止问题

教育部长法丽娜是表明态度,即教育部绝不会对校园内的种族歧视行为妥协,也依据调查结果采取适当行动。

教长这番话,跟15年前纳吉在内阁的指示相比,差別并不大。

显然,涉及种族歧视言论的校长或老师,不论是受纪律对付或调职,都无法有效遏止这问题发生。那么,问题的根源真的是是国家干训局吗?

国阵执政时代,在野党就一再抨击国家干训局系统化地洗脑灌输种族主义,也替巫统攻击政敌。

2018年希望联盟执政后决定废除国家干训局,但政府部门里公务员包括教职员的种族主义思维消失了吗?

更糟的是,当校长或老师对着学生直呛“回中国”,不仅仅是一句气话,更是对学生的国家忠诚度提出质疑。

或许,教育局在处理这类争议言论时,更应该重视的是,不允许任何人利用“效忠”來质疑和攻击别人。

不能只是道歉了事

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其他学生听到校长或老师可以这么呛人,他们也会有样学样,等到他们长大后,可能也会呛別人回去XX国。

效忠问题,是一个不应质疑也不应挑起玩火的课题。

所以,校长也好老师也罢,呛学生回去XX国,真的不能只是道歉了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